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合作共赢——写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之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6 22:27 1

摘要:当量子计算突破物理极限,当AI大模型重构产业格局,当生物科技重绘生命蓝图,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在这场变革中,中国正以新质生产力书写时代答卷。

北京三月,玉兰吐蕊,碧桃争艳,创新春潮奔涌中关村,论坛旌旗猎猎生风。

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大幕将启。

这,不仅是一场前沿科技的巅峰对话,更是人类文明互鉴的璀璨舞台!

当量子计算突破物理极限,当AI大模型重构产业格局,当生物科技重绘生命蓝图,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在这场变革中,中国正以新质生产力书写时代答卷。

那么,新质生产力如何重塑全球价值链,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新引擎?世界如何携手突破技术壁垒,共享发展成果?

破解这些世纪之问,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全球合作为基石,更需要中关村论坛这样一座联通世界的桥梁——链全球智慧,聚创新动能,创共同未来。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这场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智慧盛宴,将以崭新高度绽放光彩:5大板块128场活动交相辉映,60场平行论坛各具特色,100余国科技精英风云际会,千名顶尖学者思想碰撞。

在这里,科技无界,探索无疆,未来已来!

全球创新版图,正在北京坐标上,标注新的刻度。

新章

十八载砥砺奋进,电子街市蝶变创新高地,中国智慧凝聚为全球峰会。

2007年,这是一个载入中关村发展史册的重要年份。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中关村论坛在这一年扬帆起航。经过十余年淬炼,已成为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回望,这条发展之路,既是中国科技创新历程的缩影,也是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变革的生动注脚。

中关村论坛的设立,基于中关村的创新积淀和国际影响力。2005年9月,中关村承办了国际科技园区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第22届世界大会,与世界各国的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亟需有一个固化平台。

“中关村论坛是应运而生、乘势而起的科技平台。”作为中关村论坛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曾担任数届论坛秘书长的夏颖奇,一路见证并参与了论坛从无到有、从初创到引领世界的全过程。

2007年前,中关村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全球目光。时任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的夏颖奇回忆,当时几乎每日都要接待外国政要、诺奖得主和跨国企业代表,最多时一天曾接待6个国际代表团。

基于日益迫切的国际合作需求,中关村举办了首届国际科技园区论坛,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合作与发展北京宣言》。这一开创性盛会,次年便以“中关村论坛”破茧成蝶,“创新与发展”的星火从此燎原!

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中国硅谷”的崛起注入强劲动能。自此,中关村肩负起“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使命,成为引领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关心关怀着中关村的发展。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2019年、2021年、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向中关村论坛致贺。

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关村的期许。

如今的中关村,犹如一座创新灯塔。

中关村,这片创新热土,从“中国硅谷”跃升为“世界中关村”,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2024年12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员会等8部门印发《北京市科技创新国际化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坚持高水平举办中关村论坛。突出中关村论坛国家级、国际化发展,打造全球举办、全球参与、全球传播的高水平开放平台。

放眼全国,中关村论坛虽与达沃斯论坛、博鳌论坛等国际性论坛类似,以地域为名;但不同之处在于,中关村论坛植根于中关村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紧扣科技创新主题,与中关村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路径一脉相承,都是先由基层探索、自然生长,后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承载着国家战略和使命任务。

而今,乘势而上的中关村论坛正以更高站位谋划全球创新合作新格局,谱写开放共赢的世纪华章。

正如科技部副部长林新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新闻发布会上所言:“中国始终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集智

科技浪潮奔涌激荡,协同发展众志成城。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汇聚了国家部委、国际组织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网信办、全国妇联等部门支持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等国际组织也积极参与其中。

嘉宾如林的支持,彰显了中关村论坛的强大号召力,更印证了世界对中国科技创新的由衷认同!

“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这次中关村论坛。”林新介绍,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主办了20余场平行论坛。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有面向经济主战场的企业发现和发明论坛,有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助残论坛……

在这20场平行论坛中,有4场平行论坛首次亮相:聚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喜马拉雅地球科学国际合作论坛、连接全球青年科学家和AI技术开发者的AI for Science青年论坛、汇集国际顶尖量子科技学者的量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推动全球海洋科创的海洋科学与发展论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我们力争将论坛年会打造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集中亮相的大舞台。”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在科技创新前沿领域,论坛将集中展示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重大技术突破;深化京津冀等区域创新协同;同时关注生物医药等民生科技发展,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链条中的关键环节。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了多场技术交易活动,并首次举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发起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机制。据统计,大会共促成309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673.17亿元,为50余家外资研发中心授牌,支持外资企业在京落地发展。

今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将继续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力量将在此汇聚——40多家国际专业技术转移与商业机构,120余所全球及国内高校院所,数千家创投机构、服务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创新主体,将共话技术交易全球发展,让科技成果转化的火花绚丽绽放。

“北京有着成熟良好的创新生态,已成为国际重要的创新城市。我们期待能和北京的企业达成合作,协同做出一些重要的示范项目。”德国史太白基金会荣誉主席约翰·吕恩对中关村论坛给予了充分肯定:“北京每年举办一次这样的论坛非常好,能够让各界人士有机会走到一起,达成合作。”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作为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点活动,今年战况将更为激烈。本届大赛共吸引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余个创新项目同台竞技,其中海外项目占比达40%,人工智能赛道尤为火爆,812个参赛项目占比达25%;脑机接口、基因治疗等尖端领域更是涌现出多个具有颠覆性潜力的优质项目。

“我们得到政府在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第六届大赛总决赛的季军,公司副总裁陈蜀杰感慨地说:“参加这次大赛会让我们在北京的发展更加顺利,我们也会为首都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破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绿色能源等关键领域的角逐日趋白热化。

在这一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创新为内核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正成为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引擎。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罗敏敏团队开发的“北脑二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对二维运动目标的脑控拦截。

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邓宏魁荣获2024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化学重编程技术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成果正在加速转化。

北京大学高家红团队研发的新一代脑磁图仪,实现国际首例无线脑磁检测,为脑重大疾病诊断提供了新工具……

在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下,我国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一批重大成果持续涌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中国正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参与全球创新治理。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多次提到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们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

2025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锚定科技前沿,领航发展航向。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部署,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6G通信、生物医药及脑机接口等领域,开展系列高端对话与成果展示,共谋科技与产业新图景。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认为,新质生产力不是口号,需要踏踏实实的创新驱动的生产力,是创新驱动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

6G作为通信技术新标杆,将构建空天地海全域覆盖,加速数字孪生、全息通信等创新应用。3月29日,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将发布《北京市6G创新发展白皮书》。同日,未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将聚焦人工智能、6G、量子计算、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探讨下一代互联网如何重构全球产业生态、推动数字化转型。

脑机接口技术正在重塑人类与机器的交互范式。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将发布《脑机接口标准化路线图(2025年)》和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北脑一号”,标志着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为医疗康复、智能交互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为人类健康与智能生活带来重要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表示,目前,全球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脑机接口技术创新,中国是开展脑机接口科研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正成为重要的脑机接口技术原创地。

2024年6月,联合国宣布2025年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值此之际,量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将汇聚诺奖得主、中外院士等顶尖专家,开展巅峰对话,一系列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研究建议将为量子科技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公司已完成数轮融资,公司规模扩大十倍以上,这都是论坛生态价值的体现。”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巨江伟表示,“将与论坛共同打造‘ 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量子力量。”

和合

在世界科技竞合新格局下,唯有开放协作才能突破发展桎梏,开拓全球发展新格局。

这也是中关村的使命,回答“创新为了谁”,如何让创新成果造福全人类。

“本届论坛年会突出开放合作,既有政府间科技合作对话,又广泛邀请国际科技组织及全球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参与。”林新说。

届时,30多家国际组织与机构主办承办18场平行论坛,以高规格对话促进深层次合作。通过“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碳中和国际行动以及数据安全治理等议题,把前沿技术突破转化为推动全球发展的强劲动力。

“全球碳中和进程不可逆转,势不可当。”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

2021年,碳中和成为中关村论坛的核心议题之一。今年将继续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来自国内外AI+能源、低碳冶金等领域知名专家将开展深度对话,聚焦AI赋能能源低碳转型等关键技术突破。

“中关村论坛也是一个面向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交流的国家级平台,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这个论坛的平台和枢纽作用,为促进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林新表示。

2024年侨海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上,北京市海淀区与美国密歇根州首府兰辛市共同签订了友好合作备忘录。玻利维亚国家科学院加入国际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成为其新成员。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玻利维亚和中国将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际利益。”玻利维亚国家参议院参议员拉莫斯·索帕萨·桑托斯对中玻未来合作充满期待。

这是一场超越疆界的智力交融,更是一次携手共进的科技协奏。

为深化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创新金砖”战略实施,“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论坛将于3月30日举行,聚焦新兴技术合作、创新模式探索、人才联合培养、标准体系对接及重点项目实施等关键领域。

“东盟金融资本助力中国高科技企业出海”,为深化中国—东盟创新合作,东盟创新合作发展论坛将汇聚东盟龙头中企代表,共商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共促中国与东盟地区新质生产力协作发展。

2024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擘画创新发展新蓝图。作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科技园区正通过集聚高端要素、培育产业集群等举措重塑创新生态格局。

“过去一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发展势头良好,在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蝉联全国第一,预计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9.4万亿元,同比增长8%。”靳伟说。

今年,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论坛将立足全球化视角,共同探讨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内涵与路径以及强化国家高新区在全球产业科技创新网络中的枢纽作用。

“科技向善”是中关村论坛始终秉持的核心理念。论坛通过促进跨国技术协作、构建科技伦理标准体系等实践,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人类福祉的统一,为促进全球科技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24年,中关村论坛年会首次设立“科技与法治平行论坛”,北京市司法局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完善,助力科技法治建设。

欧洲自然科学院材料与纳米技术实验室主任普利尼奥·因诺森齐表示,北京始终是科技创新与法治治理的领航者,北京经验充分说明,法治是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靳伟介绍,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突出开源开放,将集中发布RISC-V、人形机器人、长安链、整车操作系统等一批开源项目,为创新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我们真诚期待国内外嘉宾相聚北京,分享创新思想,共话科技合作,增进人民友谊,共同打造一场精彩纷呈、互利共赢的全球科技交流盛会!”林新深情邀约。

这里是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在这畅春时节,让我们一起在畅春园的“畅春厅”,与国内外嘉宾同赏春景、共话创新。

听!创新之音激荡四海!

看!科技之潮奔涌五洲!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诚迎全球创想者共谱华章!

来源:创新创业中关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