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泥胡菜植株高度一般在30 - 100厘米。茎单生,直立,具纵棱,被稀疏蛛丝状毛。基生叶莲座状,有柄,叶片大头羽状深裂,顶裂片较大,呈三角形或卵形,侧裂片较小,1 - 5对,边缘具不规则锯齿;茎生叶互生,无柄,叶片羽状深裂或浅裂 ,基部抱茎。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
泥胡菜,菊科泥胡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常见于路旁荒地、田间地头以及山坡草地。认识泥胡菜,对农业生产、生态研究以及资源利用都有重要意义。
一、生长特性特点
泥胡菜植株高度一般在30 - 100厘米。茎单生,直立,具纵棱,被稀疏蛛丝状毛。基生叶莲座状,有柄,叶片大头羽状深裂,顶裂片较大,呈三角形或卵形,侧裂片较小,1 - 5对,边缘具不规则锯齿;茎生叶互生,无柄,叶片羽状深裂或浅裂 ,基部抱茎。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列成疏松伞房状,总苞球形,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外层较短,卵形,内层披针形,紫红色。小花紫红色或粉红色,花冠管状,檐部5裂。瘦果圆柱形,具15条纵肋,顶端具白色冠毛,易脱落。
泥胡菜是一种适应性强的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既耐一定程度干旱,又能在潮湿环境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酸性、中性至微碱性土壤都能扎根生长。种子在10 - 25℃均可萌发,发芽率较高,在适宜条件下,播种后3 - 7天即可出苗。其生长迅速,从出苗到开花一般只需2 - 3个月。
二、危害
在农业生产中,泥胡菜与农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在农田里,它发达的根系会深入土壤,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致使农作物可获取的营养物质减少,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减产。在果园,泥胡菜生长过于茂盛会遮挡阳光,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而且,泥胡菜是多种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如蚜虫、红蜘蛛等害虫会在其上栖息繁殖,然后转移到农作物上,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三、作用
泥胡菜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其全草可入药。传统医学认为,泥胡菜性凉,味辛、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乳腺炎、疔疮、颈淋巴结炎、痈肿、牙痛、外伤出血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泥胡菜含有黄酮类、萜类、甾体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
泥胡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钙、铁、锌等,是一种可食用野菜。在春季,其嫩茎和嫩叶可采摘,洗净后可凉拌、炒食、煮汤或做馅,口感鲜嫩,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另外,泥胡菜作为优质牧草,适口性较好,牛、羊、兔等家畜均喜食。其粗蛋白含量较高,在生长旺盛期,粗蛋白含量可达15% - 20%,可作为家畜饲料的补充来源,有助于提高家畜的生长性能和肉质品质。在生态系统中,泥胡菜的花朵能为蜜蜂、蝴蝶等昆虫提供花粉和花蜜,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消灭方法
人工除草可在泥胡菜生长初期,组织人力进行拔除。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环境无污染,但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适用于小面积发生区域。机械除草利用锄头、犁、旋耕机等农具进行翻耕、中耕除草,能破坏泥胡菜的根系,使其难以生长。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中耕,不仅能除草,还能疏松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但机械除草可能会对农作物根系造成一定损伤,操作时需谨慎。
化学除草是使用除草剂来消灭泥胡菜。针对不同的农作物和泥胡菜生长阶段,可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如在玉米田,可选用烟嘧磺隆、莠去津等;在小麦田,可选用苯磺隆、二甲四氯钠等。使用除草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方法进行,避免对农作物产生药害,同时注意保护施药人员安全和生态环境。
合理密植农作物,加强田间管理,如及时施肥、浇水、修剪等,可使农作物生长健壮,增强其与泥胡菜的竞争能力,抑制泥胡菜生长。轮作倒茬也是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不同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和吸收能力不同,通过轮作可改变土壤环境,减少泥胡菜等杂草的滋生。
泥胡菜虽有一定危害,但也具备诸多价值。在对待泥胡菜时,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趋利避害,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来源:淇泉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