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大城市中,以“坚持最懂跑者,打造樱花马”著称的无锡马拉松一直颇具热度。只是,今年锡马的主办方万万没想到,辛苦举办的赛场,意外成了瓜田……
最近几年大热的马拉松赛事,由于全民可参与的特性,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大型的社交平台。
各大城市中,以“坚持最懂跑者,打造樱花马”著称的无锡马拉松一直颇具热度。只是,今年锡马的主办方万万没想到,辛苦举办的赛场,意外成了瓜田……
3月23日,风和日丽,春和景明。众多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的人们奔赴锡马赛场,准备开展一段与城市深度相拥、与自我激情对话的速度之旅。
早晨七时,在漫天的樱花雨中,35000名锡马选手满怀激情,只待枪响。其中一位昵称为 “我是伤心玫瑰” 的选手,像往常一样拍摄赛前视频,记录自己参与这场体育盛会的兴奋心情。
“伤心玫瑰”采取的是自拍角度,在他身后是一对男女,虽然男子着粉红赛服,但看上去至少五十岁左右的年纪;而女子则肤白貌美,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
这些都不奇怪,奇怪的是老男人搂着青春女的肩膀,两人耳鬓厮磨、举止亲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更奇怪的是,当老男人眼角余光瞥见拍摄镜头时,就像触了电一般,迅速抽回手,女子也下意识地做出躲闪动作。两人刻意拉开距离,原本欢乐的氛围瞬间变得尴尬而微妙。
“伤心玫瑰”显然并没太自意身后两人的举动,拍完后,就将视频上传到自己的社交平台。彼时的他,完全没料到,一场全民围观、数个无辜之人被卷入其中的道德伦理大戏,正如山雨欲来。
原来,有敏锐的网友捕捉到视频中那段年龄差距较大的男女一系列细节耐人寻味,不免带有探寻意味的将该视频四处转发传看。
一时间,这则视频以风的速度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网友纷纷开启 “侦探模式”,对这对男女的关系展开疯狂猜测:有人说是父女,有人说这是一段甜蜜的忘年恋,但无论是以上哪种关系,显然都没必要惊慌躲避镜头。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言辞犀利地直指他们是违背道德的 “野鸳鸯”。在网络这个放大镜下,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被无限放大,随着讨论的愈演愈烈,事件逐渐失控……
不知是哪一位网友“指认”视频中的男子为远光软件名誉董事长陈利浩,这个说法迅速得到了大家认可:
首先是二者轮廓、气质确有相似之处;其次从日常动态看,陈董事长也确实喜欢运动,曾参加过马拉松赛事;最主要的是,远光软件为上市公司,在大众认知里,恐怕也只有这种财富地位的男子,才能引得年轻女子不顾年龄差距,甘心投怀送抱。
一时间,这则视频如蝴蝶振翅,最终将远光软件卷入一场舆论风暴,继而引发公司股价波动,企业形象也面临危机。
3月24日晚间,远光软件紧急发布澄清声明,明确指出公司董事长陈利浩,前几日均在广东履行公司公务,视频中的男子与他毫无关系,并保留对发布传播不实信息者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尽管公司已经辟谣,但网络上的流言蜚语并没有就此停歇,直到有人找出高清对比图,从牙齿到五官,视频中男子确实跟陈董有很大差异。
一口略显嶙峋的牙齿拯救了陈董,“臣妾此身从此分明了”,关于他的谣言渐渐止歇。但大众的好奇心也被彻底点燃,迫切想要挖掘出这对男女的真实身份和关系。
随着事件的发酵,更多细节被曝光。有网友晒出两人牵手冲线的照片,原来二人在最初避嫌分开后,不久又情不自禁黏在一起,手拉手跑到终点。彼时他们十指紧扣,脸上洋溢着笑容,似乎在享受着属于他们的甜蜜时刻。
讲真,即便是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也少有手拉手跑马拉松的,你俩这是谈恋爱顺便参加各赛事呢?还是借赛事派遣积蓄已久的相思?
毫无疑问,这张照片进一步激发了公众的想象力,大家纷纷在评论区脑补加猜测,各种猜测和传言甚嚣尘上。
更有人持续地人肉搜索这对男女,试图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还有人将他们的行为上升到道德层面,进行严厉的批判。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视频拍摄者 “我是伤心玫瑰”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原本只是想分享自己的马拉松经历,却没想到引发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重压之下,他默默隐藏了那则引发轩然大波的视频。但此举又再度引发了公众对于他是否“被公关”和“被威胁”的猜测。
3月25日下午,“伤心玫瑰”发布视频进行声明,称自己没有受到任何威胁,也没有涉及经济交易,之所以隐藏视频,一是出于对他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到自己的视频给他人带来了困扰;二是不想自己的评论区被乌烟瘴气的猜测和谣言充斥,不想卷入这场无休无止的风波。
话语间,他充满无奈和懊悔,一句 “很恐怖,连续两天没睡好觉了”,道尽了面对网络暴力时的无力感。
疾风骤雨中,锡马承办方:无锡体育局和汇跑体育有限公司,也无法置身事外,很多人调侃锡马没靠赛事出圈,却靠“艳事”出了圈。
对此,体育局工作人员强调:此事件与赛事组织无关,并表示出于保护跑者隐私和合法权益的考虑,不会透露更多信息。
汇跑体育工作人员则称,这是个人行为,只要不影响比赛的竞赛标准和公正性,组委会不会干涉,但如果有人借此抹黑或造谣,组委会核实后会发布声明。
至此,一场始于赛道的“伦理剧”,最终演变为法律与道德的边界探讨。
首先,流量时代,私人空间何处安放?
“野鸳鸯”事件的深层矛盾,是社交媒体对私人空间的侵蚀。拍摄者最初无心“爆料”,却因网友的显微镜式解读引发风暴。这不禁让人想起“成都牵手门”中,街拍摄影师本意记录时尚,却成为国企高管的“呈堂证供”。
出轨最不可控的因素之一,就是婚外情被意外曝光。当公共空间布满镜头,普通人的亲密举动是否需自我审查?
反之,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因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成为网络焦点,隐私变得愈发脆弱。这提醒我们,在追求真相的同时,是否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利?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言论自由的边界又在哪里?
其次,拍摄者的行为是否涉嫌侵犯他人隐私?
湖北以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蔡巍对此进行解读:在公共场合,人们有拍摄的权利,马拉松赛场属于集体活动场合,拍摄到路人很正常,且拍摄者已及时隐藏视频,因此不涉嫌侵权。
但是,如果有人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将视频中的男子误认为他人并传播不实信息,对他人名誉造成侵害,那么被造谣者有权控告其侵犯名誉权,要求造谣者赔礼道歉、停止侵害或给予赔偿。
无锡马拉松 “野鸳鸯” 事件,就像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荒诞剧,每个人都在这场闹剧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此事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现实社会中人性的复杂、舆论的力量以及法律的威严。
当无锡马拉松的樱花雨落下,那对男女已湮没于人潮。但众多的“他们”同样应该思考:公众场合社交的边界何在?公众监督与隐私保护的平衡如何把握?
在全民狗仔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奔跑。而人性的马拉松,永无止境!
恰如一句网友的话:赛道千万条,忠诚第一条;只羡鸳鸯不羡仙,小手不要随便牵。
来源:燕梳楼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