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石家庄的东南部,有一座千年古桥静卧在洨河上,与古桥相伴的,是柏林禅寺的悠扬钟声,这片土地上,曾经州郡辉煌,如今梨花飘香,他就是:赵县。赵县的变迁,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赵县的柏林禅寺
在石家庄的东南部,有一座千年古桥静卧在洨河上,与古桥相伴的,是柏林禅寺的悠扬钟声,这片土地上,曾经州郡辉煌,如今梨花飘香,他就是:赵县。赵县的变迁,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小时候在赵州桥边长大,每次走过那座千年石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重量。”一位赵县本地网友如此感慨。这座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安济桥,不仅是中国桥梁建造史上的奇迹,更是赵县千年文明的见证。
赵州桥(安济桥)
赵县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它被称为“棘蒲”,属于晋国的领地。到了战国时期,这片土地又划归赵国所有,从此与“赵”字结下不解之缘。
到了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朝廷正式封“棘蒲侯国”,开启了赵县行政区划的漫长演变。
赵县在战国时代,归属赵国
三国时期,魏太和六年(232年)魏国曹睿设置赵国一国,原来的“棘蒲侯国”划归赵国管辖。直至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因为要躲避太子殷的名讳,将“殷州”改为“赵州”——这是“赵州”这个名字首次登上历史舞台。
隋唐时期,“赵州”与“赵郡”这两个名称反复变更。例如,唐初武德初年改赵郡为赵州,将赵州县衙迁到了邢台柏乡,过了不久,又迁回了平棘。
由此可见,“赵州”这个名称在历史的洪流中展现了顽强生命力。到了宋朝,宋大观三年(1109年),朝廷将赵州提升为“庆源军节度”,宣和元年(1119年)又升为庆源府,彰显了其重要地位。
赵县南庄梨花
赵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中段的山前冲击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开阔平坦。这里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雨量充沛,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赵县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赵县成为了“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粮食常年播种面积在107万亩以上,玉米、小麦是主要粮食产品,年总产量高达60万吨以上。
赵县“雪花梨”
赵县雪花梨更是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梨”,曾经荣获“中华名果”称号。这种梨个大、皮薄、汁多、含糖分高,成熟后洁白如雪,故名雪花梨,是河北省大宗出口的优质水果之一。
赵县文化底蕴深厚,文物众多,单单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1处。其中,赵州桥(安济桥)是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孔敞肩石拱桥,一直被誉为“世界桥梁鼻祖”。
柏林禅寺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古称观音院,南宋叫永安院,金代取名为柏林禅院,自元代起称柏林禅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
从谂禅师
赵州县的陀罗尼经幢,位于县城南大街与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处,这里原是唐代开元寺的旧址。经幢全部用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外观造型酷似塔,通高16.44米,是国内现存最高大、最完美的经幢。
赵州县的陀罗尼经幢
赵县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其中“龙牌会”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庆典之一。每年农历“二月二”,范庄镇都会举行隆重的祭龙活动,数万乡亲自发聚集,崇龙祭龙,寻根祭祖。
赵县:龙牌会
这一带普遍流传着“勾龙化白蛾”的故事。学者认为“龙牌会”是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活化石”和“活标本”。
赵州扇鼓是广泛流传在赵县一带的民间舞蹈,艺术风格明快活泼、诙谐风趣。它出现在农闲时节、丰收之后以及各种祭祀和庆典活动上,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新中国成立后,赵县行政区划几经调整。1958年12月20日,赵县并入宁晋县,1961年7月9日又恢复赵县建制。
赵县地图
现代赵县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化工、纺织印染、造纸包装、食品调味品、机械零配件制造等特色产业。赵县工业园区更是晋身第一批省级工业聚集区,生物产业园被确定为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园区。
2018年12月2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同意赵县县城为河北省园林县城。次年3月,赵县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如今走在赵县街头,千年古桥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柏林禅寺的钟声与学校的读书声共鸣。
那些曾经见证州郡辉煌的古迹,如今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成为赵县人生活的一部分。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