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2日,第二届安徽肥东撮街簪花节在包公故里盛大开幕,以此推动撮街由安徽簪花“传播地”向簪花“繁盛地”蝶变,进一步引爆簪花文化新热潮,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本届簪花节以“簪花+”为主题,在“新”字上下足功夫,聚焦簪花场景、服饰、群体和文化嫁接,推出12款簪花新
3月22日,第二届安徽肥东撮街簪花节在包公故里盛大开幕,以此推动撮街由安徽簪花“传播地”向簪花“繁盛地”蝶变,进一步引爆簪花文化新热潮,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本届簪花节以“簪花+”为主题,在“新”字上下足功夫,聚焦簪花场景、服饰、群体和文化嫁接,推出12款簪花新品,满足不同游客的簪花需求。
簪花原是泉州习俗,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簪花火爆出圈后,这股从泉州“吹”来的非遗簪花文化风,吹到了“地多一撮,书重百城”的撮街,并在此地继续蓬勃绽放。作为安徽省首批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肥东撮街不仅是安徽省首个传播非遗簪花的地方,更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簪花体验景点。在诠释“今世簪花,世世漂亮”的美好愿景的同时,更是彰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淮大地之美。这一切,得益于撮街借“花”唱戏,得益于撮街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青砖黛瓦、青石街面、亭台楼阁,位于因孔子喟然叹曰“地多一撮,书重百城”而得名的千年古镇撮镇镇的撮街,是一处古色古香的文化街区。巍峨壮丽的城门楼、飞檐翘角的魁星楼,藏着古韵的凤凰湖、憩凤阁以及散落各处的古风店和街区小品建筑,不仅是市民及外地游客打卡的绝佳之处,更是与古朴而又芳香四溢“簪花”,有着得天独厚的互补优势。匠心独运之下,撮街将二者无疑衔接,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就由此而展现在世人眼前。
“好花还需绿叶衬。”撮街古朴,簪花艳丽,然而,在民众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在文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有古朴的建筑与艳丽的簪花,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借“花”唱戏,更应“百花齐放”,花繁叶茂,如此,才能营造满眼春色。
正是着眼于此,撮街立足本土自身丰富而深厚的旅游资源,创新性地将自身打造成簪花的传播地。而为了写就由传播地向繁盛地迈进的“花样文章”,“簪花+”的主题也就焕发出璀璨的光芒。以簪花为核心,禁卫军、舞龙、划旱船、秧歌巡游,舞龙、划旱船、秧歌、大头娃娃民俗表演,非遗火壶、火刀、火棍、火流星、火扇、喷火、甩火花、打铁花非遗烟火表演,山海经灯展、凤凰湖游船……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文化大餐纷纷“上桌”,让本地的市民与外地的游客大赏心悦目,皆大欢喜。
千姿流云游江淮,满城春色满街花。撮街簪花节,因借“花”唱戏而构建沉浸式文旅商消费场景,丰富民众的生活,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强化民众的归属感。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同时,也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前来,并在“到此一游”中沉浸式感受江淮大地之美。(作者 范德洲)
来源:安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