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个国家,只要一接触工业化、现代化,生育率必定腰斩?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6 15:37 2

摘要:发达国家如此,咱们这个经济增速一直领跑全球的国家也一样,现在我们国家的生育率已经跌到了1.0时代,工业化明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可为什么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人们却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呢?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现在咱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挣的钱也比以前多了,本该啥都不愁,可偏偏越来越多的人却不生娃了!

发达国家如此,咱们这个经济增速一直领跑全球的国家也一样,现在我们国家的生育率已经跌到了1.0时代,工业化明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可为什么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人们却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呢?

都说现在社会生活方便,想吃饭,手机点一点外卖送到家,出门有高铁飞机,兜里还有点闲钱,生活比以前滋润多了。

都说吃饱了在家没事干应该生孩子,可事实恰恰相反,不仅是我国,全世界几乎所有工业化走得快的国家,生育率都开始像好断崖一样往下掉。

我国生育率在2023年已经跌到了1.0,一对夫妻平均连一个孩子都生不到了,而在发达国家的数值也好不到哪去,美国生育率也就1.6,日本1.3,德国1.5,这些数据搁以前都是没法想的。

韩国是其中最差的,生育率已经到了惊人的0.72,约等于人人都不愿意生娃了,放眼全球新生儿数量减少成了大趋势,哪怕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没能逃得过去,曾经以高生育率闻名天下的印度现在生育率也降到了2.0,慢慢向发达国家靠拢。

这些数字看着好像没啥感觉,但一对比历史还是非常惊人的,我国2017年的新生儿还有1765万,可是到了2022年时,新生儿的数量已经不足1000万了。

短短5年的时间下降了50%,这个数字降的实在是太快了,让国家有点措手不及,现在很多人已经明确不想生娃的想法,晚婚、不婚、丁克的比例越来越高,养娃不仅被喊贵,还被称为“长期烧钱项目”,很多年轻人更愿意“躺平”享受生活,而不想“折腾”个孩子让日子越过越艰难。

生育问题虽然是家庭自己的小事,但已经成为了社会焦点话题,可这种现象到底是为什么呢?又跟工业化有什么关系呢?

生育率一直跌其实是有原因的,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链条关系,其中组成链条的关键就是一个个个体,但是想让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工业化社会给人类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农业社会时代,家族抱团相互帮助照顾,成就了曾经人类生育的基础结构。家里七大姑八大姨、三舅四叔啥的都聚在一块儿,生个娃大伙儿帮忙带,孩子的爸妈还能继续在地里干活、生活负担也没那么大。

而如今家族散成了小家庭,甚至是两个人或单身模式,大家都奔赴大城市,曾经非常普遍的亲戚家族互助早就已经不见了。

没了这种“人群规模效应”,每个家庭都在单打独斗,孩子照料全压在爹妈自己身上,一对夫妻除了照顾孩子之外,还有两边的老人需要赡养,这种模式对于正当年的劳动力来说实在是压力太大了。

在农业社会的时候,妇女基本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全靠成年男子,可是进入工业化之后,女性的劳动力水平直线上升,双职工家庭已经成了工业社会的标配。

原本妇女可以在家承担照料的责任,现在两口子都得去公司挤地铁坐班,交流孩子和抚养家庭的时间全没了,996都快忙不过来了,还怎么有时间去照顾孩子?生下来总不能让娃成天一人在家玩积木吧。

经济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每一项都能压得年轻夫妻喘不过气来,又能拿什么去养娃呢?这便是工业化给人们带来的改变之一,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却成了婚姻与生育的大杀器。

再就是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太快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房价高起,结婚成本也变得越来越大。买房这事儿成了不少年轻人不愿提及的痛处,一线城市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一套房压得喘不过气来,更别提车、婚礼、钻戒等一堆结婚的必需品。

虽说不要这么多也能结婚,但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阔气讲究,自己想从简结婚面子上终归有点过不去,就算男方愿意将就,女方可能也不乐意。

所以很多人也就直接想开了,生不起直接躺平算了。

如果说城市的压力是年轻人没有办法结婚的罪魁祸首,农村也有农村的苦,现在越来越多的适婚女性流入大城市,农村的男女比例失调的越来越严重,农村男性想娶上媳妇儿越来越难。

这也导致了剩男剩女的人流钟摆,城市中的“剩女”扎堆出现,可农村的剩男也跟着叫苦连天,于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堆积,晚婚晚育甚至直接变成不婚不育,循环往复成了生育率下跌的原因之一。

而且现代社会的流动性特别大,今天在一个城市工作,明天就去另一个城市跳槽升职,稳定下来了才能想法生孩子。光安定不行,生了孩子还得接受从小到大的高质量养育,如果夫妻两人都要加班,也没法倒腾出时间让娃在关爱里成长。

更何况现在的教育成本高得惊人,一个孩子还未成年呢,前后补习班、兴趣班可能都几十万起了,本来是家里的宝贝,却不知不觉成了“碎钞机”,对爹妈产生的精力负荷也就更甭提了。

这种工业化社会下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重压,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去趟生育这浑水,根本少一点烦恼。

社会结构经过工业化转型之后已经完完全全变了样式,原来的生育模式被彻底推翻,新的生育成本和精力却得不到弥补。如今养孩子不仅成了典型的巨额“投资项目”,还会严重抑制年轻父母本身的生活自由,这些问题累积起来逼着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将生育推到一边。

生孩子的退路直接让给了现代化生活方式,生娃已经沦为少数不想“透支幸福”家庭的选择,物质化生活的递增又强烈阻拦了这一进程,人口成了成本不断上调的一种稀缺产能。

但是生育率的问题影响太过长远了,绝对是国家发展的一大隐患,但这个问题有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直接解决。

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了,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平均寿命一定会越来越长,这么看下来未来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少。

等到年轻劳动力没有办法补充社保和养老金资金池时,那个时候我们的社保系统就会出现问题,想让经济发展迅猛,人口这个刚性需求是少不了的。

孩子从生下来到长大成人,期间不断有需求,光是养孩子带动的产业链条就可以拉动相当多的经济,不管是幼儿园、月子中心还是童装、奶粉,懂点经济的都知道生育这事无形之中算是经济增长的隐形动力。

老年人对物质的渴望已经非常低了,衣服能穿就行,娱乐活动也不频繁,平日里基本上拼个超市特价囤积点保健品完事。

而孩子的需求可就多了去了,玩具、婴幼儿用品还有不断更新的电子设备、各种课外班、出游需求,不管是国家经济还是企业就指着这片市场横扫消费场呢。

孩子少了,消费自然会低迷,很有可能成为直接拖累国内经济整体后腿的罪魁祸首,一边是经济增长减速,另一边是消费疲软,等到年轻人不够用时,国家财政赤字都能一步到位。

人力成本也会在未来升得高不可攀,“民工荒”问题只会越来越普遍,人口一旦少到某种程度,部分区域甚至会成为废弃的鬼城,越来越多的人向大城市流动,大家都搁城里熬夜996,也没力气生产更多的劳动力来支援其他领域。

可是面对这个难题我们该怎么做呢?关键还是国家政策要扶持到位,既然夫妻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有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那么政策就要从这两步帮助年轻人解决困难,这样就会有一部分年轻人重回生育意愿。

生育政策的倾斜少不了金钱方面的支持,现在不少地区都已经着手整起了生育补贴,但光有补贴还不够,覆盖面和补贴力度也得跟上。

有些地方的补贴可能是短期项目,数额也较为有限,对养娃这件长期且高成本的事来说还显得有点捉襟见肘。

想要让大家愿意生、敢生,政策就需要更加实际和长效,可以大幅提升托儿、教育的免费服务年限,并将这些补贴直接体现在奶粉、尿布、早期教育这些养娃的刚需之处,实实在在地减轻家庭负担。

生育补贴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一个让年轻人对生育减少心理负担的过程。

设立完善的托管机构也是解决办法之一,许多家庭不敢生娃的一大原因就是没人带娃。这不仅牵扯到老人的精力问题,年轻父母的育儿压力也不小。

双职工家庭每天上班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再额外抽时间照顾孩子,身心都会承受很大压力。

政府主导的托育机构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一个大型全天候开放的政府托管中心可以帮助家长们看护孩子,甚至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这样家长们在工作时就能更专注、更安心。

参考资料:

全球生育率崩盘,对你我生活和未来有哪些影响?

看看新闻Knews2023-06-12

我国生育率出现断崖式下降,三大弊端将会很快会显现出来

平说财经张平2023-12-31

十万生育补贴,能有效吗?

2025-3-19Zaker新闻

来源:科普启示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