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代表在华盛顿最后一天,特朗普突遭当头一棒!美国法院出手,全世界终于等到好消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10:17 3

摘要:8月27日至29日,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现身华盛顿,三天时间,密集会谈美国财政部、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还专门约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和一众美国企业巨头。媒体的报道极其克制,只有那么几句话:“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中美经贸关系、

据环球时报报道,8月27日至29日,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现身华盛顿,三天时间,密集会谈美国财政部、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还专门约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和一众美国企业巨头。媒体的报道极其克制,只有那么几句话:“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中美经贸关系、落实既有经贸会谈共识等问题展开交流。”可懂行的人都知道,真正的交锋往往发生在那些没有摄像头的角落。

这场“中美关税休战期”里的经贸谈判,外表看似温和,实则刀光剑影。美方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产业链安全的疑虑、选举政治的算计,每一个细节都藏着火药味。中国代表团并没有什么妥协的空间,手里拿着全球稀土供应链、农产品采购、芬太尼治理这三张王牌,步步为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私下都承认,中国谈判代表的老练让美方“很难占到便宜”,而美国媒体则反复强调“关税休战还会延长”,其实是在承认美方已经找不到更有效的筹码。

就在李成钢访美的最后一天,华盛顿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教科书的戏剧事件。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突然判定,特朗普政府多数关税措施因缺乏国会授权属于行政越权,宣布违法。三权分立的美国,司法权对行政权来了一记结实的“耳光”。可这场戏并没有直接落幕,法院判决要等到10月14日才正式生效,给白宫留足了时间上诉。特朗普火速在社交媒体发声,调门提得极高,坚称“所有关税仍然有效”,痛骂法院“党派偏见”,还甩出一句“如果关税被取消,美国会遭遇灾难”,立刻把自己塑造成“美国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他高调誓言,要在最高法院把这场官司打到底。

乍一看,这是美国宪政体制的典型一幕,司法对行政权力的制衡。但要说这里没有政治算计,实在太低估美国政界的精明。法院一边判决违法,一边留出操作空间,特朗普一边高调反击,一边借机凝聚自己“反华强硬”的基本盘。两边都不吃亏,倒霉的还是全球产业链和被高关税折腾的企业工人。美国这套制度性的“自我博弈”,外行人看是制衡,内行人都懂,这更像是一场“双簧”:一边是体制的面子,一边是政策的实际弹性。

关税战打到今天,已经不是谁能把谁打趴下的问题。美国想靠加税搞“产业回流”,搞了几年,结果是本国通胀高企,企业利润下滑,劳工阶层怨声载道。中国靠着稀土供应链、全球市场份额和完整的制造能力,硬是在贸易战里守住阵地。特朗普政府嘴上说要“对华脱钩”,可华尔街、硅谷、五大湖区的企业家们都知道,全球化不是你想分就分得开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和美国商会的态度很简单:谁敢让中美关系脱轨,谁就得先问问苹果、波音、特斯拉、通用汽车同不同意。

特朗普高调宣称“美国一定会赢到最后”,其实是美国制度、美国精英阶层的自我安慰。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代价。美国媒体喜欢拿“胜负论”刺激舆论,但产业现实、市场数据、失业率、股价起伏不会骗人。美国对华关税打下来,谁的供应链受冲击,谁的利润下滑,谁的农民、工人最先出来抗议,企业家的脚步比政客的嘴巴诚实得多。哪怕法院判了关税违法,哪怕特朗普吹得再响,关税变局给全球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谁都无法回避。

中国的谈判代表之所以能“寸土必争”,靠的不是嘴上功夫,是全球产业链的现实。全球90%的稀土供应都在中国手里,美国想转到澳大利亚、非洲,五年十年都搞不定。美国农产品想进中国市场,每一次订单都决定着美国中西部农民的选票和饭碗。芬太尼治理议题,美国国内每年死几万人,谁敢说中国的政策不是美国谈判桌上的筹码?美国可以嘴上喊脱钩,实际上的外交、经济、社会成本,根本没人敢真碰。

外界总喜欢问,中美经贸谈判到底谁能赢?其实,越是走到“决胜局”,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胜负。你想让对方彻底投降,自己也会跟着流血。中美经贸是双向的,哪怕谈判桌上气氛紧张,背后都在算账。中国讲合作共赢,不是嘴上说说,是产业、资本、市场、资源都在全球范围内深度交织。美国想维持主导地位,离不开中国市场和配套。特朗普可以吹牛说“美国一定会赢到最后”,但现实是美国如果真和中国脱钩,最先受伤的是华尔街、是硅谷、是中西部农民、是波音和特斯拉。

这场美式“关税剧”其实不难看穿。法院判决看似制衡,实际上留足了灵活性。特朗普高调反击,既巩固政治基本盘,又给自己政策留了后路。美印关系降温,QUAD“亚太小北约”凝聚力下降,上合峰会把中印关系带向缓和,亚太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稳扎稳打,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自乱阵脚。美国嘴上喊着“抛弃西方要拥抱中国”,其实只是被现实倒逼出来的理性选择。

产业现实、市场逻辑、全球秩序,谁都不是谁的“棋子”。印度要做“棋手”,中国要稳住节奏,美国想要维持霸主地位,却发现棋局越下越乱。关税战、技术战、外交战、话语权之争,每一场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场都考验大国的战略耐力和政治智慧。特朗普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喊口号,但真正能决定美国命运的,是工厂里的就业单、华尔街的利润表、硅谷的创新速度、农民的粮食订单。

谁能笑到最后?不是谁的嗓门大,而是谁能顶住压力、稳住阵脚、守住底线。中国有底气与美国平等对话,是因为有资源、有产业、有市场、有全球合作网络。美国想“拥抱中国”,靠的不是情怀,是利益驱动。全球化时代,谁也无法独善其身。中美关系的未来,不在于谁更能喊口号,而在于谁能在全球大棋局中守住自己的优势,赢得尊重。

来源:易老冯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