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个认知能力越来越重要的时代,中年人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这反而是我们一生中最能够创造价值的阶段。所谓中年危机,其实是中年懈怠。
第一,在一个认知能力越来越重要的时代,中年人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这反而是我们一生中最能够创造价值的阶段。所谓中年危机,其实是中年懈怠。
第二,如果一个人没有那么想上进,那就顺应自然,承担起中年应该承担的责任。对自己的孩子,或者泛指的人类下一代的大脑进行投资。多帮帮年轻人,也算尽到我们中年人的义务了。
——罗振宇,《读者》2023年第5期
之前,网络上流传一段话:
真正的中年危机是不敢生病、不敢去医院,更不敢请假。
直到看完《唐探1900》才明白,中年人在职场中遭受委屈,为何不敢说“不”。
电影中的白轩龄,一个在美国商场厮杀出来的地区首富,背靠美国知名企业,手下掌管大票赴美讨生活的中国百姓,放在职场中大小算个中层领导。
但做到领导不意味着高枕无忧,而是更高级别的挑战,很多人往往会在这里栽了跟头。
熟悉的环境待久了,难免会丧失危机意识,做事上形成惯性思维,不懂变通;生存压力之下,一不小心就会一无所有。
与之有相似处境的还有职场的中年人,一方面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压力,一方面是严酷竞争的职场生活,唯有强者才能自在游走其中,在腥风血雨里开辟一条晋升之路。
人到中年,想要突破职场天花板,一定要跨过两座山。
思维固化之山
有人说:思维的油腻,就像猪油一般凝固,无法撼动。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
因为熟悉,就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反而与新观点、新机会失之交臂。
如同生活在深海的马嘉鱼,每年春夏就是捕捉的最好时机。
渔民们会用一张粗大孔眼的渔网来捕捉,只要系好铁块放入水中,用渔船拖着就能拦截鱼群。
同行的游客无法理解,孔眼这么大的渔网,怎么能捕到鱼呢?
可渔民每次出行,都能将马嘉鱼装了一船又一船。
原来马嘉鱼有种特性,只要认准方向,就会一直向前不会改变。
渔民们就是认准了马嘉鱼这种习性,才能次次满载而归。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思维会固化,难以接受新知识。
如同现实版的马嘉鱼,明知守旧是绝路也不愿学习增长,只好暗自嗟叹。
而这一点,也在前阵子的热播剧《凡人歌》那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伟是“美一天美业”公司的元老,从25岁进入只有6个工位的公司,熬到了副总的位置,还签了近千万的公司期权合同。
结果,在公司即将上市时,创始人遁入空门,交由老板娘秦玲玲来管理。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向了那伟所在部门,全员被裁。
还说道:公司需要能写方案的人,而不是只会敬酒的人。
原来,那伟晋升到副总之后,思维早已固化,甚少主动学习新知识。
公司需要方案,交给外包处理;活动现场统筹,交给下面的人来办。
远离部门核心业务,始终活在惯性思维里,没有核心竞争力,跟不上职场变化,最后被裁也只能自认倒霉。
那一瞬间,突然理解了这样一句话:
成长路途上,走的每一步都是给未来的自己打下基础,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我们处在一个时刻变化的时代里,如果总让自己待在熟悉的环境中故步自封,就容易跟不上新时代的变化,被时代抛弃也无话可说;
与其停留在原地,不如让自己在变化无常的职场中,时刻保持学习状态,积极应对每一次挑战,才能在变化莫测的职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生存压力之山
林宽在音响装修设计行业摸爬打滚十余年,自诩“经验老到”,却在一夜之间被生存压力逼至崩溃边缘。
曾经,他凭借优秀的专业能力和勤奋高效在职场立足,却在行业竞争加剧时,跌了跟头。
就连耗时三个多月跟进的大型会馆订单,也在客户一句“有机会再合作”而彻底泡汤。
这次失败不仅是业绩的损失,职业价值也遭受了致命打击:公司将他手里的活,分给了团队里的年轻人跟进。
公司因为压缩成本而频繁启用廉价新人,他引以为傲的经验就成了“成本过高”的理由。
订单泡汤,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同《请回答1988》中所说:“大人只是故作坚强去承受重担,他们不是不疼,只是在忍。”
确实,年轻的时候勇敢无畏,何须要忍。
可当我们迈入中年阶段,肩上担着家庭的责任,生活也忙碌紧张,再加上时刻变化的职场生涯,除了强撑没有其他办法。
但现实不是强撑就能解决问题,有时破釜沉舟才可能有机会。
罗永浩一开始进入手机行业,凭借出色的产品设计和极具个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成为技术圈的“网红”。
没想到,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遭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危机,财务状况愈发艰难,最后只能大规模裁员以及背负好几个亿的债务危机。
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压力,罗永浩并没有被年龄限制,而是选择迎难而上。
2020年4月,高昂债务压身的罗永浩,选择加入新兴行业直播带货,重新开始。
过程中,他面临着不少争议和困难,但他仍旧咬牙坚持。
通过直播,他不仅成功还清了8.24亿元债务,还收获大量粉丝的喜爱支持。
罗永浩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中年危机”,可能是一种自我设限。
当我们偏安一隅,拒绝新的冒险和学习的时候,更容易被生存焦虑压得喘不过气。
与其纠结于自己落后时代,倒不如接纳自己学得慢这件事情,用已有经验去理解新事物,反而会有新惊喜。
要相信,中年人的黄金期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认知重启的起点。
与时俱进,用能力之山做底气
在职场这广袤的海洋中,我们都在找寻属于自己的航标,而能力,如同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
就连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是依托自身能力,才能在遇到职场危机时扭转自己的命运。
任正非出生于贵州省一个贫困山村,家中排行老二。
家里十分看重教育,他也一鼓作气考进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投身军旅。
1983年,基建工程兵编制取消,任正非随军转业到深圳,加入南油集团电子公司并担任副总经理。
他渴望在商业领域方面有所建树,努力达成一笔价值200万元的订单,没想到发货后长时间未收到货款,收货方从推脱到失联,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引咎辞职。
44岁的任正非经历了失业和离婚的双重打击,还背负着200万元的债务。
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迅速调整自己,肩负起家庭责任和生存重担。
这才建立起了如今赫赫有名的“华为”。
而这恰恰说明,只有自身实力过硬,才能让人在遇到困境时,能够拥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若你也想让自己在职场拥有核心竞争力,不如从锻炼能力开始:
①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
“保持终身学习态度。”
作为中年人,我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社会时钟带给我们的巨大挑战。
例如AI时代下,DeepSeek的出现会替代一部分不善于思考、总结的工种。
这种变化,需要我们时刻保持着学习状态,与时俱进,让自己不被时代的洪波所淹没。
②化经验为底盘,从旧炼新。
作为中年人,我们或许没有年轻人那良好的适应能力,也没有年轻人那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可我们身上,仍然拥有年轻人不曾有的底气:经验。
例如,AI这项工具。
其实和搜索引擎一样,都是为我们人类提供搜索、总结的渠道。
而它最为核心的点,是作为使用者,我们如何向它提问。
化经验为人生底盘,用旧经验去理解新知识,会发现所谓的“新”知识,只是旧的概念换了一种说辞罢了。
③保持终身学习态度,看过去向未来。
有人说:历史是一次次的轮回。
我们可以透过历史的痕迹,看过去的历史,对未来有所展望。
就需要我们时刻保持着终身学习的态度,才能在未来的洪波到来前,做好应对策略。
写在最后
有句话说得好:
先保持住自己的“有生力量”,才能解决其他问题!
确实,只有我们把自身能力锻炼起来,才能在新事物的洪波袭来时,让自己不被淘汰,还能顶住日益增长的生存压力。
打铁也需要自身硬,实力足够,我们才有“我不怕你尽管来”的底气。
与其吐槽中年危机,不如学着与时俱进,用能力做自己的后盾,才能让自己在职场内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