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科学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了惊人发现:一些盐碱水塘里,密密麻麻游动着成千上万只小虾。这些水体盐度超高,比普通海水咸上六七倍,别的生物根本活不了,但它们却活得逍遥自在。
谁能想到,在新疆茫茫沙漠中,竟然藏着一种古老生物,盐水丰年虾。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已经在地球上活了4亿年,比恐龙资格还老!
最近,科学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了惊人发现:一些盐碱水塘里,密密麻麻游动着成千上万只小虾。这些水体盐度超高,比普通海水咸上六七倍,别的生物根本活不了,但它们却活得逍遥自在。
这些小虾只有1厘米左右,通体透明,有时候还会变成红色或绿色,在水里游起来像在跳舞,所以有人给它们起了个美称叫“仙女虾”。
这些丰年虾可是地球上的“老前辈”了。它们见证了地球四亿年的变迁,比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还要早两亿年就出现在地球上了。
最神奇的是它们的生存能力:虾卵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能休眠好多年,一旦遇到水,只需要24小时就能孵化出来。它们的卵外壳特别坚硬,就算用开水煮、在极端寒冷或干燥的环境下,照样能存活。
在沙漠地区,老百姓把它们叫做“丰年虫”,因为只要它们大量出现,就意味着雨水充足,肯定是个丰收年。
说到这儿,您可能要问:这跟古代守边疆有什么关系?
关系可大了!古代在新疆驻守的将士和往来丝绸之路的商队,最头疼的就是吃饭问题。沙漠里粮食紧缺,新鲜食物更难保存。
但考古学家在新疆的古墓里发现了惊天秘密:从晋朝到唐朝的阿斯塔纳古墓中,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食物,有饺子、馄饨和各种面点。
1985年,在且末的扎滚鲁克墓葬中,甚至还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红柳羊排”,跟现在新疆烤羊肉串的方式一模一样!
新疆考古发现,5000年前当地人就开始种植小麦和青稞,3200年前就会做粟饼,2700年前已经能做出麻花和菊花面饼了。这些面食容易保存,方便携带,是长途行军和商旅的绝佳干粮。
那么丰年虾在哪发挥作用呢?您想想,在沙漠这种极端环境下,蛋白质来源极其珍贵。这些丰年虾富含高蛋白,古代人很可能把它们当作补充营养的重要来源。
试想一下:古代戍边将士在沙漠中发现这些盐水湖,捞取丰年虾晒干后作为食物补充。这可是天然的蛋白质来源,不需要饲养,自己就能繁殖!
如今这些丰年虾更成了香饽饽。因为它们蛋白质含量超高,是养殖鱼虾苗的顶级饲料。在陕西定边,人们已经开始用“人工海水”大规模养殖卤虫。
这次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发现更令人兴奋:这些虾能在超高盐度的水中生存,而新疆正好是我国盐碱地最多的地区,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40%以上。
以前这些盐碱地是“种啥啥不长”,现在却发现可能是养虾的宝地!这为新疆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说不定以后沙漠里的盐碱水塘都能变成“虾工厂”呢。
所以说,大自然真是神奇!一亿年前就在新疆沙漠中存在的丰年虾,可能曾经帮助古代将士守住边疆,如今又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地球上的古老智慧,正在被现代科技重新发现。谁能想到,沙漠中微小的丰年虾,竟串联起了古今中国的发展故事?
您觉得古代戍边将士是不是也吃过这些丰年虾呢?
来源:林里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