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介绍,近期该院急诊科一夜接诊300-40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而往年过敏季,一夜接诊人数曾多达600余人。
奇痒难忍、红肿充血、
分泌物增多……
最近你的眼睛是否出现以上症状?
如果是
那么你可能正在遭受
过敏性结膜炎的困扰!
据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介绍,近期该院急诊科一夜接诊300-40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而往年过敏季,一夜接诊人数曾多达600余人。
01
什么是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又称为变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过敏原刺激产生超敏反应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3—5月。
根据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过敏性结膜炎可分为5种亚型:
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
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
春季角结膜炎
巨乳头性结膜炎
特应性角结膜炎
其中,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和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最为常见。
02
过敏性结膜炎有哪些症状?
常见的过敏性结膜炎症状包括:
结膜充血、眼周发红肿胀、眼睛瘙痒、有灼烧感和异物感、眼睛分泌物增多、流泪等。
部分患者还伴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如打喷嚏、一把鼻涕一把泪;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过敏性哮喘。
需要注意的是:
当眼睛已经出现不适,千万不要用手揉搓。尽管揉搓也许能缓解一时干痒,但未彻底清洁的双手可能将微生物带入眼睛,引发感染。
此外,大力揉搓还可能对结膜造成机械性损伤,进而引起更严重的问题。
03
过敏原是什么?
引起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原很多,据北京同仁医院何彦教授介绍,除了春季的花粉外,常见过敏原还包括空气中的微塑料PM2.5、螨虫(寄生虫)、宠物皮屑等。
另外,气候改变以及使用眼药水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04
得了过敏性结膜炎该怎么办?
一旦发生过敏,首先要立即脱离过敏原,还可以采用冷敷或热敷进行物理治疗,以减轻眼部不适症状。
冷敷VS热敷,你的选择正确吗?
急性过敏性结膜炎可采用冷敷来减少炎症反应,包括使用冷敷贴,或将冰块用毛巾包裹后进行冰敷,每次持续约5分钟即可。
慢性过敏性结膜炎则应进行热敷,以疏通睑板腺,促进分泌物排出,从而有效减轻眼部症状。
此外,合理使用药物
也是缓解过敏性结膜炎的有效方法
但是,请注意
↓↓↓
眼药水也是药
不建议患者自行购买使用
而应前往正规医院
进行相应检查再对症治疗
↓↓↓
相关案例
厦门的张阿姨自入春以来,眼睛变得红痒难耐,于是她便自行前往药店购买了眼药水,效果确实立竿见影,红肿和发痒的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
张阿姨非常满意,觉得找到了对抗结膜炎的“特效神药”。于是,每当眼睛稍有不适,就立即滴上几滴,在短短一个月内,她几乎用完了两瓶眼药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张阿姨开始感觉到眼睛有些不对劲。除了之前的结膜炎症状偶尔复发外,她还出现了眼睛胀痛、视力模糊的情况。
近日,她前往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医生给出了一个让她震惊的诊断——激素性青光眼,而罪魁祸首便是使用了含激素的眼药水。
厦门眼科中心青光眼科的医生表示:
现在市面上眼药水品种繁多,功效各有不同,有些患者只要眼睛干涩不舒服或者眼痒就会买来使用。殊不知盲目购买极有可能买到含激素的眼药水,虽然使用效果佳,但长期使用很容易诱发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是指眼压(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间断或持续升高,超过了眼睛所能耐受的最高水平,造成视神经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眼病。
主要症状有:眼睛酸胀、视力下降、视野变窄、眼痛、眼红、头痛及虹视等。
在临床上经常发现,有不少青光眼患者都有长期自行使用含激素的眼药水的经历。一旦确诊为激素性青光眼,应立即停用激素类药物,并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
如果多种药物治疗后眼压仍控制不理想,视神经进一步受损,建议尽早行抗青光眼手术。
如何快速辨别激素类眼药水?
督督熊教大家几招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眼药水的成分、药品名称以及适用症状来辨别:
如果主要成分名字带有“松”“龙”等字眼的眼药水,大多含激素,比如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可的松、氟甲松龙等。常见的氟米龙也是含激素眼药水。
此外,还可以根据眼药水的适用症状来辅助判断。如果眼药水主要用于治疗较严重的炎症,如过敏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那么它可能含有激素成分。
最后,督督熊提醒大家
预防过敏性结膜炎,要注意以下几点
↓↓↓
1、远离过敏原
通过以下方式来尽量减少接触过敏原,缓解和避免过敏症状:
▶ 春季花粉过敏:通过佩戴防护镜、口罩等减少与花粉的接触。
▶ 气候改变过敏:提早开空调,或选择到气候凉爽的地方居住。
▶ 螨虫过敏:注意室内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进行室内清洁,彻底除尘、除螨,减少室内过敏原。
2、药物预防
在过敏季节来临前2-3周,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
3、注意眼部卫生
注意个人眼部卫生,做到勤洗手,避免揉眼;不要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或美瞳;定期清洗床单、被套、枕套。
过敏性结膜炎不是传染性疾病
不会通过接触传播
该病虽然常见且症状令人不适
但通过了解诱因
采取预防措施和合理治疗
可以有效控制症状
来源:成都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