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上,云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3:50 4

摘要:云肩之名,美在虚无缥缈间。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得妙:“云肩须与衣同色,近观则有,远视则无,方为妙制。”这种欲说还休的朦胧,恰似中国画里的留白,诗词中的隐语。

云肩之名,美在虚无缥缈间。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得妙:“云肩须与衣同色,近观则有,远视则无,方为妙制。”这种欲说还休的朦胧,恰似中国画里的留白,诗词中的隐语。

“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彩虹,故称之为云肩。”周作人先生说过:“服饰中有大历史。”这方寸之间的云肩,何尝不是裹着一部微缩的华夏美学史?

记得俞平伯先生某篇散文中写过,他母亲有件月白云肩,“绣着疏疏的几枝梅,像是冬夜窗上的冰花”。丰子恺漫画中也常出现那着青衣佩云肩的女子,一般透着文人式的雅澹。

旧时江南世家女子出嫁,必得备上四季云肩。春用薄纱绣蝶,夏用绡纱纳凉,秋用锦缎描菊,冬用绒缎御寒。沈从文在《边城》里虽写湘西风俗,但那段关于翠翠想象自己穿嫁衣的描写:“领口绣着小小的蓝花,肩上披着红云似的披肩”,倒道出了云肩在女儿心中的特殊地位。张爱玲更在《更衣记》里犀利指出:“云肩的流行,实则是将女子身形化作移动的画框。”

苏绣里的云肩曾使得“虚实针”。绣娘以素白丝线先铺底,再用黛青丝线稀疏地绣出兰叶,远看竟似水墨在宣纸上晕开。这种技法,董桥先生曾在《故事》里提及,说是苏州绣娘仿文徵明画意所创。

云肩内里暗藏“梅兰竹菊”四君子纹样,须在特定光线下方能窥见——中国人向来懂得把最精妙的趣味藏在暗处。

汪曾祺写他祖母的云肩:“老太太有件玄色云肩,金线绣着百子图,那些小儿在云纹里捉迷藏,须得凑近了才能看清眉眼。”这种精细近乎执拗了。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论及明清文化时曾说:“中国人将精神寄寓于日常用具,一饮一啄皆有天理。”

云肩正是如此,方寸之间,可见宇宙。

民国社交场中云肩依旧是一道闪亮的倩影。徐志摩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当年陆小曼披着云肩在北平客厅里待客时,是否就是这般风情?

胡适日记里曾记某次宴会:“见江冬秀女士着紫缎云肩,绣着缠枝莲,行动时流苏轻摆,颇合礼度。”这些碎片记载,拼凑出云肩在当时的兴盛。

郁达夫在《春风沉醉的晚上》描写过一位神秘女子:“她的云肩是极淡的青色,绣着银色的芦花,在月光下像是会流动。”这种文人式的审美观照,将服饰化作意境的一部分。

而鲁迅先生在《伤逝》里写子君“围着绣有蒲公英的云肩”,则暗喻着新女性对传统美学的复杂情感——既眷恋又试图挣脱。

云肩是穿在身的艺术,最妙在动静之间的变化。

齐白石画美人,常以数笔勾勒云肩轮廓:“要在似与不似之间。”

当年梅先生演《贵妃醉酒》时,特制了一件缀有细银铃的云肩,转身时铃响如碎玉,暗合“霓裳羽衣”的意境。

程砚秋更讲究,他的云肩内层缝入檀香末,舞动时暗香浮动,真正是“声色香味”俱全的艺术。

最动人的却是在云南小镇所见:纳西老妇披着传统七星云肩,羊皮衬底,绣着日月星辰。

这种浑然天成的审美,恰是林语堂先生所说的“生活的艺术”:美不必言说,自在生活之中。

终于明白,有些美只能存乎想象之间。就像云肩之妙,不全在形制纹样,更在那些欲说还休的留白处。

正如钱锺书先生所言:“真正的东方美学,从来不在显处张扬。”

这方寸之间的云烟,终究要消散在时光里,唯余一缕暗香,浮动在文化的血脉中。

今人重拾云肩,未必真要披挂在身。或许只是在这个太直白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一种迂回的表达:美可以很含蓄,很私人,很“不重要”。

就像曾经的那些文人,在动荡岁月里依然保持着对一方云肩的审美执着。

中国云肩的典型款式是“四合如意式”“四方柳叶式”

“四合如意式”的云肩自元代就正式列为官服制度,男女均可使用,它由四面“如意形”的条状云头前后对合而成,象征天下四方祥和如意。

“四方柳叶式”的云肩造型有八条、十六条、十八条等数量不等的柳叶形作放射状构成,象征春色满园,生命长青。

云肩在层次上有单圈、双层圈、多层圈的不同处理,最多的有四至五圈,而且每圈有不同形态与色彩的变化,最多的达六十六片,取“六六大顺”的圆满之意。

云肩的裁剪布局讲究层次的丰富,片与片之间有大小的渐变、长短的穿插、色彩的变幻;装饰刺绣手法有片绣、珠绣、盘金、串珠、平针与打籽绣等多种技巧,而使云肩像云、像彩虹、像四季花坛而充满声色情调。

中国云肩造物制式上的色彩选用以“五色”为正色,其他“间色”为陪衬。

“五色”由青、赤、黄、白、黑组成,象征世间万物皆由“五行”(金、木、水、火、土)生成,“五色”为本原之色、百物之色,使尊尊卑卑不得相逾。

云肩的“五色”与外衣的“五色”强调色彩和谐统一的搭配,使其合乎整体美的审美需求。

中国云肩的装饰创意,可谓:“云肩必有图腾,图腾必有意蕴,意蕴必含吉祥”

云肩图腾题材广泛,涉及神仙、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吉祥符号等多样元素,并通过这种不同的元素来寄寓不同的吉祥内容。

云肩图腾用“明八仙”的人物图腾,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来作为纪念偶像,让自然界各类魑魅远离人间,保佑四方平安,万事逢凶化吉。

因为八仙们分别有神灵功法,能普济众生、广通神明且威镇群魔,这种以神仙敬拜来崇奉神的力量,目的在于达到对祈福避灾的精神寄托。

云肩造型极为广泛的“如意头”形态,除了常规的人们祈求事事能称心如意,吉祥安康之外,还有云肩披在身上有“一生如意”的内含隐喻,因为“生”与“身”谐音。

云肩图腾以喜鹊绣纹再配以梅花、古钱币等相应饰纹,目的在于对“喜”的祈求。

喜,悦也,凡吉祥之事如婚嫁、生子、晋升、开春等皆称之喜,而“喜”用喜鹊来比拟,据晋代《禽经》载:“灵鹊兆喜”

《开元天宝遗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喜鹊报喜。”

云肩中的喜鹊与松柏图腾象征冬去春来,万物欣欣向荣,因此万事皆喜而春光沐人、春风得意,进而祈颂人间各种喜事早早降临。

这几款云肩,绣工精美,在色彩的搭配上传递着一种老绣工所特有的美感,在云肩的构想,与中国建筑的意境一致,审美情趣,脉脉相通。

上图中展示云肩出自中国中部的河南省,所绣为如意云纹形,图桉有人物、花鸟、桥梁等,针法细密,色彩丰富而典雅,曲线流畅婉转,不失为民艺精品。

霞帔常被误解为云肩,霞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现代披肩。

是宋以来贵妇的命服,式样纹饰随品级高低而有区别,类似百官的补服。

《格致镜原》引《名义考》中称:“今命妇衣外以织文一幅,前后如其衣长,中分而前两开之,在肩背之间,谓之霞帔”。

其中所描述的形式是明代霞帔,到了清代,胸前、背后缀以补子,下摆缀以五彩垂缘。补子纹样只织绣禽鸟,而不用兽纹。

来源:金鱼涂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