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一则未成真的轰动消息是,据称俄罗斯的 S - 400 防空导弹系统首次击落了一架乌克兰空军的 F - 16 战斗机。这一消息最终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一些细节让人推测,俄罗斯在作战航空领域确实取得了重大的军事技术突破。这是怎么回事呢?
乌克兰方面的泄密揭示了俄罗斯空天军的重大成就
作者:亚历山大・季莫欣
上周一则未成真的轰动消息是,据称俄罗斯的 S - 400 防空导弹系统首次击落了一架乌克兰空军的 F - 16 战斗机。这一消息最终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一些细节让人推测,俄罗斯在作战航空领域确实取得了重大的军事技术突破。这是怎么回事呢?
几天前,俄罗斯 “军事” 电报群中出现了关于 “击落 F - 16” 的消息,内容如下。我们的苏 - 35 战斗机在不进入乌克兰防空系统作用范围的远距离外,为地面的 S - 400 防空导弹系统提供了目标指示,该系统用其远程导弹击落了一架乌克兰战斗机。
文中没有说明苏 - 35 飞行员具体是如何传递信息,从而能够精确引导导弹击中高速小型空中目标的。有猜测认为,苏 - 35 用其强大的 N035 “雪豹” 雷达照亮了目标,防空导弹的制导头接收了反射信号,或者飞行员直接口头给出了目标坐标。然而,俄罗斯国防部并未提及击落乌克兰战斗机一事。
一天后,乌克兰方面传来消息。对手所说的内容与国内 “新闻制造者” 的说法大致相同,只是称未能击落 F - 16,它通过干扰手段避开了导弹。
实际上,这并不奇怪。在对极远距离的空中目标进行射击时,该目标的飞行员通常有时间采取反制措施。
更有趣的是另一点 —— 对手称,苏 - 35 通过其雷达为防空导弹系统提供了自动瞄准,以机器数据格式通过特殊无线电频道传输目标指示。在西方,这种系统被称为数据链(datalink)。如果这是真的,那我们面对的就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自动数据交换是如何运作的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尝试实现不同战术单位(例如飞机之间)之间信息交换的自动化。如今,世界上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实现这种交换的系统。
例如,美国海军拥有一种在任何舰艇和任何海军飞行器之间进行自动数据交换的系统。从航母上起飞的飞机偶然发现空中目标后,会按规定毫无障碍地将目标指示传递给任何舰艇的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被称为海军综合火控 - 防空系统(NIFC - CA,Naval Integrated Fire Control - Counter Air)。
正是借助这一系统,美国海军实现了舰艇打击目标的创纪录射程。因此,在 2014 年的演习射击中,实现了对 240 公里低空目标的打击射程。
由于地球曲率的原因,舰艇自身的设备无法发现如此远距离的低空目标。但从飞机或直升机上为其提供了极其精确的目标指示。
长期以来,美国是此类系统的唯一使用者。他们也是所谓 “数据链” 的先驱,在这种情况下,作战飞机的驾驶舱会实时收到关于己方部队、敌方部队的数据流,并以飞行员能理解的方式显示出来:在老式飞机上是在显示屏上,而在 F - 35 上则是在飞行员装备的增强现实头盔面罩上。
在苏联,也在飞机编队中实践过自动目标分配。米格 - 31 和苏 - 27P 上都有这种情况。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远程雷达探测飞机(A - 50)也能够在拦截机之间分配空中目标。这些飞机还能够将空中情况信息传递给地面防空导弹旅的指挥所,如果该旅已纳入 “Polyana - D4”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话。
但关于空军或防空部队的任何一个战术单位能够将用于武器使用的数据传递给任何其他单位的问题,在苏联从未被提出过。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也没有提出过。这似乎是一个永远被排除在国内军事科学范围之外的问题之一。
第一只 “燕子” 是米格 - 31BM—— 现代化的拦截机。但这架飞机的功能比普通作战飞机要广泛得多。而苏 - 35 是作为战斗机设计的。
现在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非苏联式的方法的例子。俄罗斯战斗机为防空导弹系统瞄准了目标。
目标最终没有被击中并不重要。但如果这种目标指示的事实确实发生了,那我们面前就是一个重大变革。这种水平的相互作用对俄罗斯武装力量来说是一项非凡的创新。一次进化式的飞跃。即使这种传递是通过 “Polyana - D4” 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的,而不是直接传递给防空导弹系统。并且,如果我们再强调一次,乌克兰的消息来源没有说谎的话。
不过,这并不是从这条新闻中直接得出的唯一令人高兴的事情。
近程前景
俄罗斯在远程雷达探测飞机的生产和现代化方面存在困难,这已不是秘密。但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 —— 远程雷达探测飞机如何能避开向它发射的导弹呢?答案是:无法避开。
而苏 - 35 是一种完全能够够到敌方远程雷达探测飞机的飞机。部分问题可能出在导弹上 —— 俄罗斯武装部队装备的 R - 37 导弹是否有足够的射程还不确定。然而,总是可以复活一些更 “厉害” 的项目。例如,在新技术基础上、参数有所改进的老式未量产的空空导弹 KS - 172。
遗憾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的远程雷达探测飞机也将面临绝境。而且我们的对手也在进行超远程拦截试验,他们也有所需的导弹。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发展这一成功经验,开始制造专门的作战飞机呢?也许可以基于苏 - 35 或苏 - 34,它们主要搭载强大的雷达和导弹自卫手段,并用于在战斗中探测空中情况。
有类似的经验。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之前,俄罗斯空军就为苏 - 34 配备了各种用途的集装箱式侦察站。现在可以考虑为作战喷气式飞机配备同样的用于探测空中目标的侦察站、内置的 N035 “雪豹” 雷达以及将所有这些信息传输给其他空军飞机和地面指挥所的系统。
这将解决远程雷达探测飞机的问题,这些飞机极其昂贵,建造起来极其复杂且耗时 —— 而且在现代战争中几乎不可能保证它们的生存能力。
顺便说一下,这种方法还将解决我们唯一的航母在最终完成维修后远程雷达探测的问题。“经典” 的远程雷达探测飞机无法从航母上起飞,因为航母没有弹射器。而基于 “苏” 式系列的飞机可以起飞,并且将会起飞。
总之,很难说对手说的是不是真话。但如果是真的,那么我们的空天军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且这条道路前景十分广阔。关键是不要停下来。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