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之光照亮再生纤维产业的滨州先锋 ——记“渤海英才・十佳滨州首席技师” 冯希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13:18 2

摘要:滨州日报/滨州网讯在渤海之滨的滨州大地上,有一位默默耕耘的科技工作者,用创新之火点燃了再生纤维产业的璀璨星空。他,就是山东阳信县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带头人冯希泉。从废旧聚酯瓶片到国庆阅兵的“国旗红”地毯,从一线车间到行业技术高峰,他用十八年的坚守与创新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在渤海之滨的滨州大地上,有一位默默耕耘的科技工作者,用创新之火点燃了再生纤维产业的璀璨星空。他,就是山东阳信县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带头人冯希泉。从废旧聚酯瓶片到国庆阅兵的“国旗红”地毯,从一线车间到行业技术高峰,他用十八年的坚守与创新,书写了科技报国、产业强市的生动篇章,成为滨州创新创业浪潮中一面鲜明的旗帜。2023年10月,荣获“滨州市十佳首席技师”荣誉称号。

查看再生涤纶POY长丝情况

扎根一线,以技术创新破局产业困局

2006年,冯希泉踏入龙福环能科技公司,面对再生纤维行业技术薄弱、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他立下誓言:“要让废旧材料焕发新生,让中国制造站稳世界舞台!”这一誓言,成为他此后所有行动的灯塔。2007年,他带领团队在湿热的实验室和生产一线日夜攻坚,终于攻克“利用回收废旧聚酯瓶片料生产POY涤纶长丝”技术,犹如在荒漠中掘出清泉,打破行业技术壁垒。此后,再生FDY涤纶长丝、再生涤纶工业长丝等技术接连突破,2011年核心技术通过国家级鉴定,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创新成果如同多米诺骨牌,推动公司建成5万吨再生涤纶长丝生产线,年产值跃升数亿元,更带动整个滨州再生纤维产业的技术跃迁,为资源循环利用开辟新航道。

匠心淬炼,以工艺革新赋能高效生产

冯希泉的创新基因深深融入企业血脉。他穿梭于车间与实验室,在实践中提炼智慧。针对传统生产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的痛点,他首创“再生FDY涤纶长丝一次生头法”——这一改良如同为生产线安装“智慧芯片”,使操作步骤缩减40%,劳动生产率提升30%。工人们曾因反复调试设备疲惫不堪,如今却能轻松驾驭高效流程。这一创新不仅让龙福环能生产效率领跑全国,更成为滨州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典范,为区域经济注入澎湃动力。

冯希泉同志深入生产一线巡检生产质量

师者风范,以人才培育铸就行业根基

“一个人的创新是火花,一群人的创新才是燎原之火。”冯希泉深知人才对产业的意义。他化身“技术播种者”,在车间建立“流动课堂”,手把手指导160余名员工。从设备调试到工艺优化,他毫无保留传授经验,培养出25名技术骨干、6名行业技术能手。这些人才如同繁星,散落在生产线各关键岗位,成为企业持续创新的“永动机”。在滨州,他的“传帮带”模式被多家企业效仿,为再生纤维行业人才梯队建设树立了标杆。

赤子情怀,以匠心担当献礼祖国荣耀

2019年国庆阅兵,天安门广场上那片“国旗红”地毯,是冯希泉团队最骄傲的勋章。为攻克地毯色彩持久性、平整度等难题,他带领团队封闭研发三个月,反复试验上百次。最终,团队研制的再生涤纶BCF膨化长丝技术,让地毯在烈日曝晒下不褪色、在万众踩踏中不起皱,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制造的极致匠心。这场“地毯上的阅兵”不仅赢得全球赞誉,更让“滨州智造”闪耀在民族荣耀的高光时刻,彰显了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冯希泉同志在地毯设计室调配订单颜色

辐射带动,以产业链创新激活区域经济

冯希泉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歇。他带领团队延伸产业链,研发再生涤纶三叶异形丝技术,开拓民用工程地毯市场。如今,龙福环能的产品已铺进全国千余家高端酒店、办公楼,研发的台球室专用地毯更以“不掉毛不掉色”的硬核品质,占领行业半壁江山,年产量500万平方米,产值超亿元。在他的引领下,阳信县再生纤维产业形成集群效应,上下游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为滨州绿色制造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更带动数千人就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从车间技术员到行业领航者,冯希泉用十八年光阴诠释了“创新者”的深刻内涵。他让废旧材料涅槃重生,让滨州制造走向世界,更让科技报国的理想在渤海湾畔生根发芽。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他既是开拓者,也是播种者,用行动证明:只要心怀热爱与坚持,平凡岗位也能绽放璀璨光芒,为城市发展与国家繁荣贡献不平凡的力量。未来,他仍将驰骋在再生纤维的创新赛道,继续书写属于滨州的科技传奇。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