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战争胜利80周年:从战争给孩子讲历史,8岁双胞胎竟语出惊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11:21 2

摘要:“妈妈,我们知道!是巴巴罗萨!”右右兴奋地说,“德国人打了苏联人一个措手不及!”细毛补充道:“但苏联人最后赢了,因为他们更顽强,还有寒冷的冬天帮忙。”

右右、细毛正用积木在床上搭建战场:坦克、飞机、士兵,阵列分明。

我问俩兄弟是否知道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入侵行动,两个孩子眼睛顿时亮了。

“妈妈,我们知道!是巴巴罗萨!”右右兴奋地说,“德国人打了苏联人一个措手不及!”细毛补充道:“但苏联人最后赢了,因为他们更顽强,还有寒冷的冬天帮忙。”

我惊讶于孩子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更没想到的是:这场讨论引出了右右一个伟大的梦想——“我想统一全世界”。

而右右小朋友这个梦想的成因,我们留个悬念,慢慢往后看!

01:一页历史,万般启示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这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陆上入侵行动

德国集结了300多万兵力,分三路向苏联发起闪电进攻。

最初几天,德军势如破竹:

德军第56装甲军创造闪电战推进速度峰值4天内就纵深苏联国境320公里(日均80公里),相当于每天连续完成两个标准马拉松

这场行动在七天内震惊了世界,也改变了二战走向。

《“巴巴罗萨”行动:震惊世界的7天》这本书以上千幅照片、战场态势图和武器装备工艺图全景式展现了这段历史。

作为一位母亲,我发现这样的历史书籍竟然能够深深地吸引孩子们,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资源。

02:战争与和平:8岁孩子的思考

看着床上被摧残不堪的“积木战场”,我问右右:“你怎么想要统一世界呢?不是细毛纠正你的“统治世界”吗?是因为前阵子看了书本里讲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吗?”

右右的回答让我泪目:“我们之前在食堂吃饭时,电视里播放了很多地方还在打仗。我觉得只有全世界都统一了,大家就能都享受和平啦!但是我知道很难实现,所以我也就在剧情里演一演。”

这一刻我明白了,孩子们通过战争游戏表达的,其实是对和平的渴望。就像他们在搭建积木战场时,不是在美化战争,而是在试图理解并演绎如何维系和平。

03:历史教育的亲子价值

通过《“巴巴罗萨”行动:震惊世界的7天》这样的书籍,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

第一,决策的后果。

“1941年春,斯大林收到了许多有关德军正在苏联和波兰边境秘密集结的情报,但这些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斯大林坚信德国不会背弃《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因而并没有提高安全戒备等级。”

而斯大林的不以为意的那些情报中,还有关于德国正在改建和扩建穿越东欧一直延伸到苏联边境的公路和铁路的情况,实际上是在为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做准备。

希特勒对苏联的觊觎,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撰写《我的奋斗》时便已种下。

苏联一开始被打得措手不及,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决策的长期影响当我们做任何决策时,是不是可以考虑得更周全一些。

第二,逆境中的韧性。

虽然在战争初期,苏联是损失惨重的,“巴巴罗萨”行动的第一天,在苏联的66个前线机场上,至少有1811架战机被德军摧毁。”但苏联最终扭转了战局。

“红军飞行员用他们的英勇无畏弥补了在战斗经验方面的不足。”

“对于德军士兵来说,看到一排排士兵拿着刺刀冲锋杀敌的情景,便会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之情。”

“据一些苏军老兵回忆,在这种近乎自SHA式、潮水般的进攻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员配备有武器。那些没有配备武器的士兵,则被告知去捡拾战场上死伤战友遗落的武器。”

这些英勇的战士,前赴后继,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胜利。

这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品质,一股让敌人都闻风丧胆的韧劲!

第三,战略思维

德军的闪电战最初所向披靡,但“希特勒对于装甲部队的调用方向并不确定”,导致失去最佳战机。

同时东西战场同时双线作战,补给线过长,苏联冬季的严寒,冻死冻伤无数德国士兵,也冻坏了无数坦克等等作战设备。

我们可以教孩子看作战示意图,可以引导孩子看问题、想事情要多角度分析、全面思考。

04:如何与孩子一起阅读战争史

第一, 用问题引导思考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试着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第二, 联系现实。

将历史事件与当前国际形势联系起来,比如当下我们要看的反法胜利80周年大阅兵,苏联对德国的战争胜利,对当时我们和日本的战局,会有什么影响。

第三,强调人文关怀

战略战术要看,更需要关注战争中的普通人,激发孩子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05: 教育的深远意义

“一个书生可以抵抗十万大军”。 知识不仅能够改变个人命运,更能够影响国家兴衰和世界格局。

右右、细毛在积木游戏中探索世界的秩序,而优质的历史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与孩子对话的桥梁。《“巴巴罗萨”行动:震惊世界的7天》不仅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决策、勇气、韧性和希望的历史。

当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些历史,我们不是在美化战争,而是在共同学习如何创造和维护和平。

晚餐时,右右突然问:“妈妈,如果我们长大了,能不能和全世界的孩子做朋友?这样是不是就不会有战争了?”

我看着他认真的小脸,点点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历史、学习外语、了解不同的文化。不是为了彼此对抗,而是为了维系这难得的和平。”

窗外夕阳西下,屋内的“积木战场”依然散落在床上,但我知道,两颗渴望和平的种子已经在双胞胎兄弟俩的心中发芽。

来源:右右细毛和爸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