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关于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政策的讨论愈演愈烈。支持者认为,随着制造技术的提升,许多摩托车即使超过13年仍能保持良好性能,强制报废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抑制了高端摩托车的消费意愿。而反对者则强调,该政策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环保仍有重要作用。那么,摩托车强制报
近年来,关于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政策的讨论愈演愈烈。支持者认为,随着制造技术的提升,许多摩托车即使超过13年仍能保持良好性能,强制报废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抑制了高端摩托车的消费意愿。而反对者则强调,该政策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环保仍有重要作用。那么,摩托车强制报废政策是否应该调整?如何调整才能兼顾技术进步与公共管理需求?
一、现行摩托车报废政策的核心规定
根据《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摩托车的报废标准主要包括:
1. 年限报废:普通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正三轮摩托车12年。
2. 里程报废:轻便两轮/三轮摩托车、两轮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累计行驶10万公里需报废;正三轮摩托车行驶8万公里需报废。
3. 技术性报废:若车辆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排放超标、维修后仍不符合安全标准,则强制报废。
目前,汽车已取消强制报废年限(仅引导60万公里报废),而摩托车仍维持严格的年限限制,这种差异引发了不少争议。
二、支持调整报废政策的理由
1. 摩托车制造技术已大幅提升
近年来,国产摩托车在电喷系统、ABS防抱死、TCS牵引力控制等安全配置上已达到国际水平,部分大排量车型(如春风、钱江、豪爵等)的实际使用寿命远超13年。许多摩托车即使使用多年,仍能保持良好状态,强制报废造成资源浪费。
2. 使用频率低,里程数较少
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曾指出:
“摩托车骑13年相当于汽车开3年的里程,如果汽车3年里程报废,谁敢买汽车?”
许多摩托车年均行驶仅几千公里,13年总里程可能不足10万公里,远未达到机械寿命极限。
3. 抑制高端摩托车市场发展
由于13年强制报废,消费者对大排量、高价摩托车的购买意愿降低,影响产业升级。例如,一辆10万元的大排量摩托车,若13年强制报废,年均折旧成本极高,导致消费者更倾向于低价车型或二手车。
三、反对调整报废政策的理由
1. 安全风险较高
摩托车作为高风险交通工具,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零部件老化,增加刹车失灵、车架断裂等隐患。尤其在监管薄弱地区,超期摩托车可能逃避年检,增加事故风险。
2. 环保要求
老旧摩托车排放标准较低(如国三、国二),污染较大。强制报废有助于淘汰高污染车辆,符合“双碳”目标。
3. 政策执行难度
若改为“检测为主,年限为辅”,需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包括:
更严格的年检标准
动态监测排放与安全性能
防止检测腐败(如“黄牛”违规通过检测)
这些配套措施的成本和执行难度较高。
四、可能的改革方向
1. “检测为主,年限为辅”模式
参考汽车政策,取消强制报废年限,改为:
严格年检:不合格则强制报废
动态调整:高排放车型缩短报废期,高性能车型延长使用年限
2. 差异化政策
按排量分类:小排量(≤250cc)维持13年报废,大排量(≥400cc)延长至1520年
按用途分类:商用摩托车(如外卖车)缩短报废期,私家摩托车适当放宽
3. 配套激励措施
以旧换新补贴(类似汽车政策,鼓励淘汰老旧车)
加强监管:打击非法改装、逃避年检行为
五、未来展望
商务部在回应网民建议时表示,将综合考虑技术、环保、消费等因素研究调整报废标准。但改革需平衡产业升级与公共安全,预计政策调整不会一蹴而就。
“有关部门对摩托车一直是‘不鼓励’态度,能禁摩的地区基本都禁了。摩托车强制报废年限调整‘雷声大雨点小’,消费者‘苦禁摩久矣’。”
未来,摩托车政策能否像汽车一样灵活化,取决于检测体系的完善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但无论如何,政策的调整应基于科学数据,而非“一刀切”的行政命令。
你的看法?
你认为摩托车强制报废政策应该调整吗?是应该完全取消年限,还是采取更灵活的检测制度?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来源:周星星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