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县:双拥共建 鱼水情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6 15:33 1

摘要:80多年前的初春,中国工农红军在威宁大地开展乌蒙山回旋战,播撒下参军报国的种子。从课本《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原型王玉清到电影《上甘岭战役》中卫生员原型王清珍,从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连长原型王发坤到新时代威宁高原兵立功群体,一代代威宁儿女用生命和汗水筑牢军魂,

目前,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公示,威宁自治县榜上有名。这份殊荣得之不易,是多年来威宁社会各界双拥共建、辛勤浇灌出的一朵娇艳之花。

参军报国,威宁儿女不爱红装爱武装

乌蒙磅礴,人民赤诚。

80多年前的初春,中国工农红军在威宁大地开展乌蒙山回旋战,播撒下参军报国的种子。从课本《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原型王玉清到电影《上甘岭战役》中卫生员原型王清珍,从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连长原型王发坤到新时代威宁高原兵立功群体,一代代威宁儿女用生命和汗水筑牢军魂,书写了属于威宁高原兵的时代传奇。

一等功臣邓招香,2015年被武警总部评为“高级反恐特殊人才”,退役后成为威宁特(巡)警大队轮岗实训教官。目前,他的弟弟也在其影响下投身军营。双龙镇凉山社区朝阳组退役军人姬庆华把三个儿子送进军营,一共拿回13个沉甸甸的立功受奖牌。中水镇上寨村王开友一家,祖孙三代4个兵接力戍边西藏雪域高原,用军人的忠诚书写别样的红色传承和家国情怀。

邓招香、姬庆华、王开友这样踊跃参军的群众不在少数,他们是威宁“高原兵”卫国戍边的精彩缩影。2018年以来,威宁“高原兵”荣立三等功以上共785人,连续七年荣立三等功以上人数破百,其中一等功2人次、二等功14人次,持续擦亮威宁高原兵品牌。涌现出众多的爷孙兵、父子兵、父女兵、兄弟兵,一代又一代威宁高原儿女接力从军、戍边报国,不仅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生动体现,更是家国情怀、代代相传的精神传承。

“好男儿当兵去”,已成为威宁儿女的一种时代风尚

拥军优属,社会各界共建双拥鱼水情

“作为企业经营者,我要利用自身优势为拥军优属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赵庆吉是一名退役军人,现任贵州荞老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威宁自治县房地产协会会长。赵庆吉创业成功后,便一直在寻找给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帮助的途径,在公司招聘员工时,重点强调优先考虑退役军人及家属,给他们创造一个优先就业机会,他的公司已为18名现(退)役军人及家属解决了就业。

在威宁,众多优秀青年接续踊跃参军报国,离不开社会各界共建的拥军优属良好氛围。威宁自治县县委、自治县政府提出以“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为目标,不断提升广大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目前,威宁已形成军地共同搭建“党委重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军地互动”的双拥工作机制,并持续开展“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活动,落实落细优抚安置政策,做到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参保、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发放等十个100%。

畅通机制“帮”。军地共同创建“党委主导、政府主抓、军地互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拥军优属新格局,让军队人员、残疾军人、军人家属等在医疗教育、政务服务、观光旅游、公共交通享受优待政策。

营造氛围“拥”。打造双拥综合性文化广场和双拥陈列室、“双拥一条街”等场所。组织县音乐家协会创作“乌蒙战歌”,提升高原兵荣誉感。组织“高原兵”征文系列活动,鼓励本地作家、诗人创作高原兵文艺作品。打造“朝阳功臣寨”“双河致富村”等特色村寨,让威宁高原兵“立功群体”有“劲头”、有“看头”、更有“奔头”。

解决困难“促”。2020年来,优先接收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217人、转业军官安置2人,安置率达100%。开展退役士兵技能培训 493人次,发放技能培训补助金172.55万元。发放抚恤金和生活补助金1.3亿元,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1027.362 万元,为退役军人解决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威宁还大力开展优先优惠服务,在银行、医院、电信、车站、政务大厅等服务窗口设立“军人依法优先”标志150余个,在停车场设置“军车、现役军人免费停放”标示牌130余个,为军人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一直以来,威宁有拥军优属良好传统,多部门联动积极做好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足额发放、转业干部全部安置到行政单位、政府安排退役安置士兵全部上岗、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经济补助全部兑现、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足额发放到位、军队离退休干部和伤病残军人全部接收安置等优军抚军工作。”威宁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禄浩说。(贵州省双拥办)

来源:中国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