摘要:· 引言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财富,具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功能。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挖掘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推进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主渠道、围绕红色资源打造协同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红色资源赋能作用,系统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
立足内容深度融入、方式方法创新、教师队伍锻造,推动红色资源在思政课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
一是要进一步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教材体系,依据课程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将红色资源作为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支撑,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道理学理哲理,同时注重将涉及不同领域的红色资源素材有针对性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更好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二是要不断创新运用红色资源的教学方法,采取互动式、启发式教学,依托诵读红色经典原著、观看红色电影、实地参观、红色情景剧展演等形式,注重从理论高度、历史厚度、比较广度和实践深度对红色资源进行多维解读,并与当下青年的思想困惑、关注焦点等紧密结合。
三是要锻造一支善于使用红色资源开展教学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红色资源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凝聚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教学的广泛共识,推动教师主动研究将红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立足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校地合作、强化政策支持,打造红色资源的协同育人体系。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要把握红色资源育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善用“大思政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一是要优化顶层设计,以制度化的设计将红色资源育人融入校园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劳动育人等育人过程之中,制定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长期规划,统筹推动价值引领、实践体验、环境营造,探索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机制。
二是要完善校地合作对接,深入撬动校地合作资源,通过合作共建、共同开展研究、共享资源等形式,建设富有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常态化的高质量、全保障、立体化的红色教育场景,支持学生参加红色研学之旅,建立起校园课堂与社会课堂的连接。
三是要强化政策支持,政府部门要在红色资源开发保护修缮、红色资源研学实践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有序规范引导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
立足线上资源共享、沉浸场景体验、数字长效运用,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红色资源的赋能作用。
红色资源发挥着见证与承载历史的重要功能,必须主动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深入发掘数字技术与红色资源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不断拓展红色资源存在形态、发挥功能的维度。
一是要打造线上红色资源共享平台,依托云存储、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将各地的红色资源集成整合,建设门类全面、便捷共享、易于传播的红色资源库。
二是要打造沉浸式红色资源体验场景,将数字交流融入观展一线,打造集资源展示、传播、互动于一体的综合宣教基地,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开发全景式、沉浸式、交互式红色体验项目,增强红色资源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吸引力。
三是要健全红色资源数字化应用长效机制,通过区块链、云平台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红色资源数字化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打造红色资源数字博物馆等永久性的数字记忆载体。
作者:王衡,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诗龙,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更多精彩视频
来源:前线理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