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那位北京美利科技中心的经理马臣,他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洋洋洒灑写了篇长达七千多字的文章来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的核心逻辑非常简单粗暴:美国太强大了,中国根本没有能力与之抗衡,所以,投降才是当下最好的选择,甚至是“代价最小的时候”。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新华网】【马臣微博】【北京来美利科技中心官方微博】(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
这几年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了,但每当中国跟美国等国家发生一些争端时,网上总会冒出一些所谓的专家,公开发表一些不恰当言论。
这些所谓的专家接受中国的教育培养,吃着中国的饭,却整日说着逆天的叛国言论,新华社也看不下去直接下场怒批。
那么曾经说出叛国言论的专家,他们最后的结局又如何了呢?
说起“投降论”,就绕不开几位代表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拥有比较高的社会身份,要么是高校里声名显赫的教授,要么是科技企业的管理者。
比如那位北京美利科技中心的经理马臣,他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洋洋洒灑写了篇长达七千多字的文章来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的核心逻辑非常简单粗暴:美国太强大了,中国根本没有能力与之抗衡,所以,投降才是当下最好的选择,甚至是“代价最小的时候”。
马臣认为硬碰硬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更有甚者,他还抛出了一个惊人论调,声称中国人能赚到钱,财富的源头都来自于美国。
如果说马臣的观点是基于对实力差距的恐惧,那么另一位知名高校的教授胡伟,他的观点,可以称之为“责任归因论”,在俄乌战争爆发初期,他便急切地建议,中国应该果断与美国结盟,而不是去支持俄罗斯。
他给出的理由同样直白:美国是个我们根本招惹不起的国家,在他看来,中美关系之所以会恶化,问题主要出在中国自己身上,而不是美国,胡伟甚至明确提出,中国能有今天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美国的帮助下才得以实现的。
无论是马臣的“实力悬殊论”,还是胡伟的“外部归因论”,他们的言论在公众眼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内核:那就是缺乏民族气节,对西方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崇拜,也正因如此,他们很快就被贴上了“精神美国人”、“软骨头”等标签,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
这些刺耳的“投降论”并非凭空出现,它们集中爆发的时间点,恰恰是中国遭受一些西方国家围攻的时候。
在2018年由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对华贸易战,这场贸易战来势汹汹,美国不仅挥舞关税大棒,更是在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极限施压,对中国的5G技术和芯片产业展开了限制与封锁。
社会上一时之间弥漫着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很多人都在担忧中美全面对抗的前景,马臣那篇长达七千字的文章,就是在2019年这个背景下发表的,他的观点,直接回应了当时社会上那部分人最深的忧虑:我们真的能扛得住吗?
如果说贸易战是第一次压力测试,那么俄乌战争的爆发则是另一场重大的国际变局,这场发生在欧洲的冲突,迅速改变了全球地缘政治的格局。胡伟正是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中国应该“倒向美国”的建议。
他的观点反映了在全球格局剧变时,一部分人对国家未来战略选择的另一种焦虑和判断,他们害怕中国因为站错队而陷入孤立,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这些言论,本质上是在国家面临外部挑战的关键时刻,社会内部一小部分人对国家实力和发展路径信心动摇的真实写照。
而这些“投降论”之所以没能掀起更大的风浪,反而迅速被边缘化,根本原因在于它与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坚决斗争”的主流叙事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这种冲突,最终引爆了来自官方和民间的双重强力反弹。
马臣和胡伟等人的言论一经网络传播,几乎是立刻就点燃了公众的怒火,网民们毫不客气地将他们斥为“反贼”,批评和骂声如潮水般涌来。这种自下而上的舆论声讨,声势浩大,构成了压制“投降论”最坚实的社会基础。
大家的愤怒非常简单,就是无法接受在国内享受着发展红利,受着国家教育的“高知分子”,却在关键时刻主张放弃抵抗、卑躬屈膝,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吃里扒外”的背叛行为。
很快,官方媒体也下场定调,新华社发表文章,措辞严厉地批评了持有“投降论”的专家。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类言论的目的就是“扰乱舆情、涣散人心”,是一种极其有害的错误思潮。
官方媒体的表态掷地有声,甚至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吁,要让这种“投降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标志着国家层面对这种话语的明确否定,彻底堵死了它继续传播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现实的发展给了“投降论”最响亮的一记耳光,中国并没有像他们预言的那样,反而顶住了贸易战的巨大压力,并且在被封锁的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最终,这些所谓的“高知者”也为自己的言论付出了代价,马臣的社交媒体账号遭到封禁,有消息称他因此丢掉了工作。他曾经任职的公司虽然社交媒体仍在更新,但关于他的内容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回过头来看,“投降论”的喧嚣与沉寂,可以说是中国在迈向强国的征程中,一次深刻而必要的内部思想交锋。它确实暴露了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之下,社会心态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但它更彰显了以“自强不息、坚决斗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何等的坚韧和强大。
这场风波,早已超越了对马臣、胡伟等几个专家的个人批判。它更像是一次全民参与的国家立场再确认。通过这场大讨论、大批判,社会共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凝聚,面对外部的挑战与霸凌,退缩和投降没有出路,唯有坚持自己的立场,走独立自主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那些曾经喧嚣一时的“投降论”如今已然沉寂,而那些发表过此类言论的“反贼”专家们,也最终因为自己的言行受到了反噬,成为了巩固这一社会共识最生动的反面注脚。
他们的存在,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着我们,中国人的腰杆,必须也必然要永远硬朗。
本文信源:【新华网】【马臣微博】【北京来美利科技中心官方微博】
来源:青史难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