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柳文昭者,淮阴寒士也。苦读廿载,青衫褪色,每逢秋闱必携竹笥赴京。是岁暮雪压金陵道,揭榜时但见冰棱垂檐如泪,书生踉跄出贡院,怀中犹揣半块硬如石髓的干粮。
说明: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柳文昭者,淮阴寒士也。苦读廿载,青衫褪色,每逢秋闱必携竹笥赴京。是岁暮雪压金陵道,揭榜时但见冰棱垂檐如泪,书生踉跄出贡院,怀中犹揣半块硬如石髓的干粮。
归途过琅琊山,千仞绝壁悬残阳。书生解腰间绦带系枯树,忽见枝头积雪簌簌,原是三只寒鸦振翅惊飞。念及家中老母尚在典当冬衣,竟痴笑三声,纵身跃入悬崖。
忽闻环佩叮咚,似有红云托体。睁目时见一女子红裙曳地,赤足踏雪。其容冶艳非常,眉心一点朱砂痣随语转动:“郎君好痴,功名不过黄粱梦,何苦轻生?”言罢指崖底松柏处,但见十二具白骨森然列阵,每具天灵盖皆穿细孔。
女自称琅琊山主,原是多年前被负心书生害死的狐妖,能助人平步青云。然需每月朔望之夜,引读书人至此绝壁。周生初时战栗,但见女子袖中飞出金榜,自己名讳赫然列在榜首,竟鬼使神差应了这桩交易。
翌日投宿山脚悦来客栈。每夜掌灯时分,窗棂必现红影摇曳。柳生但觉神思清明,昔年晦涩经义竟如清泉过石。腊月引同窗王生观雪,推其坠崖时,分明见崖下红绸如舌卷人。当夜读书,竟能将诗书倒背如流。
如此经年,琅琊山下时有书生失踪。柳生青衫换锦袍,所到之处墨香盈袖。
至第十一人时,镜中忽现异状——挥毫时宣纸渗血,字迹皆成赤色。红衣女每夜立于帐外,指甲叩窗声急如催命。
大比前夕,女鬼现形逼索第十二人。柳生徘徊市井,每见垂髫童子亦目露凶光。更鼓三响时奔至崖边,女鬼长发缠树,嗔笑道:"君食言,当以身代。"话音未落,柳生怀中竟自动飞出十一道魂符,化作人形哀泣。
书生闭目坠崖,忽觉身陷重重宣纸。墨字如蝌蚪钻入七窍,待落地时已化作朱笔一管。笔锋垂血似墨,细辨之,原是十一道冤魂姓名篆刻笔杆。有樵夫见之,言每逢圆月时,崖底便闻诵经声。
柳生化笔之日,恰是红衣女妖凑足十二魂之时。然不知那支噬魂笔,又将落入哪位新科举人之手?
来源:校园的路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