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否止盈,关键看自己的操作策略,在自己的操作策略内操盘,卖飞不悔。在恒瑞医药上,我匹配的是成长策略,成长策略的核心是追踪企业成长,只要成长逻辑确定,无视股价波动,坚定持股。除非股价大幅背离业绩,否则,坚定坐穿板凳。
在创新药的这一波行情中,恒瑞医药也已翻倍,相信抱紧创新药的朋友们收获颇丰,此时要不要止盈呢?
是否止盈,关键看自己的操作策略,在自己的操作策略内操盘,卖飞不悔。在恒瑞医药上,我匹配的是成长策略,成长策略的核心是追踪企业成长,只要成长逻辑确定,无视股价波动,坚定持股。除非股价大幅背离业绩,否则,坚定坐穿板凳。
就恒瑞而言,成长的确定性非常强,具体来看:
1、创新药进入收获期,新药营收在2026年将进入快速放量期。
恒瑞医药的管线曾被多次诟病,尤其是对标百济的百悦泽,恒瑞的管线更显得不值。而这些结果是过去Fast - follow战略决定的,快速追随之下,以更小的成本,搭建了更高的研发平台,推进了更多的研发管线,管线有宽度,没深度(FIC)。虽然单款药物想象空间不足,但在药物连用、快速上市方面有优势,类似群狼战术获得足够的现金流支撑研发。最近两年靶点开始前移,重视源头创新,相信会有新的BIC或者FIC药物的出现,但要承担更大的失败风险。
恒瑞多年来持续重视研发,当前创新药正进入收获期,包括9月初获批的HRS9531 注射液(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靶向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GLP-1R)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受体(GIPR)的双激动剂,目前仅有礼来的同靶点药物替尔泊肽注射液,2023年获批美国上市,2024年7月国内获批上市,其全球销售额49亿美元)和泽美妥司他片,22025年上市新药达到8款,且获批新药同同类药物上市时间接近,竞争格局好。截止当前,恒瑞医药已获批新药25款,为创新药营收放量奠定了量的基础。
根据规划,2025年创新药预计上市11项(含适应症),2026年预计上市13项,2027年预计上市23项,整体上市进度在加速,在上市进度加速的同时,单药平均应收目前保持稳定,年平均9亿左右。按照当前25款产品测算,2026年全年保守200亿+,按照仿制药120亿(维持,不增长情况),全年营收320亿,保守20%销售净利率,扣非64亿净利润。也就是说不含授权,净利润将很快创造新高,且确定性相对较高。
2、BD锦上添花,增厚当期业绩。
自从江宁军博士加盟恒瑞以后,恒瑞在BD上可谓风生水起,成为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支撑。当前BD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BD 交易常态化:创新药对外许可成常态化业务,上半年收到默沙东 2 亿美元、IDEAYA 7500 万美元首付款,特别是与 GSK 的合作,对方支付 5 亿美元首付款,潜在总金额约 120 亿美元。2025年BD达成3款,首付款7亿美元+1500万欧,潜在交易金额137亿美元,均创造新高。
BD对手从不知名药企到头部药企,金额从微不足道到数亿美元。从我整理的BD表格可以明显看到,2023年交易对手都是 One Bio、Treeline 等非知名公司,首付款金额大多1000万-2000万美元之间。但2024年以来,和MSD等头部药企达成合作意向,合作金额也颇高,也说明恒瑞的管线也开始受到青睐。花125亿美元购买恒瑞HRS-9821及11个项目选择权权益的GSK首席科学官Tony Wood对这一笔交易标的是怎么说的:All these programs target validated pathways with potential for best-in-class or first-in-class profiles, aligning with GSK's focus on highimpact science。他认为管线具有BIC或者FIC潜力。
因此,从以上两方面来看,恒瑞医药的业绩确定性很大,从我个人业绩追踪和估值测算来看,当前虽处于合理偏高区域,但在较高业绩增速下,可以足以支撑其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另外从未来五年的视角,当期价格依然只是山脚,成长策略可以接受更高的股价波动,坚定持股。当然,无论大盘位置和个股涨幅,当前都有较大调整的需求,但我已经做好了过山车的准备,至于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策略即可。
整理的恒瑞追踪底表,涵盖管线、BD、营收、盈利、估值等方方面面,基于逻辑+数据,跟踪分析企业,60元/份,感兴趣的可以私信。
来源:盾矛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