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最多的村?村可敌国,海外人口超20万,来自古代一等世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13:30 4

摘要:1341年,一个叫陈秋月的官员做了一个决定,他要离开福建莆田,南下广东,这不是普通的搬家,陈秋月的身份是将仕佐郎。

文:水木史记

编辑:水木史记

——《前言》——

一个村子,人口超过20万,这是什么概念?

很多县城都没有这个数字,更离奇的是,这个村只有一个姓氏,陈。

700年来,从未改变。

——《壹》——

1341年,一个叫陈秋月的官员做了一个决定,他要离开福建莆田,南下广东,这不是普通的搬家,陈秋月的身份是将仕佐郎。

在元朝官制中,这是个不小的官职。

有权有势的人,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莆田?答案藏在潮阳的一座山里,陈秋月到潮阳任职,任期结束后,他没有回福建,而是带着妻子杨氏在大长陇山开荒。

这个选择改变了一个家族700年的命运。

山很荒凉,没有人烟,但陈秋月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里背山面海,土地肥沃,可以养活很多人,他开始垦荒。

一锄一锄,在山脚下建起第一间茅屋。

这就是大长陇村的起点,1370年,陈秋月去世, 但他的选择已经生根发芽,儿子继续开荒,孙子扩建房屋,曾孙修建祠堂。

700年过去了,这个选择的后果超出所有人想象。

2025年的大长陇村,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万人,你以为这就结束了?错了,海内外加起来,超过20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中国很多县城的人口都没有这个数字。

而这,只是一个村,更离奇的是什么?全村只有一个姓,陈,20万人,同一个祖先, 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现象。

——《贰》——

走在大长陇村的街道上,你会发现一个问题,路牌、门牌、商店招牌,清一色的"陈"字,陈记商店、陈氏药房、陈家小吃。

这不是巧合,这是传承。

村里的老人说:"我们村从来不愁找不到本家人,随便敲一家门,都是亲戚。"但问题来了,一个村子,怎么养活这么多人?

答案让人意外,他们不全在村里。

1950年代,第一批大长陇人走出村子,他们没有选择北上广,而是南下香港,再远渡重洋,目标:泰国,为什么是泰国?

因为那里已经有潮汕老乡,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更容易生存。

1960年代,第二批人出海,这次目标更多元化,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1980年代,第三批人出国,改革开放了,路子更多了。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有了大长陇人的身影。

现在的数据触目惊心:海外大长陇人接近16万,这些人都在干什么? 在香港,有陈氏家族控制的金融集团,在美国,有大长陇人开的连锁餐厅。

但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

最神奇的是什么?他们在海外建了萃涣堂, 泰国有一座,香港有一座,深圳也有一座,相同的堂号,相同的祖先牌位,相同的祭祀仪式。

这是什么?这是精神纽带。

每年春节,海外的大长陇人都会回村, 机场、码头,全是操着各国口音普通话的陈姓同胞,村里的酒店在春节前半个月就被订满了。

一个村民说:"过年的时候,村里人口能翻一倍,全世界的陈家人都回来了。"

——《叁》——

2018年,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汤坑村和大长陇村签署协议,宣布两村从此可以通婚,这有什么稀奇?问题是,这两个村子相邻几百年,从来不通婚。

为什么?没人说得清楚。

只知道祖上传下来的规矩:马姓不娶陈姓,陈姓不嫁马姓,两个村子3.7万人和4.5万人,几百年来老死不相往来。

2018年之前,如果有陈姓女孩嫁给马姓男孩,双方家庭都要承受巨大压力。

甚至有人因此搬离家乡,现在,这个禁忌被打破了,这背后反映的是什么?是观念的变化,更大的变化在经济领域。

2021年,大长陇村被认定为"淘宝村"。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古村正在拥抱电商时代,村里的年轻人不再只想着出海谋生, 他们开始在家开网店,做直播带货。

但问题也来了,传统和现代如何平衡?

春节的"贺灯"仪式,年轻人越来越少参加, 他们更愿意刷手机,玩游戏,祠堂里的祭祀仪式,很多年轻人看不懂,也不想学。

一个村干部说:"我们最担心的不是经济发展,而是文化传承, 20万人的陈氏家族,如果丢了根,那才是真正的危机。"

这个担心不是多余的。

海外的陈氏后代,很多已经不会说潮汕话了,他们的孩子,对大长陇村的概念越来越模糊,怎么办?2022年,村里开始了一个新尝试,网上祭祖。

海外的陈氏后代可以通过视频连线,参与祭祀仪式。

科技成了传统文化的救命稻草,但这够吗?

——《肆》——

今天的大长陇村,4.5万常住人口,20万全球族人,700年历史传承,这是奇迹,也是挑战,奇迹在于:一个家族能够在700年里保持如此强大的凝聚力。

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陈氏子孙都记得自己的根在大长陇。

挑战在于:现代化的冲击下,这种凝聚力还能保持多久?城市化进程中,年轻人还愿意守在村里吗?全球化背景下,海外后代还会认同这个小村庄吗?

数字化时代,传统祭祀还有意义吗?

这些问题,大长陇村必须回答,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村子,它是一个样本, 它代表着千千万万个中国古村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

它的选择,将影响无数个类似的村庄。

700年前,陈秋月在大长陇山下做了一个选择,700年后,他的20万后代面临着同样的选择题,选择传统,还是现代?

选择坚守,还是离开?选择血缘,还是个体?

这不仅是大长陇村的问题,这是整个中国农村的问题,答案是什么?也许,时间会给出答案,也许,这个答案就在每一个大长陇人的心里。

来源:水木史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