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特赦1959》中那个“扎心小能手”刘安国,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就连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所长王英光也不能不对他表示“佩服”:“不动声色,谈笑之间吓坏了杜聿明吓晕了王耀武,功德林两名职务最高的战犯,数日之间被你一人打垮!”
电视剧《特赦1959》中那个“扎心小能手”刘安国,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就连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所长王英光也不能不对他表示“佩服”:“不动声色,谈笑之间吓坏了杜聿明吓晕了王耀武,功德林两名职务最高的战犯,数日之间被你一人打垮!”
王英光的历史原型就是在晋察冀公安管理处、晋察冀社会部、华北社会部任当过科长,曾任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所,在公安部当过处长、副局长的姚伦,刘安国的历史原型文强在《口述自传》中充满感情地提到了他:“我们半天学习,半天劳动,和看守员的关系搞得很好,后来,监狱长换了人,这个人在俄国留过学,叫姚伦,现在从公安部也退休了,他和我两个人还在一起拍过电影,是很好的朋友了。”
文强说的那部电影,叫《决战之后》,姚伦是总顾问,文强是没署名的顾问,在电影中,文强以真名实姓出现,那位演员,倒是跟文强长得不是十分相像。
文强是军统少数几个正牌中将之一,当时戴笠也还只是个中将挂职务军衔的少将,而文强却已经走完程序正授中将了,为此文强十分感激戴笠:“参加受降后。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两个人打电报给蒋介石,说文强抗日功劳很大,应该晋升中将。1946年,蒋介石正式批准我升为中将,这一年,我三十九岁。戴笠与我相处十二年,他对我是特殊的对待,我感到他对我是一贯的信任,一贯有礼貌。我没有向他求过官,却将我的官阶升得比他自己还高还大。”
文强为什么是刘安国的历史原型,以及他为什么能在军统时期就晋升中将,这两个问题,熟悉那段历史并看过《特赦1959》的读者诸君都知道,笔者也不止一次解释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因为咱们还有更有意思的话题要聊:文强在军统当中将的时候,苦苦搜寻一年多的、据说可供三十万大军十年使用的武器装备和粮食物资到底藏在什么地方?
文强1975年特赦后,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专员、文史专员学习组组长、文史军事组副组长,并且被评为“世纪老人”,所以他是必然能看到1999年央视那期《新闻调查》的。看到那期节目,文强就应该知道,自己当年是找错了方向。
文强于1945年春升任军统局北方区区长兼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肃奸委员会主任委员,并于当年年底,以“军统局东北办事处处长”的秘密身份兼任东北行营督察处处长、东北肃奸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察处处长,表面上既是熊式辉(东北行营主任,后为陈诚)的部下,也归杜聿明(时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管,但他真正的“上级”却是戴笠。
文强抢先一步进入东北,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重建在军统东北的特务系统,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吴敬中、陈明,历史原型都曾是文强手下:陈明的历史原型就是军统局东北区副区长兼沈阳站站长陈旭东,吴敬中的历史原型吴景中,在担任天津站站长之前,也当过东北区区长兼北满站站长。
文强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收编伪军和日军,并找到日军藏匿在东北的大批武器弹药和粮食物资——虽然日军的武器不如美械,但总比“中正式”强,嫡系部队不稀罕,装备杂牌军还是可以的。
文强的部下、日本侨俘管理处情报组中校组长、韩籍人张瑞在《军统局东北区“对日工作”的阴谋活动》中回忆,文强到东北主要从事以下工作:一,网罗日敌重要人物,培植亲蒋势力;二,开办企业,筹措特务活动经费;三,化敌为友,放纵日本战犯;四,妄图招降日军残部,为蒋效劳;五,成立特种问题研究会掩护特务活动。
张瑞回忆:“1946年4月下旬,军统局东北区办事处,对外称东北行辕(不同人对该机构有不同称呼,有的叫行营,有的叫行辕——笔者注)督察处和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察处,当时军统局东北区办事处主任文强中将、副主任张树勋少将当面对我交代任务,让我们在公开的‘日侨俘管理处督察组’工作掩护下,专做秘密工作。”
张瑞说的“秘密工作”之一,就是与日本“皇族联盟”控制的、在东北潜藏顽抗的关东军残部联络,该联盟“东北驻在员”新里一郎还向文强详细说明了这些关东军残部的分布、装备、人数:“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沿中苏国境开辟有准备与苏俄长期作战的‘地下长城’,其中储备有可供十年之需的粮食、补给,能与外界通电话、电报,还潜伏有三十万日军没有投降。”
文强在抗战期间,就曾与日谍少将打过交道,搞这一他轻车熟路,他马上向熊式辉汇报,并组织得力干将带着电台深入山林“联络”。
文强和他的手下足足忙乎了一年多,也没找到多少“藏宝”,却等来了陈诚取代熊式辉的“噩耗”。
《文强传》记载:“陈诚到东北后,对原有人事党同伐异大加撤换。文强深知自己既是杜聿明、熊式辉的旧人,又是陈诚一向反感的军统局的重要角色,必然成为陈诚排挤、整肃的对象。果然,一天,随陈诚来到东北的国防部第二厅国际情报处处长叶楠(国民党元老叶楚伧之子,文强在北伐时期结识的朋友),暗中告诉文强:陈诚对他已经十分注意,说他是杜聿明的人。叶楠劝他最好趁各部门改组时自动离开,以免挨整。”
文强被陈诚吓得撒腿就跑,这是可以理解的:陈诚跟戴笠一向水火不容,文强作为戴笠的密友、心腹、干将,要是不跑的话,他就会跟手下一样下场——日本俘侨管理处处长李修业,已经被陈诚抓起来了。
陈诚对残余关东军的去向,和所谓的“大量武器装备”毫无兴趣,在文强识趣离开后,吴景中和陈旭东也不敢再提此事,于是那些没有收编,也没有被清剿的日军残余,和那么多武器辎重,就神秘地“消失”了。
真正消失是不可能的,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些关东军残余依仗长相跟我们差不多,再加上在东北生活多年,不但精通东北话,而且在当地也交了“朋友”,所以很容易改名换姓藏了起来——大家看看网上很多“说反话”的人的IP地址,就会发现很多问题了。
人可以藏起来,但武器物资却不可能都搬走,于是《文强传》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当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与苏联接壤的近三千公里的国境线上,在吉林的珲春,黑龙江的东宁、虎头、黑河,内蒙古的海拉尔等十四个地区,构筑了长达一千公里的堡垒和庞大的地下要塞,里面包括发电室、仓库、弹药库、卫生所、兵营、将校室、指挥室等,物资储备齐全,在没有外来供应的情况下,仅海拉尔北山地下要塞内的物资就可供一万多人的部队生存半年。”
文强病逝于2001年,他是能看到1999年的央视纪录片的,至于纪录片拍摄者有没有向他求证,那就只有他知道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强当年是找错了方向——他派出的人员奔着长白山去了,却没有往海拉尔方向寻找。
再给文强一些时间,他会不会找出那三十万残余日军和“可用十年”的武器弹药,找到之后会不会对东北战局产生影响,这些问题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年在东北乃至各地的沦陷区,究竟潜藏了多少日军残余,他们又会以怎样的身份和面目出现?
鱼过千层网,网网还有鱼。日本投降后,小野田宽郎在“猴子岛”打了三十年游击,东北山高林密,别说三十万残余关东军,就是百八十万也藏得住,如果他们换了身份伪装起来,那就更不容易发现了。
笔者曾在呼伦贝尔的农场生活过,农场不远处的一座“四方山”上,就有残存的铁丝网,山上一个垂直的山洞,用手电能照见山洞深处的木栅栏,却没人能下去,莫非那也是残余日军的一个武器弹药藏匿点?日军在隐藏武器弹药的时候,会不会也藏起了掠夺来的大量金银财宝?
来源:半壶老酒半支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