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晚上,楼下的桂花香被风吹得满院都是,我抱着小狗窝坐在阳台上,看它在笼子里眯着眼打盹。远处小区里已经挂起了节日的灯笼,月亮正圆,节日的气息比风还快一步钻进心里。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很多人都会问同一个问题:幼犬,到底要在笼子里养到多大才合适?
前几天晚上,楼下的桂花香被风吹得满院都是,我抱着小狗窝坐在阳台上,看它在笼子里眯着眼打盹。远处小区里已经挂起了节日的灯笼,月亮正圆,节日的气息比风还快一步钻进心里。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很多人都会问同一个问题:幼犬,到底要在笼子里养到多大才合适?
刚把小狗接回家的时候,我也纠结过。小小的身体,睡觉要窝在柔软的毛毯里,醒来却到处咬,像个调皮的孩子。笼子成了保护它,也保护家里沙发和桌脚的唯一办法。可是笼子该关到什么时候,真的没有人能给一个一成不变的答案。
我记得第一次尝试把它放出来,是一个周末的清晨。秋天的阳光斑驳透过窗子洒在地板上,小狗探头探脑,像第一次见到新世界的勇士。它走两步又回头看我,好像在问:“可以吗?我真的自由了吗?”那一瞬间,心比风还软。
很多人说,幼犬最好在笼子里养到六个月大。因为这段时间,它们的大小便习惯、作息规律还没完全养成,笼子能帮它们建立“边界感”。但我觉得,与其去记一个冰冷的数字,不如去观察它每天的变化。它是不是能忍住不随地大小便?它是不是在夜里安静得多了?它是不是已经能在笼子外独处一会儿,不乱翻乱咬?这些比日历上的月份更能说明问题。
有朋友的狗狗,八个月了还喜欢待在笼子里,那是它的小世界;而另一只四个月的小奶狗,已经能在屋子里乖乖趴下午睡。狗狗和人一样,有的需要安全感,有的渴望自由。笼子,不是关押,而是一种过渡。
中秋和国庆快到了,很多人要带狗狗回老家或者出去旅行。这时笼子的意义更明显。旅途的陌生、车上的颠簸、外面热闹的人群,都会让小狗心慌。把它放在熟悉的笼子里,反而能让它安心。就像我们出门带一个随身的枕头一样,那是家的味道。
当然,也有人觉得笼子太冷酷。但如果你温柔地布置它,把里面铺上干净的垫子、放上它最喜欢的小玩偶,笼子就不再是冰冷的铁栅栏,而是一个小小的避风港。小狗在里面睡觉的样子,蜷成一团,安静得连呼吸都带着节奏感,看着看着,心里会冒出一种柔软的满足感。
我还记得去年国庆去朋友家,她家狗狗已经一岁了,可还是喜欢钻回笼子里。朋友笑着说:“这大概就像我们小时候喜欢把被子盖到头顶吧。”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笼子养到几大,不是强硬的界限,而是狗狗自己慢慢给出的答案。
所以,如果你问我幼犬到底要在笼子里养到几大,我会说:大概等到它可以自由呼吸的时候。那可能是六个月,也可能是一岁。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在陪伴的日子里,用温柔替它撑起安全感。
眼前的月亮越来越亮,我家狗狗在笼子里翻了个身,呼吸绵长。我轻轻摸了摸它的头,心想,等哪天它彻底习惯了这个家,笼门自然就可以一直敞开着。
来源:拆塔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