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窗外是个十字路口,我看着学生蹦跳着上学,白领拎着早餐奔跑,老人慢悠悠遛狗。
每天早晨,我习惯性地站在窗前喝咖啡。
这一站,就是五年。
窗外是个十字路口,我看着学生蹦跳着上学,白领拎着早餐奔跑,老人慢悠悠遛狗。
四季更替,人来人往,而我像个安静的旁观者。
直到去年夏天,我突然发现——
这个窗口,早成了我读懂生活的教室。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透过窗户,我看见时间的形状
五十九个夏天,是什么概念?
邻居家的小女孩,从抱在手里的婴儿,长成了扎马尾的小学生;
路口那棵梧桐,被台风刮倒后又重新栽活,现在比我还高;
常去的早餐摊,摊主夫妇鬓角白了,动作慢了,但笑容没变。
时间从不说话,却回答所有问题。
它教会我:不要追光阴,要感受光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阳光的日子,也能自己发光
曾有个办公室终日不见阳光。
同事抱怨连连,我却发现一扇朝西的窗。
每天下午四点,夕阳会把对面玻璃幕墙的金光反射进来——
只有十五分钟,但足够照亮整个房间。
原来没有绝对黑暗的处境,只有不肯寻找的光源。
就像那位对亚历山大大帝说“别挡住我的阳光”的哲学家,真正的光明,从来在自己心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个窗口后,都藏着别人的全世界
pandemic (疫情)期间,大家困在家里。
对面楼突然热闹起来:
701的男孩每天在窗边练琴;
502的姑娘在窗台种满绣球花;
三楼的老爷爷总在窗前打太极。
我们虽不相识,却通过窗口参与了彼此的生活。
某天我举起咖啡杯向对面示意,竟有好几个人隔空回应。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
孤独是假的,连接才是真的。
我们都在各自的窗口,望着同一个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红灯停,绿灯行,人生何尝不是
最爱看十字路口的红绿灯。
红灯时,快递小哥擦汗喝水,学生抓紧背单词;
绿灯亮起,所有人同时涌动,像按下播放键。
多像我们的生活——
需要停歇时,就好好休息;
该前进时,毫不犹豫地奔跑。
重要的是:不闯红灯,但也不永远等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我依然每天站在窗前
不再只是发呆,而是真正看见:
卖红薯的大叔总是多送学生一个;
环卫工阿姨会把纸箱单独留给拾荒老人;
下雨天,有人宁愿淋湿也要把伞借给陌生人。
这些微小的光,让我相信:
世界或许不完美,但永远值得爱。
如果你也觉得累了——
不妨找个窗口站一会儿。
看云怎么飘,树怎么摇,人怎么笑。
你会突然发现:
生活不在远方,就在眼前这一寸光阴里。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