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单”上新!成都“机器人+”科技成果、产学研用合作需求现场发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6 19:39 1

摘要:活动上,发布119项“机器人+”产学研用合作需求和51项科技成果转化清单,落地河宝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国兴智能特种机器人应用研发中心项目等一批产业化项目,千巡科技、国兴智能、北斗伏羲等机器人企业与多个需求方达成场景合作意向签约;同时,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机器

中国经济新闻网成都讯(张丽)“机器人+”消防、巡检、智能制造……日前,成都再次“上新”一批“机器人+”新成果、新需求,加快推动新技术应用推广。

为助力成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26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机器人+”科技成果促转化暨成都成华经开区“立园满园”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

活动上,发布119项“机器人+”产学研用合作需求和51项科技成果转化清单,落地河宝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国兴智能特种机器人应用研发中心项目等一批产业化项目,千巡科技、国兴智能、北斗伏羲等机器人企业与多个需求方达成场景合作意向签约;同时,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机器人专委会正式揭牌成立。

活动上有哪些亮点?一起来看↓↓↓

聚焦“机器人+”

科技成果、产学研用合作需求

“双清单”“上新”

积极抢占机器人新赛道,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成都正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新技术、新成果、新场景涌现。以成华区为例,已引育埃斯顿、卡诺普等1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聚集了上下游企业70余家。

为企业和高校搭建供需平台,寻找合作共赢“搭子”,活动上,成都市机器人产教联合体代表30家机器人重点企业,发布“机器人+”产学研用合作需求清单,共“晒出”企业技术研发需求42条、高端人才需求40条、应用合作需求37条;电子科技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发布“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清单,包括51项科技成果,覆盖机器人、智能生产线、自动化检测等领域。

为进一步完善机器人产业生态,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相互赋能、产业生态共生共融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新格局,现场还向四川大学科技产业集团等6家单位颁发“机器人+”成果转化顾问聘书。

同时,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机器人专委会正式揭牌成立。据了解,专委会将以促进产业协同、推动创新引领、拓展应用场景、培育专业人才为主旨,拓宽政院校企互动渠道,精准服务机器人企业需求,推动“立园满园”行动在成都机器人产业园做深做实。

此外,现场签约了7个机器人产业化项目、7个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包含人形机器人、特种消防机器人、特种水下机器人、AI大语言模型等“机器人+”研发中心及制造项目,总投资约70亿元;千巡科技、国兴智能、北斗伏羲等机器人企业与多个需求方达成场景合作意向签约,未来将在成华区合作打造工业巡检、消防灭火、道路检测、无人机生活配送等4大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成华机器人产品形态,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场景。

帮助科技企业“找技术”、创新产品“找市场”、创业孵化“找资金”,在路演环节,四川数智云等6家企业的创新项目依次亮相,展现了“机器人+”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前沿突破。

“成都市‘立园满园’行动提出实施五大攻坚任务,其中一项是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成华区创新促进中心主任徐菲菲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搭建创新平台,聚势聚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企业创新力度,同时加强校地合作,将成果端和应用端进行结合,加速高校成果产业化。”

一批“机器人+”新技术

有望落地应用

找到合适的场景是机器人产业技术落地的关键。本次活动为千巡科技、国兴智能、北斗伏羲等机器人企业达成场景合作意向签约,吸引了诸多关注。

在火灾现场、化工园区等高风险场景下,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力“大显身手”,国兴智能推出的消防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有望在更多场景下实现落地应用。

“国兴智能专注于消防灭火机器人、煤矿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的研发,可以完成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景下的日常巡检、灭火等任务,大大降低了设备损失、人员伤亡的风险。”国兴(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永健表示,公司相关消防灭火机器人等设备已在成都多个消防支队中有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新技术,我们正加快推动行业智能化发展。”

眼下,各方创新主体正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加快推动机器人新技术、新成果落地应用。

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作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孵化转化平台,聚集了众多工业机器人链主企业,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既帮助高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也帮助企业“找场景”“找订单”,目前已吸引十余个高校教授的团队及企业入驻。

“去年我们就通过政府举办的对接活动,成功帮助机器人技术在酿酒行业找到‘订单’,实现酿酒工艺的自动化;在高校成果转化方面,帮助成都理工大学的工业视觉相机项目成功应用于汽车自动驾驶。”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何阳介绍道,“今天发布了30多家企业的技术需求,下一步我们将提供长期的对接机制,帮助企业完成技术攻关。”

在何阳看来,此次活动使平台的资源整合更加紧密,未来将邀请更多的高校团队在平台进行成果转化,同时也希望借助本次活动链接起更多的投资机构,助力高校、企业的成果更快走向市场。

“大学科技园是一个承担纽带职能的机构,它比学校更接近市场、比市场更了解学校。电子科技大学有许多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专业学科,我们要发挥好科技成果转化的职能,加快培育科技企业、培养科技型人才、聚集创新要素,推动校企地协同发展。”据电子科大沙河科技园(以下简称“沙河园”)总经理徐枫介绍,此次活动上签约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流程口腔疾病诊断大模型创新应用项目”已落地沙河园加速其孵化,“我们将引聚各类创新资源,帮助更多创新的技术找应用场景和产业资源。”

此前,沙河园为电子科大一个太赫兹通信技术前沿研究团队提供了许多潜在的市场应用场景建议,并进一步“牵线搭桥”,利用区内的优势产业环境,为其对接到技术方案在会展、演唱会等新场景应用的潜在合作方,该团队此前已在成都大运会上助力赛事转播,首次实现了体育赛事无压缩8K超高清视频的超低延时无线传输。

“太赫兹技术传输数据带宽大、保密性好,且不需要铺设光纤,在赛事转播、会展、演唱会、应急等场景下‘大有可为’,但这样的先进技术需要有更多的‘吃螃蟹’用户和产业合作者来找到可行的产业路径,推动新经济模型落地。”徐枫介绍,沙河园还瞄准“数智”软硬件领域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并聘请有市场经验及资源的企业家担任某个具体产业领域的主理人,帮助高校里的新技术、新成果找到更广阔的产业空间。目前,该概念验证中心已入选第三批成都市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清单。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