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4年间乾隆“同人本”,红楼梦12版本之一,曹雪芹原稿长啥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6 17:45 1

摘要:这部甲戌本的传奇,要从它独特的文字说起。在第一回楔子正文中,它比其他版本多出“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十五个字。胡适先生慧眼识珠,发现了这十五个字的深意,于是将这个版本命名为“甲戌本”。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清朝乾隆年间,一部神秘而珍贵的手抄本悄然流传于世,它就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这部甲戌本的传奇,要从它独特的文字说起。在第一回楔子正文中,它比其他版本多出“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十五个字。胡适先生慧眼识珠,发现了这十五个字的深意,于是将这个版本命名为“甲戌本”。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甲戌”这两个字指向了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年)。这一年,脂砚斋再次评点《石头记》,将这部巨著推向了新的高度。然而,这个“甲戌”并非钞本完成的时间,而是脂砚斋再评的年份。甲戌本的身世之谜,还体现在它的收藏经历上。它曾被大兴刘铨福收藏过,因此又被一些研究者称为“脂铨本”。

这部未竟的文学巨著在成书、传抄与刊刻过程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版本系统,其中甲戌本作为现存最早的抄本,承载着破解曹雪芹创作密码的重要线索。接下来我们将系统地梳理下《红楼梦》的版本流变。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脂评本"与"程高本"两大体系,前者以手抄本形式存世,后者为刊印本系统。脂评本源自曹雪芹创作时期,经脂砚斋等人批阅传抄,现存12种抄本中,甲戌本(1754)、庚辰本(1760)最具研究价值。

程高本则指程伟元、高鹗于1791-1792年整理刊印的120回本,其中程乙本改动达1.9万字,成为后世通行版本的基础。

两大体系在文本内容上呈现显著差异:

脂本中尤三姐被描述为"竟是她嫖了男人"的放荡形象,程本则改写为贞洁烈女;甲戌本独有的700字"凡例"揭示创作初衷,程本开篇即切入叙事;甲戌本《好了歌注》中的"金满箱,银满箱"等现实批判内容,在程本中被弱化;脂批提示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与程本"兰桂齐芳"形成根本性冲突。

至于脂本为何版本如此之多,每本书都像定制款,原因之一是因为有钱人家雇人抄书,可能要求"把太露骨的情节改改",或者"诗词太长的段落删了吧"。所以现在看不同抄本,连回目标题都可能不一样,比如甲戌本第五回叫"开生面梦演红楼梦",其他本子就成了"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因卷首"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得名,现存16回残卷。其特殊价值在于:时间最早抄成于1754年,早于其他抄本且保留脂砚斋批语1587条,含独家创作信息;未被后人系统性篡改,如第13回保留"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删改痕迹。

开篇"凡例"阐明"不敢干涉朝廷"的创作立场;第5回回目"开生面梦演红楼梦"与他本"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形成鲜明对比;神话叙事中补天石尺寸记载精确,体现宇宙观建构。

脂批"壬午除夕,芹逝"成为考证曹雪芹卒年的关键证据;透露迷失文稿中"狱神庙"等场景,为探佚学研究提供方向;第28回破损处经胡适修补,成为版本流传的实物见证。

而甲戌本同样推动了三大突破,通过"十年辛苦不寻常"批语,证实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创作历程;对比显示,程高本前80回较甲戌本删改约3万字,弱化了社会批判性;笔迹鉴定也表明,甲戌本与己卯本存在共同抄写者,揭示曹雪芹亲友圈的传抄网络。

《红楼梦》版本差异的本质,是文人创作与商业传播的博弈。脂评本代表精英阶层的文学实验,程高本则适应大众阅读需求。

甲戌本残存的16回如同文化基因样本,其数字化工程(上海博物馆已实现高清影像公开)为文本研究提供新范式。近年学界运用纸张检测、墨迹分析等技术,发现甲戌本用纸含乾隆时期特有的竹纤维配比,从物质层面确证了版本年代。

从抄本到刻本,从秘传到普及,《红楼梦》的版本流变映射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播机制。甲戌本作为现存最早抄本,其价值不仅在于文本的原始性,更在于构建了连接曹雪芹创作现场的精神桥梁。在"后红学"时代,版本研究正从文献校勘转向文化阐释,那些泛黄的纸页上跳动的异文,仍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未完待续的文学传奇。

来源:智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