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媒叫嚣攻击中国,扬言轰炸中国无人机工厂,不把中国放眼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1:42 1

摘要:2025年8月31日,乌克兰一军事媒体在X平台丢下一枚“舆论炸弹”,剑指中国深圳某工厂,语气嚣张,暗示“若被轰炸将令人遗憾”。

文|青橘罐头

编辑|青橘罐头

2025年8月31日,乌克兰一军事媒体在X平台丢下一枚“舆论炸弹”,剑指中国深圳某工厂,语气嚣张,暗示“若被轰炸将令人遗憾”。

这家深陷战火、物资匮乏的国家,为何突然将矛头对准万里之外的中国?

俄乌冲突进入第三个年头,乌克兰民众的战争态度发生了显著转变,德新社披露的民调数据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

近六成受访者倾向于通过谈判寻求和平,这一比例远超坚持军事收复全部领土的两成民众。

值得注意的是支持恢复冲突前状态的仅占13%,这表明多数民众已经接受了某种形式的妥协可能性。

这种民意转向背后,反映出长期战争对社会造成的深重负担,以及民众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正在超越领土完整的诉求。

可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乌媒将矛头对准远隔万里的中国,显得格外突兀。

乌克兰知名军事媒体《Ukraine Battle Map》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了一条极具煽动性的帖文,公然点名中国深圳某无人机工厂,指责其“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

并附上该工厂的卫星图像和精确坐标,暗示如果该设施遭到打击将“令人惋惜”,可以说这种明显带有威胁性质的言论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此这条帖子一经发布,迅速在X平台引发热议,但反响却与乌媒预期南辕北辙,而这条推文的下面遭到了不少网友的吐槽,帖子发布仅数小时便被删除。

然而为时已晚,网友们早已将这条帖文截图保存并广泛传播,乌媒这场自导自演的舆论攻击最终只让自己沦为国际笑柄。

这种情况让人不禁感叹,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任何试图通过虚假信息操纵舆论的尝试都可能适得其反。

这场风波的起因并不复杂,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和乌克兰媒体多次炒作“中国援俄”的话题,试图将中国拖入冲突的舆论漩涡。

乌媒此次对中国的无端叫嚣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年来西方和乌克兰方面持续炒作"中国援俄"虚假叙事的又一极端表现。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围绕中国在俄乌冲突中角色的国际舆论呈现出明显的信息战特征,西方媒体频繁炒作中国向俄提供军事物资的话题。

试图将中国塑造为冲突的隐性参与者,然而这些指控始终停留在猜测层面,缺乏实质性证据支撑。

中国的实际行动与这些传闻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多次重申不向冲突双方输送武器的原则立场,更通过具体政策措施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2023年7月出台的无人机出口管制新规,标志着中国在防止军民两用技术流入冲突地区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这项由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推出的政策,精准覆盖了具有军事用途的高性能无人机及核心部件,有效切断了相关产品流向战场的可能路径。

这种主动作为不仅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也彰显了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的积极姿态。

通过制度化的管控措施,中国用行动证明了其在乌克兰危机中保持中立、促进和平的真实立场。

然而这些事实在西方和乌克兰媒体的报道中往往被有意忽略,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模糊的“第三方数据库”或所谓“开源情报”。

将中国出口到第三国的民用无人机与前线用途强行挂钩,从而炮制出“中国援俄”的舆论。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乌克兰军队自身正通过土耳其、波兰等第三国大量采购中国民用无人机用于战场。

据多家国际媒体报道,乌军在前线广泛使用改装后的中国大疆等品牌的民用无人机进行侦察和投掷简易炸弹。

这种“双标”行为暴露了乌媒指控的虚伪本质,一边利用中国技术产品作战,一边却将中国塑造成冲突的“幕后黑手”。

乌媒的这种恬不知耻的指控行为实质上反映了乌克兰当前面临的严峻战场困境,2025年以来,俄罗斯军队在扎波罗热、顿涅茨克等方向发起多轮攻势,逐步掌控更多战术要地。

反观乌军由于弹药短缺、兵力不足等问题,多条战线已转入防守态势,夏季反攻未达预期,更令乌军士气受到打击。

在国内经济重创、失业率飙升、通胀压力加剧的背景下,将战场失利归咎于“中国援俄”成为乌克兰政客和媒体转移国内矛盾的工具。

尽管乌克兰部分媒体表现出极端好战姿态,但最新民调数据却揭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现实,绝大多数乌克兰普通民众实际上正渴望战争早日结束。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强调“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

自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多次提出和平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促进冲突各方回到谈判桌前,但乌克兰的态度却很强硬。

俄乌停火谈判的安全保障机制成为新的博弈焦点,据悉俄方提议将中国纳入担保国名单,却遭到泽连斯基明确拒绝。

中方对此保持了一贯的外交风度,重申了推动政治解决的原则立场,强调愿意发挥建设性作用。

然而局势的急转直下打破了短暂的外交平静,俄军对基辅发动的连续夜袭造成平民伤亡,使得和平进程再度蒙上阴影。

面对升级的军事行动,泽连斯基此时却找到了我国,希望我国对这件事情做出表态。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重申中方立场,强调应遵守“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三项原则,避免冲突进一步扩大和升级。

乌克兰若采取针对中方利益的激进行动,将面临多重严峻后果,这种假设性举动不仅会引发重大外交危机,更可能会动摇其在国际社会中的道德立场。

目前保持中立的国家群体一直是乌克兰争取支持的重要对象,任何鲁莽行为都可能导致这些潜在中立国家的疏远。

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乌克兰需要谨慎权衡每一步外交决策,避免因短视行为而损害自身长远利益。

中新网2025-08-22——泽连斯基拒绝中国担任停火协议安全担保国 中方回应

闽南网2025-09-02——乌克兰最新民调数据发布

来源:青橘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