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灌南县消防救援大队围绕总队提出的探索“构建畅通高效的作战指挥体系”目标要求,将信息化、数字化、无人化作为打造新质战斗力的有效手段,在无人机机舱建设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灌南县消防救援大队围绕总队提出的探索“构建畅通高效的作战指挥体系”目标要求,将信息化、数字化、无人化作为打造新质战斗力的有效手段,在无人机机舱建设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大队与辖区单位已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主动融入地方低空经济发展大局,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借力高新技术,深入推进“无人机+消防”体系建设,建成了“灌南县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在全县范围内部署了16套无人机机舱,实现了无人机“接警即动、侦查先行”的总体目标,为灭火救援提供了“天空视角”。
高位谋划,全面部署
大队高度重视新质消防战斗力培育,广泛调研,专题研究,创新模式,锚定战斗力提升关键跃升点,扎实推进无人机机舱建设应用,全面提升数字化支撑水平。
召开专题会议研究
赴低空飞行服务中心调研
前突快反,高效支撑
“警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当无人机机舱作业范围内发生警情时,119智能接处警系统接警后,将警情坐标同步上传至无人机巡管平台,指挥中心进行一键“火情调飞”。
无人机机舱2分钟内起飞无人机,快速飞往现场回传画面,实现了“出动快、到场快、侦察快”,展现了其卓越的效率。
依托无人机机舱为事故现场还原和灭火救援准备工作提供有力信息支撑,利用无人机开展先遣侦察,实时回传飞行画面,在消防力量到场前,指挥中心和出动指挥员提前掌握现场情况,实现灾情侦察大幅前置。
场景拓展,科学赋能
作为新质战斗力培育倍增器,无人机机舱的深度应用不断推动火灾防控观念、方式、机制转型升级,在更多应用场景中赋能基层消防工作。
快速响应
无人机应用平台可接入119报警系统及现有视频系统,接警后无人机方舱可同步调度,快速响应报警信息,并将画面回传至消防视频平台中。为消防指挥决策提供依据。相比传统方式,无人机大幅提升了响应速度和救援效率。
高空监测
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机、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可对火灾现场进行高空监测,清晰掌握火势大小、燃烧范围及人员分布情况,同时还可获取的房屋、地面实时视频,分享推送至相应视频分析平台,为指挥决策提供精准信息,帮助消防人员更好地制定救援方案。
精准投放
无人机可携带灭火药剂、救援物资等,进行精准投放。这种精准性不仅提高了灭火效率,还能为被困人员提供及时的物资支持,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安全保障
在高温、浓烟、有毒气体等危险环境中,无人机能够代替消防人员进行作业,有效避免了人身安全风险。同时,无人机搭载的通信设备,能够与指挥中心保持实时联系,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通信中继
在高层火灾可能导致通信中断的情况下,无人机可作为临时的通信中继平台,增强现场通信信号,保障救援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顺畅,确保指挥调度的高效性。
灭火作业
无人机可携带干粉、泡沫等灭火药剂,飞至火灾区域上方进行精准喷洒。对于火势较大的区域,无人机还能协助开辟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提升灭火效率。
协同作战
无人机与地面消防车辆、消防员密切配合,形成立体化作战体系。地面人员根据无人机提供的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同时为无人机的作业提供必要保障,极大提升了整体作战效率。
消防宣传
通过搭载高音质扬声器,使无人机能够在城市、乡村及偏远地区进行高效、灵活的消防安全宣传。实时播报火灾预防知识、逃生技巧及应急措施,尤其在大型活动现场、高层建筑区域和森林火灾高风险区,能够迅速覆盖广泛人群。
下一步,灌南县消防救援大队将进一步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深入推进“无人机+ 消防”指挥调度体系建设,织密无人机机舱覆盖网,推动消防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作战模式创新、战法创新,催生消防新质战斗力。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