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你的手机地震预警响了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7 00:46 1

摘要:昨夜,河北廊坊永清县发生4.2级地震,让京津冀三地居民经历了惊魂一夜。

昨夜,河北廊坊永清县发生4.2级地震,让京津冀三地居民经历了惊魂一夜。

朋友圈里的人自动划分成两类,醒了的和没醒的。

忙碌一天的打工人,凌晨1:21被地震吵醒,早上又7:30被闹钟震醒,第二天带着惺忪睡眼挪到公司。

“昨晚感觉到震了吗?”成了大家清早见面的第一句问候。

如今12小时过去了,地震波已经恢复平静,但相关话题却依旧持续发酵。

小红书等社交媒体里依旧能见到北京昨夜震感的延续。

面对地震,当代年轻人的应急反应链:先发朋友圈后找掩体。

睡眼惺忪中,很多人起床在社交媒体刷到10条地震朋友圈才相信是真震了。

01

昨夜地震实录

当地震碰上信息过载,事情的走向就变得越发新奇。

尽管地震等级相差不大,但不同群体对于地震的感受却截然不同:

各行各业共同组成一幅震后行为大赏:

大学生:

也许是因为地震教育的普及,反而让大学生成了这场地震反应最大的群体。

地震让大家吵吵闹闹了一整晚。

有的脚踩拖鞋裹着棉被下楼逃生,有的在操场等待余震。

有人试图分析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学生根本没有上床睡觉,另一方面则是集体生活宿舍里只要一人醒来,大家都会被叫醒下楼。

打工人:

一些打工人则对地震变现得有些迟钝,在床上翻了个身,在黑暗中摸索着按掉手机地震预警。

脑中飞快闪过“明天地铁2号线会延误吗?”“现在请假算不算不可抗力?”等一连串问题后倒头再一次进入梦乡。

“即使地壳运动也叫不醒睡眠不足的我,比地震更可怕的是明天客户说方案要推倒重做。”

大多数打工人的身体预警系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退化,第二天一早才意识到原来是地震。

不过,凌晨一点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本还没睡着。

媒体人:震后几分钟抓取冲热搜,5分钟出稿已经成为一种肌肉记忆。

程序员:下意识地的防震措施是按下cmd+s保存代码。

另一个紧跟热点的群体是商家。

深夜,金牌销售依旧在太努力,堪称地震中最为敬业的群体。

习惯晚睡的商家都很懂传播,趁着大家都在刷手机的时间点疯狂发朋友圈推广自家产品。

室外工作的人很难感觉到地震。

电动车避震过滤了地震波,深夜还在配送的外卖小哥感觉不到异样。

另一边等待外卖的食客也误以为是自己肚子发出的震动。

同样的,深度睡眠中的人也很难察觉地震。

被地震惊醒的大都是哪些心事重重刚闭上眼、徘徊在浅睡眠边上的人。

02

段子背后是安全意识的退化

很多人不是被地震摇醒,而是被手机地震预警倒计时惊醒的。

智能手机在半夜突然用最大音量发出报警声。

突如其来的地震,引发了大家关于地震预警APP使用迎来新一轮讨论。

不同手机的设置不同,即使下载了也要后台保持开启。

手机没有打开夜间定位,也可能地震预警失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段子掩埋的可能是地震生存警报。

网上对地震的过度娱乐化解读,可能带来的是安全意识的退化。

极简防灾:在家里储备一个应急包,装上充电宝、手电、饮用水,放在门口随时拎起来就走。

目前北京市地震局已经发文称:余震的次生灾害可能性很小。

但这次地震,还是让大家重新关注地震风险意识。

我们不能一味娱乐化解读地震的威胁,因为真的大地震来临时,没有开玩笑的余地。

真正的生存智慧都在日常防灾意识里。

当大型地震来临时,能救你的不是评论区段子,而是床头的应急包。

撰文:杨一凡

校对:杨利

本文由硬壳INK出品,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分享

每周一、三、五更新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使用

一起聊聊🎤

昨晚,你在哪里,有感觉到地震吗?

来源:琳静说天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