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通信行业:发展与防辐射并进 赋能未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1:00 1

摘要:凉山属于典型的横断山脉区域,地貌从最低海拔325.2米的金沙江畔到5958米的夏诺多吉雪山,涵盖雪山高原、云岭深崖、湖泊草甸、大江大河等多种类型。近年来,在这片6.0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凉山积极跨越数字鸿沟,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防护和科普


中国电信凉山分公司工作人员在居民小区现场做环境监测。

凉山属于典型的横断山脉区域,地貌从最低海拔325.2米的金沙江畔到5958米的夏诺多吉雪山,涵盖雪山高原、云岭深崖、湖泊草甸、大江大河等多种类型。近年来,在这片6.0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凉山积极跨越数字鸿沟,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防护和科普宣传方面也作出了积极努力。

从“满格天府”专项行动开始,凉山通信行业在2024年完成九个场景、198个点位移动网络“信号升格”工作,其中,新建114个,优化84个。截至2025年6月,全州9个政务中心、3家医院、5个交通枢纽、1个文旅场所、6个重点园区、4家商超、20个住宅小区、104个行政村、12条公路铁路水路(段)、农村公路3393公里、496个电梯轿厢、17个地下停车场完成信号覆盖,为2025年实现5G网络覆盖深、广度完善和5G流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2026年底,普遍实现移动网络“信号满格”打下基础。

通信网络信号满格

赋能千行百业

近年来,凉山通信行业深入实施“信号满格”专项行动,在网络覆盖和通信保障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截至2024年,凉山州新增通信网络基站7378个,这一数字的背后,是通信行业人辛勤努力的成果。如今,铁路公路、景区园区、行政村实现5G信号全覆盖,完成全州17县(市)行政村宽带网络光纤到村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行政村光纤通达率、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真正做到了“村村通4G”“村村通5G”。

成昆铁路复线凉山段的通信覆盖堪称奇迹。全长272公里的线路上,平均每800米就有一个信号据点,共建设327个基站。面对高达88.6%的桥隧比这一复杂地形,通信工程师们通过创新“共建共享”模式,将原本需要3年的建设周期压缩至18个月,让该段成为全省首条实现动车5G信号无缝覆盖的高铁线路。在甘洛至越西段20公里的隧道群中,19个基站如同“信号火炬”串联,每个基站覆盖半径仅400米,编织出一张密不透风的数字网络,保障了动车运行过程中的稳定通信。

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凉山州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在工业领域,西昌钢钒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与阿里巴巴合作建立钢铁大脑,获得10余项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荣誉称号,2023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24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制造卓越工厂”。2024年,凉山州推动889户企业“上云赋智”,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6年的80亿元增至2024年的380亿元。

电子商务作为平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凉山也迎来了蓬勃发展。2024年,全州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08.05亿元,从2015年至2024年,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785亿元。网络的畅通让凉山的优质农副产品、特色手工艺品等得以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市场。金江万亩牛油果产业园借助移动5G网络,通过直播带货将牛油果卖到全国各地,同时利用移动公司搭建的智能监控和环境综合感知平台,实现了科学种植与管理,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在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通信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全新变革。西昌邛海景区的游船实现5G直播,让游客可以实时分享美景;远程医疗让偏远地区的患者能够享受到大城市专家的诊疗服务;远程教育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山区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防辐射科普

消除误解守护健康环境

随着通信基站数量的不断增加,公众对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事实上,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其强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了让公众科学认识电磁辐射,凉山州生态环境局、通信发展办公室以及各通信运营商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

2025年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当天,凉山州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摆放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方式,向群众普及电磁辐射安全常识。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工作人员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引导群众理性对待辐射风险。活动现场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受咨询300余人次。

各县(市)也结合地域特点与民族文化,创新宣传形式。布拖、喜德、金阳等县邀请彝族“德古”(民间调解权威)参与,以彝汉双语讲解辐射安全知识,让民族地区群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德昌、宁南、普格、美姑、昭觉等县开展核安全“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入户宣传等方式,将辐射安全理念融入基层治理。据统计,全州累计开展“四进”活动30余场,覆盖人群约2万人次。

在日常工作中,各通信运营商严格落实环评登记表备案、基站环境监测等环境保护工作。按照相关规定,通信基站在建设前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其选址和建设符合环保要求。建成后,还会定期对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开监测信息。例如,凉山州通信发展办公室要求各运营商建立基站建设点位、环保手续履行情况等清单,将全州通信基站纳入管理,做到底数清、信息明。

同时,为了规范开展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凉山州积极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测数据显示,凉山州内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水平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微瓦/平方厘米),以常见的移动通信基站为例,其实际辐射值通常在0.1微瓦/平方厘米以下,仅相当于国家标准限值的四百分之一,甚至比日常使用的手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产生的辐射还要低得多。

加大建设力度持续发展

共筑美好明天

展望未来,凉山通信行业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计划在2025年力争实现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服务全覆盖,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景区的数智化升级改造。同时,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绿色算力基地、绿色消纳利用示范区。

在防辐射科普宣传方面,将进一步拓展宣传途径,利用新媒体平台、短视频、社区讲座等多种形式,持续向公众普及电磁辐射知识,消除公众对通信基站的误解和担忧,营造良好的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环境。政府部门、通信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通信行业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凉山通信行业在发展与防辐射科普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己任,为凉山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数字动力,让通信之光点亮每一个角落,让科学认知辐射的理念深入人心。(记者 张崇宁)

来源:凉山政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