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R编作交流:使用二氧化碳安乐死啮齿类动物的原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6 16:33 1

摘要:其原理是通过高浓度二氧化碳降低血液pH值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诱导缺氧和麻醉,导致呼吸衰竭和心脏停搏,最终导致死亡。需注意的是,

#1

专家意见:Is carbon dioxide anesthesia for ra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rrect principles?

译文:以二氧化碳麻醉大鼠是否符合正确的原则?

修改意见:二氧化碳吸入是啮齿类动物(如小鼠和大鼠)的常用安乐死方法之一。

基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有关二氧化碳安乐死的原则

(https://animalcare.jhu.edu/wp-content/uploads/sites/5/Euthanasia-Using-Carbon-Dioxide-Revised-9-17-2020-1.pdf),

其原理是通过高浓度二氧化碳降低血液pH值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诱导缺氧和麻醉,导致呼吸衰竭和心脏停搏,最终导致死亡。需注意的是,

短期二氧化碳暴露仅导致麻醉,而非死亡。

1 设备:应通过减压调节器和流量计精确控制气体流速,确保二氧化碳流量置换率为30%-70%/min。禁用使用其他二氧化碳来源,如干冰、灭火器、

化学反应(如抗酸剂)等。

2 动物安置:

优先在动物原笼中实施:减少应激和同类攻击风险。单次处理数量限制:1只成年鼠、1窝幼鼠或最多3只断奶幼鼠(使用透明观察箱,确保动物可见且能自由调整姿势)。幼鼠特殊要求:10d龄以下幼鼠需与母鼠同笼,或结合次级方法(如断头)。

3 二氧化碳暴露流程:

逐步充气:将动物放入未预充二氧化碳的箱体后,缓慢注入100% 二氧化碳,维持流量置换率30-70%。暴露时间:

幼鼠对二氧化碳的缺氧效应有抗性,若未结合次级方法(如断头术),需显著延长暴露时间。

死亡确认:

(1)*生理检查:确认心跳停止、无呼吸、黏膜苍白;

(2)观察复苏:在停止二氧化碳暴露后10min内未恢复活动;

(3)次级方法补杀:颈椎脱位、断头、开胸、放血或立即摘除心脏/肺/脑。

4 注意事项:

麻醉≠安乐死:仅麻醉的动物被丢弃属严重福利违规,必须严格确认死亡。幼鼠处理:新生儿至10d龄幼鼠需结合次级方法(如断头),且需在无痛觉反应后执行(符合美国兽医协会(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AVMA)2020指南)。

#2

专家意见:It’s probably better to leave comparisons to published data to the discussion section.

译文:最好把与已发布数据的比较调整至讨论部分。

修改意见:文章写作中应区分结果和讨论的差异,其中结果应客观展示研究的发现,而讨论则应解释研究的意义(包括与已有文献的关联)。

为了保持文章的客观性,结果部分需聚焦数据本身,避免提前引入主观解释。即,先完整展示研究数据(结果),再在讨论中建立与文献的逻辑联系。讨论则应描述研究如何补充、修正或挑战了现有结论,分析差异来源(方法、样本、实验条件等),选择最相关、高质量的研究对比,避免堆砌文献。

#3

专家意见:In general, these section titles (in METHODS) should focus on th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rather than the purpose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udy).

译文:一般来说,(方法中)这些章节的标题应侧重于实验技术,而不是研究背景下的目的。

修改意见:方法部分应描述“做了什么”而非“为什么做”,因此方法部分的小标题应聚焦于实验技术、操作步骤或分析手段,这能帮助读者快速定位技术细节,并确保方法部分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标题若包含研究目的(如“验证XX假设”),可能引入主观性,偏离技术描述的客观需求。

来源: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