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帮中国“大忙”?美国面临什么形势,沙利文看得一清二楚,4年努力全部付诸东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13:47 1

摘要:最近,美日关税谈判突然破裂、日本高官紧急取消访美、韩国半导体巨头因美方突如其来的“股份换补贴”要求而集体炸锅、印度被征收史上最高关税、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罕见公开“自揭伤疤”——这些新闻看似各自为政,实际上却共同指向了一个核心命题:美国,真的变了吗?特

最近,美日关税谈判突然破裂、日本高官紧急取消访美、韩国半导体巨头因美方突如其来的“股份换补贴”要求而集体炸锅、印度被征收史上最高关税、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罕见公开“自揭伤疤”——这些新闻看似各自为政,实际上却共同指向了一个核心命题:美国,真的变了吗?特朗普的这手操作,究竟是在重塑美国霸权,还是在“帮中国一个大忙”?

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原计划8月28日启程前往美国,为美日关税协议谈判收个尾,结果行李还没收拾好,突然宣布紧急取消访美。原因很简单——美日之间事前磋商完全没谈拢,关税税率和投资细节分歧巨大,甚至连协议的基本条款都各说各话。美国一边高喊“对等关税”,一边掏出一份让日本集体傻眼的清单:所有现有低于15%关税的日本商品,全部一刀切升到15%;高于15%的商品维持原状;但美国官方公告里又说,所有被征税商品在原有基础上再加15%。

美方还摆出一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架势,要求日本对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收益九成都归美国。日本这边根本不敢拍板,赤泽亮正直言,如果对日本企业和本国经济没好处,这种交易一分钱都不投。更讽刺的是,美日根本没签联合文件,只是各自发了个不痛不痒的声明,分歧摆在台面上,连遮羞布都懒得扯。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美韩半导体对峙更像是一场“当场拆台”的表演。特朗普政府为了“半导体霸权”,要求所有在美建厂的韩国企业(包括三星、SK海力士)必须以股份换补贴。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甚至直接点名,三星电子就是候选之一。韩国国内立马炸开锅——“无法理解美国政府无视现有合同,转而要求股份”;“一国政府要求外国企业交出股份,本身就是荒谬的,不能轻易接受”;甚至有业内人士估算,美国这招下来,可能直接白捡三星1.56%的股份。韩国总统室发言人姜由桢不得不紧急辟谣,称企业没收到相关通知,也没有以股份换补贴的先例。可是在韩美峰会前夜,这种“政策烟雾弹”让韩国外交安保团队焦头烂额,整个半导体产业链陷入巨大不确定。

印度这边更是“躺枪”。美国对印度出口商品征收50%关税,波及面超过55%,创下历史新高。特朗普给出的理由是“印度买俄罗斯石油还赚差价”。但沙利文不客气地指出,这种“粗暴加税”不仅毁掉了美国苦心孤诣拉拢印度抗衡中国的战略布局,反而把印度推向了中国怀抱。印度高层的反应也很直接——“看来我们得去趟北京,与中国坐下来谈谈”。莫迪马上开启亚洲行,第一站就飞到中国。

一连串操作下来,美国在亚太战略的“朋友圈”几乎全线失守。沙利文在播客节目中对蒂姆·米勒吐槽,说自己现在去世界各国见领导人,听到最多的词不是“合作”,而是“对美国去风险”。美国不再是那个“可以指望的朋友”,倒成了“最大破坏者”。调查显示,中国在很多国家的受欢迎程度都超过了美国;美国的全球形象,已经“冲进马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干脆说得明白:中美目前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谁也压不住谁。沙利文最后得出一个残酷结论:过去四年,美国在中国周边布下的战略棋局全部付诸东流。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美国怎么会突然“自废武功”?特朗普这一系列操作,是策略失误,还是另有所图?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先弄明白美国现在到底处在什么样的国际环境。

美国其实正处于一个极度尴尬和危险的战略十字路口。一方面,特朗普政府高举“美国优先”大旗,动辄用关税、补贴、技术封锁这些硬手段,想要重塑美国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全球主导地位。半导体、汽车、农产品,每一项都是美国的命根子。可每一次出手,不是把盟友得罪了,就是让供应链断裂,最后自己也伤筋动骨。

比如半导体。美国想要卡死中国芯片产业的脖子,于是拉着日韩台搞所谓“芯片四方联盟”,结果呢?韩国企业被逼着选边站,日企夹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台企表面顺从,实则一肚子苦水。美国这边还没捞到多少实惠,反倒让中国下定决心砸钱搞自主可控,日韩企业也被搞得心存芥蒂。美国这一轮的“补贴换股份”,无异于直接把盟友当成提款机,哪还有一点信任基础?

再看贸易战。美国对中国、对欧盟、对印度,几乎是逢出口必加税,逢谈判必索要投资和市场准入。美日谈崩的核心,就是美方强推“对等关税”——可这种对等只是美国单方面认定的标准。日本企业原本对美投资积极,结果被一刀切要求550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还被要求九成收益归美国。对日本来说,这种“明抢”让人无法接受。更有意思的是,连“联合声明”都不签了,双方各说各话,赤裸裸地把分歧摆上桌。美国一向自诩“契约精神”,这回彻底破功。

印度的案例更有代表性。美国苦心拉拢印度加入“印太战略”,一会儿搞四方安全对话(QUAD),一会儿拉印度参加各种军演。可是一纸50%关税,立马把印度推向中国。莫迪转身飞到北京,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俄眉来眼去。美国多年来的战略布局,毁于一旦。

沙利文的反思值得玩味。他说,过去四年,美国花了大量时间和盟友协调对华集体战略,结果现在盟友们普遍把美国看成最大破坏者,连中国都成了“负责任参与者”。美国的全球品牌崩塌,盟友体系瓦解,外交胜利拱手让给中国。甚至印度人都说,“得去北京谈谈,对冲来自美国的风险”。这不是帮中国“大忙”是什么?

美国为什么会走到这步田地?表面上看,是特朗普的“强硬”政策导致盟友离心离德;但深层次原因,是美国对世界格局变化的误判。美国仍然以为,靠经济胁迫、技术封锁和盟友绑定,就能维持霸权。殊不知,全球化早已让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盟友体系不是靠压榨就能维系,信任远比合同和条款更重要。

美国习惯了“老大”的位置,把自己的规则当成世界规则。可一旦规则不再被接受,“老大”就成了“孤家寡人”。日本、韩国、印度,表面上还在谈判,私下早已开始谋划“去美国化”。美方一心想要“去中国化”,结果成就了中国的“朋友圈”。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形象反而提升,被越来越多国家视为负责任的大国。

来源:洞悉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