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玮||论道麦积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09:58 2

摘要:“连岗苍秀,深林茂草,细流交错,飞瀑如练”,在清代《秦州志》记载中,麦积山群峰耸峙、树木葱郁,素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佛教经长安传播至此,麦积山成为重要的山隐禅修之所。

“连岗苍秀,深林茂草,细流交错,飞瀑如练”,在清代《秦州志》记载中,麦积山群峰耸峙、树木葱郁,素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佛教经长安传播至此,麦积山成为重要的山隐禅修之所。

麦积山最早见《高僧传·玄高传》,石羊寺玄高“杖策西秦,隐居麦积山。”五代《玉堂闲话·麦积山》描述:“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山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长达1600余年的开凿,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近千平方米。

石窟造像以泥塑为主,全面展示了古代泥塑发展演变的过程。如北魏前期的魁伟雄健、后期的秀骨清像、西魏的俊秀清朗、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饱满圆润和两宋的写实求变等,堪称“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石窟还有石雕和壁画,雕刻技艺精湛,壁画古朴典雅,栩栩如生,温婉可亲,极富生活气息,是中国北朝造像体系保存最为完整的,也是唯一保有北朝崖阁式建筑的实例。

在古代石窟的营造工程中,麦积山石窟最为艰险,形成了洞窟绝壁开凿、栈道凌空飞架的奇绝景观。洞窟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具有很高的价值。

麦积山窟龛大多开凿在悬崖峭壁上,层层相叠,密如蜂巢,洞窟之间依靠悬空栈道相连,最高十二层,故民间有“十二龛架”之说。石窟造像最高达16米,最小仅为10余厘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称为“东方的维纳斯”。

建于70余米高七佛阁上的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石窟四周群山环抱、树木葱郁,自古就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其四季随着植物色彩的丰富变化而出现不同的景观,每当阴雨霏霏或雨后初晴,山岚缭绕、烟雨蒙蒙,麦积奇峰时隐时现,秦州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呼之欲出。

美中不足的是麦积山的管理。首先停车场的设置距景区服务中心较远,且全程上坡,先给行动不便者一个下马威。其次是一条进山公路,竟然能分段承包给不同经营方!

第一段要坐四十分钟景区大巴,第二段换乘十五分钟电瓶车,最后还非要留下长长的一段上坡路,游客必须步行前往。不愿劳其筋骨?你可以花钱骑马呀!当然,本事大的各路神仙,也能开着私家车直达检票口。

近年来,摆渡车成了景区接待标配,虽然方便了游客。但是不能沦为圈钱工具。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景区价格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麦积山管理方亟需认真学习。

售票窗口所有特窟分别打包,高价出售。可当你斥巨资买好套票,却被告知,讲解人手不够,需要拼团,等待时间大约50分钟。气得老同志当场拨通省委有关部门投诉,回复:已听到反映,正协调解决。

数落完麦积山,再评论下此行的奇葩导游,自称多年从事政府接待,甘肃文旅十大金牌,竟然不熟悉天水的知名景点?每天只顾自我吹嘘,上山下海无所不能,叨逼叨主打一个“无事忙”。

玉泉观乃陇上第一名观,早在汉代就是道士活动的场所,唐初始建道观,因山上有一碧水莹莹、清甜透脑的玉泉和元代秦州教谕梁公弼建寺时吟有“山寺北郊,名山玉泉”之句而得名。

道观位于天水市城北天靖山脚下,经元、明、清历次修缮及扩建,可见到元、明、清三代建筑群,并伴有千年及数百年的侧柏,殿宇巍峨,古树葱郁,相映生辉,各得其乐。

玉泉观现存58块重要碑石,其中五块元代、九块明代,其余为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元代四面道流碑最为珍贵,并且为它专门修建了高大的碑亭,取名为“选胜亭”。

四面道流碑四面分别镌刻《元世祖皇帝褒封制词》《全真祖宗之图》《全真道演变过程》《祖师五篇秘语》,不仅史料价值极为珍贵,而且是玉泉观保存最完整的碑石之一。

还有赵孟頫诗书碑四方,内容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草书唐李白、韦应物、宋王安石等人的五言绝句四首,镌刻于明嘉靖二十九年,为现存赵孟頫书法艺术珍品。

道教乃中国本土本源宗教,得道真人多有记载,玉泉观当然不乏这样的传奇故事。清风朗日,登山访道,畅游秀林美壑,树幽心静,不亦快哉,早已忘记了冒名“金牌”导游带来的烦扰。

公元759年的秋天,当杜甫一身沧桑、满面风尘地走进秦州,走进这座长久以来寂寂无名的小小寺院时,也许没有人会想到:一个人可以如此深刻而久远地改变一段历史。

杜甫在天水写下了一首名诗:“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葱郁的南山古柏是幸福的,清澈的北流泉水是幸福的,默默地等待了近千年的南郭寺是幸福的。因为风证了一个伟大诗人的心路历程,分享了他无法诉说的痛苦和欢乐。

秦州却是无奈和悲伤的。这片曾经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的神奇土地,始终无法给出诗人一方安放灵魂的净土。在这里辗转飘零了三个月,写下百首诗歌后,杜甫飘然南下,留下了苍凉的背影。

还有一首《南山诗》,这里相传为诗仙李太白所作:“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东泉澄彻底,西塔顶连天。佛座灯常灿,禅房花欲然。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

祖籍据说就是在秦安的李白,究竟有没有到过天水,登临过南郭寺,因无据可考,至今仍然是个谜。但此诗流传千载,被认为是吟咏南郭寺的一首好诗,备受赞赏。

元代统治者对“三皇”特别推崇,“三皇”为伏羲、神农、轩辕。元大德三年成宗铁木尔诣令全国,务必修建 三皇庙,以通祀之。天水作为秦州府治,伏羲故里,三皇庙修得特别讲究。

此庙就是如今伏羲庙的前身,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是中国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伏羲庙。

庙内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等,最引人注目的属先天殿里的伏羲巨像,高达3米的泥塑形象生动,展现了伏羲的威严与智慧。

伏羲,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首,他发明了卜卦,教人们捕鱼和狩猎,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在伏羲庙中,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始祖进行心灵的对话。

伏羲庙内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太极殿内的一对龙凤阈值窗,便是由多块油松板连接而成,用透雕技法雕刻的腾龙、舞凤,栩栩如生,展现了明代木雕技艺的精湛。

在天水,相传正月十六是伏羲诞辰,人们要到伏羲庙 “朝人宗”,这便是伏羲庙庙会,隆重而盛大。每年这一天,天水人都要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缅怀始祖恩泽,弘扬伏羲文化。

临夏州的和政县,曾是孕育哺乳动物的伊甸园,见证了平地逐步隆起成青藏高原,见证了黄土自天而降、层叠成平川,经受了黄河之水多次迁徙,经受了从炎热至严寒的多次洗礼……

当我们层层揭开黄土的覆盖,去触摸那嵌入其间已经石化的生命,似乎看到成群的铲齿象在湖边闲庭阔步,似乎听到一群群三趾马奔腾的马蹄声,似乎置身于昔日漫天黄沙之中不见云日……

走进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犹如打开通往远古的一扇窗口,感受到生命的辉煌与悲壮,心灵为之震撼。思维飞跃历史的时空隧道,去感受生物演化的万变奇妙与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每个热爱大自然的人来到这里,都将经历一次心灵上的极大震撼。这里馆藏化石标本三万多件,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层中,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

它们分别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纪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和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和政古动物化石是祖国的重要自然遗产,是古动物学界的“东方瑰宝”。它的出土与发现,掀开了青藏高原隆升变迁的神秘面纱,打开了人类窥视黄河古老文明的窗口,引起了国内外古动物学界的广泛关注。

来源:铁道兵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