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调查发现:脑梗患者若每天去散步,不出一年,或有3大变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4:45 3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60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2019年,李大爷突发脑梗,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医生说得直白:“捡回一条命,但后面这日子得细着过。”

出院后,李大爷左侧肢体僵硬,说话也不利索。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可半年后,小区里的人发现,李大爷不但能独立行走了,每天还能绕小区慢步两圈。

他怎么恢复得这么快?秘诀其实很简单——每天坚持去散步

一项发表在《Stroke》杂志上的哈佛大学研究揭示了惊人的发现: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散步锻炼,能显著改善脑梗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绪状态和复发风险

研究团队对1632名脑卒中后患者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每天规律散步的人群,在一年后出现以下三大显著变化:

复发率降低34%

脑功能评分改善率提高28%

抑郁情绪发生率下降41%

这不是偶然。脑梗之后,大脑神经网络就像交通事故后的高速公路,散步就像反复调试信号灯,帮助“堵点”恢复通畅。

很多人以为,脑梗后只要按时吃药就安全了。其实,单靠药物远远不够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指出,我国脑卒中复发率高达17.7%。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和久坐不动、血管继续硬化有关。

散步这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脂和血压水平。只需每天30分钟,就能在不额外增加药物负担的前提下,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而且,研究发现,散步还能激活大脑“侧支循环”,就像给已经堵住的主干道开辟了旁路,防止再次“交通瘫痪”。

脑梗后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和行动不便。很多患者觉得“走不动就别走”,其实正好相反。医院神经康复科专家指出,大脑具备“可塑性”,就像一块橡皮泥,越用越灵活,越放越僵硬。

散步时,肌肉、关节、大脑需要同时参与。“哪怕刚开始只能扶着墙走几步,也比一直躺着强。”这是协和康复医生最常说的一句话。

规律散步能刺激运动皮层神经元重塑,帮助大脑“重新学习”如何指挥身体。这种训练越早开始,恢复效果越明显。

脑梗后,不少患者会出现卒中后抑郁。他们常说:“我什么都做不了了,活着也没意思。”

但神经系统的恢复,情绪是关键变量。研究显示,情绪低落会显著延缓脑组织修复速度,甚至影响药物代谢。

而散步,不只是动腿那么简单。阳光、空气、人与人的交流,都能激活大脑中多巴胺内啡肽的分泌,让人情绪放松,焦虑减少。

哈佛研究团队指出,每天散步30分钟以上,能有效缓解卒中后的焦虑、易怒、失眠等问题。这就是“走出来的疗效”。

不是所有散步都有效。走得方式不对,不但没效果,还可能拉伤。

怎么散步,才能真正帮到脑梗患者?

时间:建议每天累计30~45分钟,可分为早晚两次;

强度:以轻微出汗、心跳加快为宜,避免大幅度爬坡;

安全:步伐小、重心稳,有条件可借助助行器;

持续:最重要的是每天都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用。

如果患者身体虚弱,可先从原地踏步、站立平衡练起,逐渐过渡到户外散步。一切以安全为前提,循序渐进

写在最后

散步,看起来不起眼,却可能是脑梗患者最实用的“康复处方”。它不贵、不累,不需要设备,却能带来大脑、身体和情绪的三重改变。如果你身边有脑梗患者,别只盯着药盒和病历本,不如陪他每天走上这30分钟。这条路,可能比你想象中更重要

参考资料:

[1]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Walking After Stroke Linked to Better Recovery Outcomes.” Stroke, 2021.

[2]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

[3]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康复科. 《卒中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 2022.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艾中医健康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