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所脑网络组与脑机接口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近日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电池供电的可穿戴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设备(rTMS),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今日导读】
全球首款!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电池供电的可穿戴脑机接口设备
快手可灵AI开始赚钱了,AI服务用户已超500万
比亚迪打通了钠电的生产工艺,近期催化密集来临
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突破,该公司重大成果全球首发
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持续火热,该类产品市场需求水涨船高
国资委称央企AI产业将进一步提速加力
该重要的化工原料资源紧缺,原材料长期涨价叠加运费存在上涨预期
下游覆盖eVTOL+机器人+储能,该公司新一代细分半固态产品即将小批量量产
【主题详情】
全球首款!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电池供电的可穿戴脑机接口设备
据媒体报道,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脑网络组与脑机接口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近日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电池供电的可穿戴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设备(rTMS),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根据预测,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9.8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60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增长率25.22%。中信建投证券指出,脑机接口产业链上中游的技术进步带来下游应用端不断突破,近年来国内外在运动恢复、语言沟通、听力重建等医疗领域的研究不断出现里程碑式成果。在技术革新和政策红利催化下,国内脑机接口公司有望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
公司方面,爱朋医疗搭建了基于脑电波的采集分析及产品转化的技术平台,同时公司控股的深圳朋睿脑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未来将依托脑机接口、柔性传感、智能算法等技术,从事神经系统疾病诊断、认知训练、睡眠监测等领域脑疾病数字化诊疗产品及平台研发。麦澜德现有的软体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系列产品,是脑机接口领域热门和成熟的人体运动和意图解码的载体。公司(通过子公司南京锐诗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和市面主流的两家脑机接口设备进行协同系统开发,形成了基于运动想象和视觉反馈的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系统,在临床进行了验证和实际应用。
快手可灵AI开始赚钱了,AI服务用户已超500万
在各个互联网大厂还在探索AI的商业化场景时,快手可灵AI已经开始赚钱了。3月25日,快手发布2024年Q4及全年业绩显示,全年总营收同比增长11.8%至1269亿元,全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72.5%达177亿元。其中,可灵AI自商业化以来到今年2月累计营业收入超1亿元。快手CEO程一笑曾透露,可灵AI服务用户已超500万,商业化单月流水超千万,2025年预计会大幅增长。
目前国内AI视频模型应用的网页版访问量增长较快、优势显著。其快速发展与应用赋能广告营销、影视、游戏等传媒板块,加快实现行业降本增效及内容资产价值重估。中信证券认为,文生视频行业发展自Sora发布后明显加速,新一代视频生成模型的架构范式已经形成,新架构模型性能提升显著,模型产品百花齐放料将为赋能应用场景提供丰富可能,看好与生产场景相结合的视频创意工具行业受益于文生视频模型性能提升。
上市公司中,安诺其旗下意间AI提供AI绘画、AI写真、AI动图内容创作社交平台。目前意间ai拥有2000万C端用户,与各类IP品牌合作,联合跨界营销,如联合举办AIGC大赛,跨界AIGC文创,品牌方IP宣传活动等。矩阵股份研发了设计师AIGC智能设计平台,该平台基于AI大模型以及海量案例数据学习,众多设计师的应用以及对参数的调试,形成包含创意图在内的一键式自动生成系统化服务。
比亚迪打通了钠电的生产工艺,近期催化密集来临
近日,比亚迪发布2024年年报,其中表示公司低成本长寿命钠离子电池实现了200Ah的电芯容量,10000+的循环性能,优于锂电的安全性、功率性、高低温性能等。公司打通了钠电的生产工艺,达成了MWh级储能系统的落地,为钠电的规模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3月28日,中科海钠公司将于安徽阜阳全球首发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在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上迈出新的一步。
钠电池的应用场景包括:A00-A级车、小动力(两轮车、叉车)、数据中心储能、大储及特定消费电池场景。民生证券电新团队看好钠电池的核心优势,包括成本低、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倍率性好,预计2026年钠电池需求超50GWh,相较于全固态电池远期的星辰大海,已迈开产业化脚步。
上市公司中,百合花控股的内蒙古源晟制钠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产、销售金属钠等业务,设计产能为2万吨/年金属钠及3万吨/年液氯副产。永杰新材与浙江理工大学签订委托研发协议。由公司出资30万委托浙江理工大学进行“钠离子电池用涂碳铝箔的水性粘结剂和涂碳浆料研发”。
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突破,该公司重大成果全球首发
近日,由长沙量子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建设的长沙全球量子研发中心在大泽湖海归小镇正式启动,该公司研发的光腔锁频仪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同时全球首发,这也是作为未来产业的量子科技在长沙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的一项重大突破。
华安证券分析指出,量子信息技术在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长远的未来,有望成为中国在全球科技产业中“换道超车”、掌握产业链话语权的重要核心技术。市场规模方面,有机构预测,到2035年,量子科技的市场规模将到20亿美元左右,而到2050年,量子科技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600亿美元左右。
上市公司中,复旦复华与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就携手开拓超导量子计算机应用市场,共谋量子计算产业发展达成合作意向。国芯科技全资子公司天津国芯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芯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已经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合作成立量子芯片联合实验室,依托于该联合实验室,国芯科技和问天量子等正在共同开展量子密码技术的应用工作。
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持续火热,该类产品市场需求水涨船高
据报道,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是机器人伺服电机的核心材料。随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持续火热,稀土磁材市场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AI大模型的赋能,将促进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低空经济等相关产业的提升,也将扩大对稀土永磁产品的需求。中泰证券指出,人形机器人打开远期成长空间。2022年Tesla发布第一代Optimus,近几年不断迭代,2025年将开始进入量产阶段,预计25年生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2026年计划将产量提高10倍,即5-10万台,同期国内厂商也持续加码对人形机器人的投入。按照一台人形机器人单位用量2-4kg钕铁硼,假设远期达到1亿台,对磁材需求量将达到20-40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稀土永磁市场,远期空间广阔。
上市公司中,金力永磁正积极配合世界知名客户的人形机器人用磁组件的研发,并且陆续有小批量的交付。英思特主要从事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是单磁体应用器件和磁组件应用器件,产品可以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中的电机、减速器、关节灵巧手等。银河磁体一直致力于稀土永磁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用于汽车、节能家电、电动工具、机器人、信息技术、消费类电子、办公自动化和工厂自动化设备等多种领域的电机。
国资委称央企AI产业将进一步提速加力
据媒体报道,在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加力。该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指导央企紧盯发展态势、服务国家战略,全力当好国家智算基础设施的重要供给者、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破题者、产业体系化布局的重要组织者,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全方位的能力,在应用、算力、数据、模型等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领域取得积极成效。
东莞证券认为,人工智能是科技行业成长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主战场,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持续降本增效,有助于加速AI应用场景落地,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也将推动AI手机与PC、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加速普及,上游算力、下游终端与应用公司有望受益。
公司方面,长江通信实控人国务院国资委,公司通过融合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应急通信、数据治理与分析等解决方案,满足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多元化需求。中青旅控股股东是中国青旅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旗下综合旅行服务板块中青旅遨游旅行在遨游旅行APP、遨游旅行微信小程序、遨游旅行公众号等自有服务平台接入DeepSeek大模型实现本地化部署,将AI大数据算法能力与旅行服务深度结合,全面开启“AI+旅行”全新体验。
该重要的化工原料资源紧缺,原材料长期涨价叠加运费存在上涨预期
据百川盈孚,2025年3月25日,溴素市场均价为28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大幅上涨3000元/吨,涨幅12.0%,较2024年同期上涨约9000元/吨。
溴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阻燃剂、制冷剂、医药、农药、染料及石油钻井等领域均有应用。溴系阻燃剂是溴素用量最大的产业,使用量占国内溴素总用量的六成以上。我国溴素资源十分短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莱州湾的地下卤水中。德邦证券分析指出,近期马士基、赫伯罗特、达飞、MSC已接连宣布4月的运价调整计划,同时考虑到溴素属于危化品,对运输和储存规范较高,或进一步增加供应链成本。原材料长期涨价叠加运费存在上涨预期,在溴资源紧缺且我国高度依赖进口的背景下,溴素涨价支撑力度或可持续。
上市公司中,亚钾国际表示,2024年7月,公司年产2.5万吨溴素扩建项目顺利竣工,这是继2023年5月首个年产1万吨溴素产能基础上进行的扩建项目。随着溴素上下游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将有利于降低溴素原材料及运输成本,强化溴素盈利性。山东海化地处渤海莱州湾南岸,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海卤水资源,生产销售纯碱、原盐、烧碱、溴素、氯化钙、小苏打、硫酸钾、氯化镁等产品,是国内重要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
下游覆盖eVTOL+机器人+储能,该公司新一代细分半固态产品即将小批量量产
记者从孚能科技获悉,孚能科技第二代eVTOL半固态电芯即将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能量密度提升至320Wh/kg,快充时间缩短至15分钟,有效载荷近半吨,可搭载5人飞行。
固态电池具备诸多优势,包括更高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机械强度,更宽的温度适应性和材料选择性等,其中高安全+高容量为固态电池核心优势。华西证券认为,除高端乘用车以及eVTOL,固态电池在储能、商用车、机器人、特种动力、3C数码产品等领域均有应用的可能性,有望推动固态电池的规模扩大。根据GGII预计,2024年固态电池出货达7GWh,2030年出货有望超过65GWh(比2024年增长828%);到2035年,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扩大至超过300GWh。
上市公司中,中科电气对硅基类负极(包括面向固态电池的硅碳负极)有持续进行投入,目前已建设完成中试产线,且有产品向客户送样测试并获得认可。传艺科技半固态、固态电池尚处于研发阶段。
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