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是在河南滑县,有个叫李官奇的农民老哥,却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人,没有高学历,只要能力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在很多人看来,没有高学历、出身贫寒,没有人脉资源似乎就意味着人生就很难找到好的出路。
可是在河南滑县,有个叫李官奇的农民老哥,却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人,没有高学历,只要能力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他只有高中水平,却只用了10年时间,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攻克国外专家研究几十年未果的技术的人,甚至还靠着这项技术发展出上亿产业。
这位名叫李官奇的农民老哥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河南滑县桑寨村,李官奇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能人。
他跟村里别的老乡不一样,高中毕业就当过生产队长,脑子活络,不甘心一辈子种地。
赶上改革开放,他辞了职就下了海,倒腾面粉机、榨油机,靠着捣鼓出来的那些小发明,在万元户都还稀罕的年头,就给自己攒下了几百万家产。
按现在的话说,他就是村里的风云人物,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可安稳日子没过几年,李官奇心里就又开始突发奇想。
1991年,他从朋友那儿看到一本美国的《化学文摘》,上面有篇文章说,大豆里的蛋白质能做成丝线。
就这一句话,像在他脑子里产生了一种想法,李官奇的商业嗅觉是天生的,他立马就想到了当时国内为了抢蚕茧闹得不可开交的“蚕茧大战”。
当时桑蚕丝的价格被炒到天价,一吨就要十六七万,普通老百姓哪穿得起。
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中国可是大豆的老家,原料便宜得很,要是真能用大豆做出跟丝绸差不多的玩意儿,那得是多大的生意?
这不光是赚钱,还能让中国纺织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念头一起,就再也压不下去了。
李官奇做了个让所有人都傻眼的决定: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三百多万家当,一股脑全投进去,成立个项目组,专门研究怎么用大豆蛋白做纤维。
亲戚朋友都说他疯了,一个搞农机出身的农民,要去碰国外科学家几十年都没搞定的尖端技术,这不是白日做梦吗?
李官奇自己倒挺乐观,估摸着最多三年就能搞定。
他没想到,这一脚踩进去,就是整整十年。他从一个村里的大富翁,变成了一个到处借钱搞研究的“疯子”。
搞科研这条路,对只有高中学历的李官奇来说,比登天还难,什么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那些名词听着就跟天书一样。
不懂咋办?学!他花了二十多万,买了一屋子相关的专业书,把自己关起来,像个小学生一样,抱着字典一个词一个词地啃。
为了能一门心思搞研究,他几乎断了所有社交,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十几个小时,饭也顾不上吃,觉也顾不上睡,人瘦了几十斤,看着邋里邋遢的。
比啃书本更折磨人的是钱,那三百多万很快就烧光了,买设备、买原料、给员工发工资,就像个无底洞。
钱没了,李官奇就开始了四处“化缘”的日子,他卖掉了厂房,抵押了家里的房子,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个遍,最后甚至还背上了高利贷。
这十年下来,他前前后后投进去了三千八百多万,这笔钱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
最难的时候,家里快断粮了,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在濮阳读书。
因为手里实在没钱,只能每天天不亮就去菜市场,捡别人扔掉的烂菜叶子,回家洗洗干净给孩子们做饭。
这成了李官奇心里最深的痛,也是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停下的动力,他知道自己亏欠家人太多,这份愧疚全变成了他在实验室里的动力。
实验失败了上千次,配方改了无数遍,他就像个打不垮的战士,每次跌倒都站得更直。
就是靠着这打不垮的坚持,他终于等来了光明。
2000年的夏天,当第一根又白又软,还带着光泽的大豆蛋白纤维,从他亲手设计的机器里慢慢被抽出来的时候,这个五十多岁的河南汉子,在实验室里哭得像个孩子。
李官奇成功了,他不光做出了大豆纤维,还建起了世界上第一条能大规模生产这种纤维的生产线。
这消息一传出去,整个世界纺织界都震动了,2003年,在奥地利开的国际人造纤维会议上,李官奇带着他的发明去了。
当那些外国专家亲手摸到这种既有羊绒的柔软,又有真丝的光泽,还有棉的舒服透气的新纤维时,一个个都惊呆了。
大豆蛋白纤维被正式命名为“世界第八大人造纤维”,写进了国际纤维发明的历史。
李官奇这个名字,第一次让中国人在世界纤维发明史上当了主角。
名声和利益跟着就来了,一家世界顶级的化工公司找上门,开口就是数千万美元,想买断他的专利技术。
在当时,这笔钱能让他和他的家人几辈子都吃喝不愁。
可面对这泼天富贵,李官奇几乎没怎么想,就回了人家一句:“这项技术,是我们中国人的,不卖!”
这句话说得硬气,背后是一个中国农民最朴素的感情。
他心里清楚,这技术对国家的纺织工业意味着什么,这是“中国创造”的脸面,是拿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他选择把技术留在中国,自己接着走产业化的发展。
技术搞出来了只是第一步,怎么把它变成老百姓能穿在身上的衣服,是更难的考验,李官奇成立了公司,开始把大豆纤维做成产品。
这种纤维的好处很多,又轻又软,弹性好,透气吸汗,还天然抗菌,特别适合做贴身穿的衣服和高档的床上用品。
凭着过硬的品质,他的产品很快就卖开了,甚至还被外交部选为“国礼”,送给外国朋友,成了代表“中国创造”的一张名片。
富起来以后,李官奇也没忘本,2002年,他决定回到老家桑寨村投资建厂。
他要把自己的成功,带回到养育他的这片土地上,他的厂子给村里提供了五百多个工作岗位,好多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当上了工人,有了稳定的收入。
现在,他的公司已经是资产过亿的大企业,实实在在地带着家乡人一起富了起来。
李官奇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还经常能在车间里看到他的身影,跟工人们一起讨论技术,对他来说,大豆纤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种从中国土地里长出来的健康纤维,走进更多人的家里,走向全世界,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信息来源:中国广播网:“大豆纤维之父”——李官奇
中国农业农村部:他把大豆织成了布
来源:奇观历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