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患者须规范治疗、长程管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14:17 1

摘要: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也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皮肤病。临床表现是丘疹和斑块表面上覆银白色鳞屑,患者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和腰骶部较为常见,而且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也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皮肤病。临床表现是丘疹和斑块表面上覆银白色鳞屑,患者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和腰骶部较为常见,而且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

“我对很多年前收治的首位银屑病患者印象深刻。当时患者在网上看了很多伪科普,继而进行了不规范的治疗,最后肾损伤,进了ICU。”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与整形美容科主任冯佩英回忆起过去的一位患者,依然痛心不已。

“乱用药、盲目听信广告是常见的治疗误区。银屑病本身不会致命,但如果治疗不当,引起的毒副作用可能致命。”冯佩英说,“我现在会向初诊患者普及银屑病的科学知识,并且会告诉他们通过规范治疗和长程管理,可以长期控制和稳定病情。”

冯佩英

初治需到正规医院

“孩子头皮掉屑是不是银屑病?”诊室里,冯佩英经常遇到前来问诊的家长。她总是温和而坚定地摇头:“银屑病有三联征:蜡滴现象(刮屑如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但后两者需到正规医院找医生进行专业判断。”

“寻常型银屑病常在关节伸侧现身——肘部、膝盖这些常摩擦处,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指甲出现顶针状凹点、油斑,或是头皮产生束发状斑块,都是警示信号。”冯佩英打开一个病历,病历里记录着一名年轻白领的误诊经历:将头皮银屑病当作脂溢性皮炎自治3年,最终诱发了关节变形才到医院求诊。

很多银屑病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这就需要医生的“火眼金睛”。“门诊最重要的就是检查观察患者,每次都能遇到在其他地方没有被诊断出的银屑病人。”冯佩英说。

“常见的危险行为是看到一些不正规的科普,通过如自行刮皮等判断自己是银屑病,然后误信偏方进行错误治疗。”冯佩英说,“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同样脱屑,非专业人士极易混淆。若关节处反复出现鳞屑红斑,冬重夏轻,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皮肤科问诊。”

除了诊断困扰,穿短袖、游泳、毫无心理负担地出现在任何公共场合,这些普普通通的事,对于银屑病患者都是奢望。目前,我国有近700万银屑病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因疾病的特殊性,患者普遍面临生理和心理双重困扰。“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患者走出‘银’影。”冯佩英说。

生物制剂精准狙击银屑病

“2019年是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的元年。”冯佩英说。从依赖肝毒性药物的年代到如今精准狙击白介素通路的生物制剂,从业20余年的冯佩英对如今的变化激动不已。

在冯佩英治疗的众多患者中,一个特殊的患者见证着银屑病治疗技术的革新:陈先生因全身90%皮肤覆盖银屑,20年不敢穿短袖,只能居家从事自由职业。“那时他觉得银屑病是不治之症,自己先失去了信心,一直拒绝治疗,也不愿意接触人。”冯佩英回忆。

女儿结婚在即,不想影响女儿家庭形象的他下定决心接受治疗,被妻子拖进了诊室。经规范治疗后,他的皮损开始消退,久违地穿上了短袖短裤,走出门感受世界。在女儿婚礼上,他终于能开心地拍照,记录下幸福一刻。

“生物制剂治愈的不只是皮肤上的银屑,更是患者被撕碎的人生。”冯佩英说。

冯佩英向记者展示了两组数据:传统药物治疗只有约60%患者能够实现PASI75(皮损改善75%),而白介素-23抑制剂治疗16周后,近90%患者达到PASI90(皮损消退90%),接近一半患者实现PASI100(完全清除)。

目前,近10种生物制剂纳入医保,“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冯佩英说,但最令她痛心的是那些“见好就收”的患者。

“一位来自福州的患者,皮损清除后擅自停药,3个月后全身暴发脓疱型银屑病。自行停药、不规范治疗都可能让寻常型银屑病进展成红皮病型银屑病——当90%皮肤沦陷出现了红斑、脱屑、肿胀,等同于皮肤这个器官出现了衰竭。”冯佩英忧心不已。

坚持长程管理是关键

“医生,我得的病叫‘不死的癌症’吗?”常有患者拿着网上的查询结果,找到冯佩英等待一个确定答案。

每当这时,冯佩英总会让患者先坐下,耐心地说:“别害怕,我可以帮助你很好地控制它。银屑病不过是生命画布上一抹特别的色彩,我们无法抹去它,但可以规范治疗重获高质量生活,这是现代医学进步的意义。”

银屑病的斑痕也能变成独特的生命纹路。“我至今记得一位患者,患病7年,坚持生物制剂规范治疗,复发间隔从28天延至418天。”冯佩英说。

随着生物制剂的应用,银屑病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控慢性病。候诊区里,穿着短袖的患者们手肘处曾经的“雪”,已化作淡粉色的新生皮肤。

“将银屑病视同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更科学,就像没人要求根治感冒一样,控制到不影响生活就是胜利。”冯佩英说,银屑病治疗,坚持长程管理是关键。

除了医学干预,银屑病患者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2024年,强生发起“此地无银”公益项目,聚焦银屑病患者学业、职业公平发展。今年,强生以AI之手与医生共创首幅银屑病患者职业肖像,希望多方携手,持续提升公众对银屑病的科学认知,鼓励更多患者科学治疗。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8期、9月1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