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时捷突然宣布终止自主生产电动车电池的计划,近200名员工面临失业,这只是德国汽车工业困境的冰山一角。
中国电动车突破性发展下,德国车企陷入困境
保时捷突然宣布终止自主生产电动车电池的计划,近200名员工面临失业,这只是德国汽车工业困境的冰山一角。
德国跑车制造商保时捷近日宣布,将不再继续致力于自主生产电动车电池,原因是“产量和规模效益不足”。迄今负责电池生产的子公司Cellforce将被重组,预计约有200名员工失去工作岗位。
保时捷高层承认,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并未像最初预期的那样发展”,计划中的自主生产电池商业模式“在经济上不可行”。这个决定意味着仅对Cellforce生产设施进行的资产减记就将高达2.95亿欧元。
01 裁员与减产,德国车企陷入困境
保时捷的困境不是个例。大众汽车计划2030年前在德国裁员超3.5万人,预计每年节省15亿欧元劳动力成本。其旗下品牌斯柯达和CARIAD也已启动大规模裁员,分别达8200人和1600人。
大众计划关闭位于德国的三座重要工厂——德累斯顿、沃尔夫斯堡和奥斯纳布吕克,受影响员工或达上万。这打破了大众坚守了30年的“不裁员”承诺。
整个德国汽车行业在过去一年净减少岗位约5.15万个。与2019年相比,汽车行业劳动力减少了11.2万人。
02 出口市场遭遇双重打击
德国汽车业在出口市场也面临严峻挑战。2025年上半年,德国对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同比下降8.6%。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对德国汽车品牌造成了冲击,美国是德国汽车品牌的重要市场之一。
同时,欧盟去年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却未能有效遏制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增长。
03 中国车企欧洲市场表现强劲
研究机构Dataforce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表现持续走强。7月份,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在欧洲的销量份额达到创纪录的9.7%。
中国品牌占据了整个欧洲汽车市场的5.3%,份额连续第三个月超过5%。7月份,中国品牌占据了该地区电动汽车销量的9.9%。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7月份欧盟、英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飙升52%,电动汽车注册量增长34%。
04 慕尼黑车展:中德车企正面交锋
在下周即将开幕的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上,中国车企将带来多款新型混合动力和全电动车型。
比亚迪将展示海豹Seal 06 DM-i Touring旅行车,直接与大众帕萨特竞争;小鹏汽车计划推出电动P7轿车的改款版本,具有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长的续航里程;零跑汽车将推出其电动掀背车B05,与大众ID.3展开正面竞争。
咨询公司Capgemini预计:“德国制造商将上演一场车型大爆发。高端OEM厂商正争夺高端电动跨界细分市场的主导权。他们将展示升级的电池技术和堪称纪录的高充电功率”。
05 德国车企转型缓慢的深层原因
安永报告指出,德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领域进展缓慢,受到监管政策和官僚作风的影响。同时在创新速度和成本控制上与中国品牌存在差距。
德国汽车行业专家诺伯特·德雷斯勒指出:“欧洲传统车厂陷入困境,关键在于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欧洲车企的处境与当年的诺基亚颇为相似—旦错失关键技术风口,只会被无情淘汰。
06 德国经济整体放缓的影响
德国汽车行业的困境反映了德国经济的整体状况。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收缩。
2025年一季度GDP仅微增0.3%,二季度又回落0.3%。
这种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使得汽车行业的转型更加困难,企业缺乏足够资源投入新技术研发和市场扩张。
07 前景展望:合作与竞争并存
面对挑战,德国车企正在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一些欧洲公司选择与中国竞争对手联手,以在软件和电池技术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斯泰兰蒂斯集团计划与零跑汽车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生产电动汽车,该工厂毗邻其将与中国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共建的电池工厂。
中国车企也在积极布局欧洲本地化生产。比亚迪正在匈牙利和土耳其设立工厂,以避开欧盟的关税壁垒。
中国品牌已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占据近10%的份额。
欧盟、英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飙升52%,电动汽车注册量增长34%。
德国汽车行业的劳动力与2019年相比减少了11.2万人。
来源:火星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