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抔黄河泥,淬炼四千年文明;一缕窑中火,燃续不绝文脉。当泥土与艺术相遇,便诞生了“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黑陶瑰宝。在山东德州,这项古老技艺正借力志愿服务焕发时代新光——近日,新华街道推荐申报黄河流域志愿服务项目“‘大师传承·匠心手作’梁子黑陶非遗文
一抔黄河泥,淬炼四千年文明;一缕窑中火,燃续不绝文脉。当泥土与艺术相遇,便诞生了“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黑陶瑰宝。在山东德州,这项古老技艺正借力志愿服务焕发时代新光——近日,新华街道推荐申报黄河流域志愿服务项目“‘大师传承·匠心手作’梁子黑陶非遗文化传承项目”,旨在借助新华街道辖区内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这一文化瑰宝载体,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志愿服务深化以及文化惠民工程落地生根。
非遗进校园,传承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原来黑陶的花纹要刻得这么细!”“我也想做一件自己的陶器!”2025年6月5日,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教室里惊叹声此起彼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州黑陶烧制技艺”市级传承人毛军带领梁子黑陶志愿者团队,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生动的黑陶工艺体验课。从选土、炼泥、拉坯到雕刻、烧制,志愿者老师逐步讲解、示范,孩子们亲手体验雕刻,虽手法稚嫩,却眼神专注。
这不是一次临时活动,而是梁子黑陶持续开展的“非遗进校园”志愿服务系列之一。公司26位工艺美术师全部注册为志愿者,多年来已走进百余所学校,开展公益培训、体验课、主题展览等超百场,服务学生上千人。黑陶,从此不再是博物馆中静默的展品,而是可触、可感、可创造的文化种子。
梁子黑陶进校园活动现场
文化惠民零距离,艺术走出展厅、走进生活
如何让非遗“活”起来、“热”起来?梁子黑陶选择主动走向人群。
企业连续多年参与文化惠民消费季、社区公益文化集市、公共文化场馆互动体验等活动,推出“亲子彩陶DIY”“微雕汉字墙”“女神节陶艺专场”等特色志愿项目,累计发放文化惠民消费券上万张,印刷文化宣传册数万本,让黑陶艺术从高端展厅走入寻常百姓家。
同时,企业积极承接山东大学校友联合会、多家单位主题党日等群体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讲解+体验+展示”的模式,让观众在亲手实践中感受黑陶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打造了一张鲜活的德州文旅金名片。
体验黑陶制作特色志愿服务
公益博物馆,打造“不落幕”的文化志愿服务基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州黑陶烧制技艺”保护单位,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始终坚守文化传承第一线,逐步发展成为融研发、生产、体验、传播于一体的黑陶文化领军企业。而更令人称道的是,企业将非遗传承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
由梁子黑陶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中国黑陶城博物馆,不仅是藏品陈列之地,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公益文化课堂。作为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该馆常年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年均接待游客、学生、文化爱好者近3万人次,提供黑陶历史讲解、陶艺体验、两岸文化交流等志愿服务,真正实现了文化成果与民共享。
小学生参观中国黑陶城博物馆
下一步,新华街道坚持将志愿服务作为推动文化建设、提升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非遗+志愿+惠民”服务模式,持续推动像梁子黑陶这样的优秀文化项目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实现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感知山东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