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有时候,总觉得天亮了会有不一样的希望。可在苏丹,天亮和天黑也差不多:街头枪声响了又停、停了又响,没来由的冲突成了日常,谁活下去谁算幸运。可就是这么一个近些日子看起来几乎被撕碎的国家,不知怎么,还是有新故事不断生长出来。
苏丹的宿命:一座撕裂的国度和两个冤家的对决
人有时候,总觉得天亮了会有不一样的希望。可在苏丹,天亮和天黑也差不多:街头枪声响了又停、停了又响,没来由的冲突成了日常,谁活下去谁算幸运。可就是这么一个近些日子看起来几乎被撕碎的国家,不知怎么,还是有新故事不断生长出来。
你要说现在苏丹不乱,那骗孩子都没用。这趟新的动乱,是“快速支援部队”一头冲了出来,打进了喀土穆,把首都搅得翻天覆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街上的沙尘还是老样子,可是谁都能感觉到,这次比往常更狠,更有一种搬不走的绝望。
如果你往回捋,会发现这场景其实早有苗头。自从南苏丹那年把国旗一挥,和大哥说再见,从旧苏丹分出来独立,日子就陷进了泥潭。政变?那在这儿不能算“重大新闻”,简直就是逢年过节吃饭喝汤:军头你方唱罢我登场,似乎没完没了。老外都开玩笑:“在苏丹,什么最安全?政变!”
苏丹在地图上其实曾有过“巨人”的体格,可惜成了“四分五裂”的教材。达尔富尔心思各异,南苏丹带一大块地走了,剩下这些年,各种反政府武装涌来涌去,你方割地我来割肉。说到底,国正不正,家就难安。
要说政府军嘛,也不是没见过风浪。本轮混战初时,苏丹军方简直被打蒙了,首都一度眼看要守不住,风头甚至都让了出去。可过了那阵慌,立刻就不肯认怂,宣称“没事没事,首都稳着呢”,对方不过是围了机场。局势,这一时半会儿能分出个明白?谁都不知道。
苏丹往昔风光没几个人还记得了。别忘了,它当初可是非洲头号大地,一个国家顶两三个欧洲大国,气派得紧。变化往往一夜之间:南苏丹一独立,面积哗啦少了大半。后头的达尔富尔也常闹独立,日子一年更比一年蹩脚,说是国家,其实内里早瓦解到家。
如果你是中国维和队的士兵,大概率会和苏丹或者南苏丹有点缘分。那地方,和平就是奢侈品。见到的多是一桩桩难民流离、饥寒交迫、乱枪横飞。帮人发口药、送袋粮,都能被心心念念记住一年两载。甚至有个年轻军官摇着头感叹:“在这里,除了苦和乱,好像真的什么都没有。”
至于老百姓,大半捏着裤腰带靠天吃饭。你没法想象,那儿赤贫率高得吓人,哪里都透着悲喜。偏偏越是穷,火药味越浓。这年头的政变,不挑对象,攻击范围大得很——搞不好一个使馆、维和站点或粮食仓库说不定就中招。普通人躲在家里,脚下的地砖都仿佛薄了些,命悬一线,活着全靠侥幸。
关于苏丹的“种族拼图”,说起来也耐人寻味。这里的老百姓,有阿拉伯人的血,也有非洲黑人的影子。皮肤淡点的,口袋里揣着《古兰经》,而皮肤深一些的,更信基督。他们挤在一片土地上,却始终像隔着一道大裂缝,谁都没法跨得彻底。
可能有人要问,这场乱局怎么来的?你说清楚,其实有点难。历史这一锅大杂烩,一捞满是刺。得倒回头看,几百年前,苏丹境内东西南北各住各的,温度气候都不一样。北边沙尘漫天,人多是浅肤穆斯林;南方大雨林,黑皮肤的基督教徒守着自己的祖传地盘。原本河水不犯井水,后来被时代扭在了一起。
往事刨得再深些,还得提奥斯曼王朝那茬。土耳其人征服埃及,顺手又南下,把这块地方也圈进自己名下。北边的穆斯林天然地成了“自己人”,南方的黑奴则遭了殃,被明码标价卖得血本无归。传说里,那阵子有两百多万南苏丹人成了别人的财产。
可怜事难有尽头,外人一茬接一茬。英国人对棉花眼里发光,殖民地见招拆招:北边建医院修路工厂,南方则守着老祖宗的破屋子一脸朝天。更坑人的是,殖民手法玩得溜,把南方基督徒武装成自家打手,专门对付北方的起事穆斯林。长此以往,裂隙越来越深,彼此都当对方是夺命冤家。
二战后,英国人拍拍屁股走了,丢下一地鸡毛。独立时的苏丹,北方精英团团坐地头,南边只塞了八个官员进去。连阿拉伯语都强行普及到南方去,你说这不是揍人么?于是内战爆发,那叫一个血淋淋,十几年来打得人仰马翻。
有的人说,所谓苏丹一开始根本没“成型”过,就是被外人和历史硬生生拼成的怪胎。政见分裂、抱团互算,一有不顺心就开打,政变就像早餐,成了大小头目的必备武器。文官不济?推翻。军头上来?更乱。你方打罢我登场,大家反而觉得这才是苏丹的生活秩序。
之后几十年,谁都上位过,谁都没彻底把苏丹带出烂泥塘。年头混乱得厉害,有拿了权就“进京坐镇”的阿布德,后来还有迷上了苏联那一套的尼迈利,使劲搞社会主义。讲故事的人都能举出来一长串军头名字,私下里工厂归国有、粮食出口说嗨就嗨,折腾着折腾着,国家财政直接塌了底。南方闹自治,北方要统一,油田一遭分家便成了冤家对头。
进了新世纪,不光分家,连油水都分走大半。那些年油价一跌,苏丹立马捉襟见肘,再也养不起大摊子。市民揭竿而起,响起抗议,连军警都不肯打压自己人。巴希尔政府倒台,新的布尔汉把持大权,可新瓶子装的还是老酒,身下火烫得很,谁都撑不了多久。
关键的“快速支援部队”再不是泥腿子武装,头儿赫美迪吃得开,手下好几万人,人家还握着达尔富尔金矿——苏丹最顶级的现金牛。你要问赫美迪图啥?这盘棋下太久了,他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天。但只要金矿和油田还在,布尔汉那头的军队怎么肯松手?
这场斗争比外人看得要腥风血雨得多。表面上是两位大佬分赃闹掰,说破天,最终受苦的还是普通人。大国盯紧了,谁都想浑水摸一把,战火一着,国际维和队和使馆工作人员都跟着提心吊胆。苏丹乱,非洲其他角落也少不了跟着打喷嚏。
不是没人同情。尤其中国派去的维和军人,见惯了炮火,还是会在日记本里写下:“南苏丹的孩子今天笑得真好看。”可是,光有一腔热血也挡不住一个国家百年累积下来的痛。苏丹——到底是被谁拉成了现在这样?是英国人的老账?是石油的诱惑?还是天生兄弟难做?
这个话题,总觉得能说上一整夜。现在的苏丹,看上去还远远没有“开始新一页”的气象。下回天亮,能不能迎来一个安静的早晨?谁都答不上来。
有的人只求孩子今晚能睡个好觉,不被流弹吵醒。——苏丹的故事,怕是还要写很久很久。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