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家进校园”:将文学种子播撒进更多年轻人心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7 05:50 1

摘要:春回大地,万物萌发。3月25日上午,作为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文学e路同行——欢迎网络作家回家”系列活动之一的 “网络作家进校园”活动举行。48位网络文学作家分别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与高校学子畅谈青春与梦想,分享网络文学创作背后的故事。此次活动是中国作协

春回大地,万物萌发。3月25日上午,作为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文学e路同行——欢迎网络作家回家”系列活动之一的 “网络作家进校园”活动举行。48位网络文学作家分别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与高校学子畅谈青春与梦想,分享网络文学创作背后的故事。此次活动是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举办以来,第一个“作家进校园”活动,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活动旨在搭建网络文学作家与高校学子之间的交流平台,通过分享创作心得与经验,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助推网络文学创新发展。

“希望更多人投身网络文学创作”

会议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交流活动由分享会和作家刘震云授课两部分组成。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出席作家授课活动。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副主任黄国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颜梅,院长兼党委副书记陈剑澜,参加活动的网络作家代表以及人大学生,共同围绕数字时代的网络文学创作生态、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异同等议题分享交流。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主持。

交流中,黄国辉谈到,当前中国网络文学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虽然面临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冲击,但始终保持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作为世界网络文学领域的重要力量,中国网络文学不仅是当代文学创新的试验田,更是国际传播中彰显中国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写作与教学紧密关联,他希望未来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机制,促进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双向赋能,助力网络文学蓬勃发展。

成为一名网络作家之前,卓牧闲一直有阅读网络文学作品的习惯,长久的阅读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坦言,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也可以写,由此走上了创作道路。谈及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卓牧闲认为,网络文学创作门槛相对较低,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并且能与读者实时互动,这种“作者-读者”共创模式有助于网文作者及时掌握读者反馈,进一步优化创作思路,同时保证作品持续迭代,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网文作家吱吱也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渐走上创作道路的。早年没有互联网,她就经常在书店租书看;后来接触起点中文网,在网上与他人讨论小说时因为观点不合,她决定自己写小说。她告诉在场的大学生朋友,虽然写作前期困难重重,只要坚持不懈,终究会掌握写作的门道。她特别强调,网络文学同样要践行“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创作理念,这也是网络文学深受大众喜爱并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她还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网络文学创作,为网络文学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家城城与蝉则坦言,自己之所以从事网文创作,主要出于倾诉欲和对讲故事的热爱。“大学时期我学的是会计专业,毕业后成家立业,一切按部就班,我其实并没有感到多么快乐。而写作给我带来了快乐,某种意义上,写作让我更为自由地表达和倾诉。曾有年轻读者看过我的小说,下定决心从事科幻方面的工作,这让我感到身为作家所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我的作品能影响更多年轻人,我觉得就很有意义。”城城与蝉表示,尽管自己的作品不够完美,但他希望通过作品激发更多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也希望更多人投身网文创作,书写自己热爱的故事,用文学传递正能量。

墨书白则分享了小说创作中视角运用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写小说的关键在于营造代入感,而视角的运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网络小说中以主角视角为主,能够更容易地让读者捕捉到角色的情绪,从而切身感受到剧情的张力和冲突,实现阅读的共鸣。她还分享了一种特殊的视角运用技巧,即在故事高潮部分采用两个不同视角交替叙述同一事件,这种手法在剧本或者电影中较为常见。虽在小说中比较少见,如果处理得当,也能产生极好的效果。

红刺北从事网文写作已经8年,前4年专注于感情流创作,但因风格过于抽象、小众,作品并未引起关注。后来,她尝试转向剧情流创作,意外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创作之路也随之顺畅起来。活动现场,她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鼓励大家勇于尝试,不要担心故事不够完美而犹豫不决,而应该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修正,享受其中的乐趣。

分享会后,网络作家们与人大学生一起聆听了刘震云授课。刘震云特别强调了鲁迅先生语言风格的幽默性,他表示,这种幽默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体现在情节、人物结构以及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上。与幽默相比,更重要的还是思想,好的作家一定是一个思想家。鲁迅超越其他作家的关键就在于透彻性,而这种透彻来源于其深刻的思想。

“必须想想网络文学

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会议现场

北京大学人文学苑,“网文作家进校园”交流现场气氛同样热烈。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副所长、中文系教授邵燕君与参加交流的网络文学作家和北大同学,围绕网络文学创作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分享。活动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主持。

“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够讨论一下网络文学生产机制。”会上,邵燕君表示这是自己夹杂的一点“私心”。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非常重视网络文学创作生产机制研究,但这一研究在当下仍显缺乏。她认为,在中国网络文学诞生之前,中国文学创作相对精英化、主流化,从世界格局的角度看,亦缺少以欧美畅销书为代表的畅销书机制和数据库写作,所以网络文学要承担中国文学长久以来所缺失的商业化写作的职能。除了探讨商业写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外,网络文学具有哪些与欧美畅销书、轻小说等不同的特征,更加值得讨论。

对此,天瑞说符谈到,网络文学的创作机制是一个相对学术化的问题,有一些是网络文学独有的创作特点。首先,网络文学创作是局部先于整体。同样创作一部长篇,传统作家往往先有整体文本的框架,再考虑打磨局部细节;但网络作家要先考虑每天更新任务的完成,再思考行文结构、布局等问题。

与会网络作家不约而同提到了网络小说的特点之一:“爽感”。青鸾峰上承认,网络文学的创作与经典文学有较大差距,但不能忽略当下读者的普遍心态,即更偏向从网络文学当中寻找爽点,而非更有思想性的内容。创作者如果突然改变风格,加入更为深沉哲思的内容,读者不接受,作者能力也有限。但也有作家提到,过于追求高强度的“爽点”恰恰属于饮鸩止渴。在天下归元看来,过度频繁的爽点就像高速反转的短剧,刺激多了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因为自身的特质,网络文学对于市场和当前社会的各种情绪处于妥协的状态,又极容易受到来自短视频、短剧等影视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想想除了爽感之外,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会上,大家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我会修空调在写作时一般先捕捉到情绪,然后有了创作的冲动,继而写出故事。在开始创作时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必须要有一根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传递一种感受,写作时要先找到那根线才能继续下去。所以,粉丝会感受到他在写作时的情感传递和流动,“就像一个盲人和另一个盲人讲述光的故事”。意千重则习惯一步一个脚印的写作,每个阶段都给自己设置一个小目标,并随着创作需求逐步调整创作方法。她还会将生活中的人物悄悄写进书里,把现代的事写进古代,以此让作品更贴近现实。水千丞喜欢观察人物,常常思索人物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出个性鲜活的人物。对于写作,她只在意自己喜不喜欢,有没有写出打动自己的内容,“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相信自己的主体性”。

合影留念

来源:文艺报19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