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我国疆域辽阔,但很多国人其实都对此心有不甘,因为原本我们可以拥有更加辽阔的疆域。“贪心”一点的,说我们应该恢复到元朝的疆域,甚至将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拿出来说;最最普通的,也想要拿回清朝时期的那片“海棠叶”。
现在,我国疆域辽阔,但很多国人其实都对此心有不甘,因为原本我们可以拥有更加辽阔的疆域。“贪心”一点的,说我们应该恢复到元朝的疆域,甚至将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拿出来说;最最普通的,也想要拿回清朝时期的那片“海棠叶”。
而一说割让领土、丢掉疆域,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清朝,毕竟,由于列强入侵,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出卖了国家利益。
但也有资料显示,其实清政府在丢掉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后,对于领土已经开始重视,并且清政府还有标定300万边疆土地的“功劳”,所以对于清朝,我们还是应该“一分为二”地看。
· 清朝,奠定了我国的疆域?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传承众多,疆域在历史上也是不断变化的。中华文明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这片被称之为“中原”的土地,是我们最早的领土,随后,随着强盛朝代的征服和扩张,我国的领土也在不断扩张。
从秦始皇修灵渠,让秦军深入岭南,让华南归属我国,到汉武帝废南越、夜郎,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南部边疆;从元朝在云南地区建省,消除格局隐患,到明清改土归流,云贵高原彻底融入中原,我国的领土不断扩大。
我们也知道,元朝是我国疆域最为广阔的时候,蒙古草原作为元朝统治者的兴起之地,当然归属中国,东北、西域、西藏也都归属元朝,但由于蒙古人的暴力统治,在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很多地方又重新“丢失”。
比如,明朝虽然曾与蒙元势力对峙,但明朝的势力范围始终没有深入到蒙古草原,而且,随着瓦剌、鞑靼的崛起,明朝还曾一度被迫收缩到长城一带进行防御。
明朝对于新疆、西藏的统治也十分薄弱,虽然曾经设置一些地方机构对当地进行管辖,但到明朝中后期,这些管辖基本“约等于无”。
到了清朝时期,中国的疆域才进一步扩张。因为清朝本就是从今天的东北和外东北一带兴起的,清兵在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已经通过多年征战,基本上控制了今天的东北和外东北以及内蒙古,在入关后,清朝政府基本上统一了内地。
康熙时期,清朝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我国和沙俄之间的边界,这是我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上所签订的第一份国际条约,也就是说,我们在国际法意义上合法地拥有了东北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此外,郑成功收复台湾,实现了对台湾的有效统治;康熙平准噶尔、让外蒙古加入清朝版图,还确立了清政府对青藏高原的统治。
雍正则巩固了对青海的统治,还通过和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确定了我国的北部边界。
乾隆时期,清政府收复了我们自唐朝以后就失去的西域,并将之改名为新疆,此后我国领土面积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
相较于明朝时期扩大了不少,有人也因此认为,其实也是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尽管清政府还割让出去一大片土地。
但不管怎么说,清政府屈辱丢掉的大片土地,仍然是我们不可能抹除的伤痛,而这与清政府早期的“不重视”或许也有关系。
· 丢掉200万平方公里土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边境线”的概念的,能管到哪里,哪里就是“边境”,直到《尼布楚条约》清朝才有了边境的概念。
《尼布楚条约》保持了中俄两国100多年的和平,沙俄东进的进程暂时被按下了暂停键。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已经失去了强盛的“伪装”,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沙俄趁着清朝衰落,就开始侵占我国黑龙江中上游北岸和下游的大片土地。
但这个时候,清王朝正忙着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完全不重视沙俄的侵略,除了“外交抗议”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举动,给了沙俄继续侵略的便利。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俄国已经在黑龙江北岸建立了数十个居民点、驻军据点,并在当地安置了6000多移民,实际占领了我国的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俄国趁机进行武力讹诈,打着调停英法联军侵华的旗号,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让我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将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这份条约令我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害,虽然这份条约是奕山私自签订的,清政府一开始没有批准这份条约,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在《北京条约》中也不得不承认了《瑷珲条约》。
沙俄的野心并没有就此得到满足,因为除了东北之外,俄国方面还觉得中俄之间的西北边境也没有勘定,他们还想割走我国的西北领土。
其实,沙俄直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之后,才将注意力转移到中亚,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沙俄才占据中亚并试图对我国的西北边疆进行侵占。
随后,沙俄再次施展了在东北用过的招数——先实际占领、再进行武力讹诈——他们先出兵占领了我国西北的大片领土——包括新疆首府伊犁的西北部,并借此不断向清政府施压。
无奈之下,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了中国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泊南北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俄国。
占领的领土越多,沙俄的野心就越大。当他们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如此轻松地拿走大片领土之后,他们就开始入侵伊犁,想要借此逼迫清政府重新勘定边界,侵吞更多的我国领土。
但到了这个时候,清政府对于沙俄的野心也重视了起来,知道不能再如此下去,沙俄的胃口是“喂不饱”的,所以才有了后来夺回伊犁、收复新疆的行动。
· 也拿回了300万平方公里疆界
为了从中国手中夺取新疆,沙俄暗中支持新疆封建地主反对清朝统治,并控制了新疆各种大小割据政权,还在1871年强占了伊犁地区。
伊犁被侵占,终于引起了清朝的重视:清政府派左宗棠收复伊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左宗棠表示,想要收复伊犁,必须先克复乌鲁木齐,并在军事上提出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
1876年,左宗棠正式出兵,一路拿下吉木萨、古牧地等地,收复乌鲁木齐、荡平北路。1877年,左宗棠出兵收复南疆,其间,英国为了阻止左宗棠收复新疆,多次恐吓清廷,劝清政府停止进攻。但左宗棠据理力争,点明新疆的重要战略意义,并提出要在新疆实行省制,清廷最终决定让左宗棠继续“统筹全局”。
此后,左宗棠指挥西征军只花了1年多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大部分领土。
由于此前沙俄曾狡辩称他们占领伊犁是为了“安定边疆秩序”,等到清廷收复乌鲁木齐等地之后,就会交还伊犁,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之后,就要求沙俄归还伊犁。
沙俄当然不肯把到手的领土吐出来,就百般狡辩拖延,随后,清廷派满洲贵族崇厚与沙俄进行谈判。没想到的是,崇厚此人毫无气节,在被沙俄威胁了几次之后,就未经清廷同意,擅自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这份条约中,沙俄除了归还伊犁城之外,伊犁南部、西部的领土全部割让给俄国,引起清廷一片哗然,大多数人都对此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左宗棠更是极为愤怒,因为沙俄只归还伊犁城,意味着伊犁就是一座孤城,清军根本不可能控制伊犁城。
无奈之下,清廷公开宣布拒绝承认该条约,并将崇厚免职,改派曾国藩次子曾纪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
左宗棠也知道,重议条约不是这么容易的,为了增加谈判筹码,左宗棠兵分三路挺进伊利,还亲自从肃州出发,进入新疆,坐镇哈密、亲领后路,出发之前,左宗棠还命人准备灌木、抬入新疆,以表收复新疆的决心。
当时,沙俄刚刚经历了俄土战争,国力虚弱,不想与清廷开战,最终在谈判桌上让步,虽然仍然割去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大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我们也成功夺回了伊犁九城、南境特克斯河流域2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并收回了一些领事外交权利,成为了我国近代史上难得的外交成功之一。
外媒也曾评价称,曾纪泽让俄国将吞并的领土吐了出来,是其建国以来“绝无仅有”的。
总的来说,清政府确实割让给沙俄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随着清政府对于沙俄野心的重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清朝也奠定了我国现在新疆的大部分版图——现在,新疆仍然是我国最大的省区,面积达到166万平方公里。
此外,由于清朝曾出兵收复后藏地区,维护了我国在西藏的主权,奠定了我国西藏版图的基础,解放军入藏废除农奴制度才更显得顺理成章,西藏这1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真正开始融入中国。
站在这一角度,说清廷曾标定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边疆领土,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
参考资料:
来源:混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