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邯郸 做贡献 | 团永年区委2025年暑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11:24 1

摘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十万学子进邯郸”就业行动部署,厚植青年学子家乡情怀,搭建服务家乡发展的实践平台,团永年区委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开展了2025年暑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如今活动接近尾声,参与实践的大学生们收获颇丰,现在

团结奋进共发展

积极实践齐进步

— 坚持 · 努力 · 实践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十万学子进邯郸”就业行动部署,厚植青年学子家乡情怀,搭建服务家乡发展的实践平台,团永年区委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开展了2025年暑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如今活动接近尾声,参与实践的大学生们收获颇丰,现在跟着团团一起看看他们在这些日子里的“返家乡”实践感悟吧!

01

一品一播 谭晓亮

在这个暑假,我返回家乡进行了一次难忘的实践之旅。

家乡那片熟悉的土地,承载着无数的回忆。实践过程中,我参与了一品一播基地的实践活动,收集了家乡特产的相关材料,了解了家乡的特色美食,真正看到家乡互联网与家乡实体产业相互结合的发展,学习到了直播和运营的相关知识,观摩了基地产业的运行,清晰了公司的简单运行条件。

我还和家乡的伙伴们一起参加了北京体育大学体医融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并实际练习了太极拳。这让我对家乡的太极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通过这次实践,我的收获很多。也让我明白了,家乡是我们永远的港湾,我们有责任为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会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努力,为家乡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02

文广旅局 崔一涵

实践期间,整理文物资料的这些日子,每天对着泛黄的档案和标注着编号的照片,起初只觉得是重复的录入与核对。但当我在民国时期的地契上看到模糊的指纹印,在破损的陶罐记录里发现修复师写下的 “缺口含沙粒,疑为河边出土”,忽然懂了这些文字背后藏着的故事。

记得第一次核对青铜器铭文,对着拓片上的古字查了一下午字典,最后在老馆员的笔记里找到注解时,手心都在冒汗。后来学会了从器物的磨损程度推测用途,从捐赠记录里拼凑出文物流转的轨迹,才明白 “保护” 不只是锁进玻璃柜,更是让这些沉默的物件被读懂。

现在看着电脑里整整齐齐的数据库,突然觉得很踏实。这些文物曾是别人的生活日常,如今成了历史的拼图。我的工作或许微小,但能让它们的故事多留存一份准确的记录,就很有意义。

03

妇联 韩晨雪

暑假期间,我有幸到妇联进行实践,这段经历就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让我收获满满,也促使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在妇联实践的日子里,我深切感受到这个组织对妇女权益保障的高度重视。从日常的文件整理工作中,我发现妇联积极通过各类政策和活动,大力提升妇女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地位。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平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工作细节也让我明白,不管身处何种岗位,都应当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因为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岗位,都如同机器上的螺丝钉,关乎着整个大组织的正常运行。

这个暑假的实践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更让我清晰地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会把这段宝贵经历中的感悟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