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把大多数胃癌称为“散发性胃癌”。意思是,它的发生是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由某一个单一的致病基因直接传给下一代。
昨天门诊一位胃癌患者的家属咨询胃癌会遗传吗?下面我为您详细解释一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家族史 ≠ 遗传病,但风险会增加
我们把大多数胃癌称为“散发性胃癌”。意思是,它的发生是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由某一个单一的致病基因直接传给下一代。
为什么父母患病,子女风险会增大呢?主要原因有几点:
相似的生活习惯与环境: 一家人长期生活在一起,会有共同的饮食习惯(比如都喜欢吃咸菜、腌鱼、烧烤等富含亚硝酸盐或苯并芘的食物)、共同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通过共餐等途径传播)、相似的吸烟饮酒习惯等。这些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遗传易感性: 子女可能从父母那里遗传到了一些不是直接致病、但会让胃更容易受损、更容易发生癌变的基因“短板”。比如,某些基因变异会让一个人对幽门螺杆菌更敏感,或者在处理致癌物时能力更弱。这叫做“遗传易感性”,可以理解为“易患病的体质”。
所以,有胃癌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如父母、亲兄弟姐妹)的人,确实是胃癌的高危人群,需要比普通人更加警惕。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这类情况是真正意义上的遗传。
什么是林奇综合征? 它也叫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由于错配修复基因(MMR基因)发生致病性胚系突变导致的。
如何遗传? 遵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简单理解就是,如果父母一方携带这个致病基因,那么他们的子女就有50%的概率会遗传到这个基因。
患癌风险: 携带这个基因的人,一生中不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极高,患其他癌症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其中包括胃癌(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小肠癌、泌尿系统肿瘤等。
除了林奇综合征,还有少数其他遗传综合征也与胃癌风险相关,例如:遗传性弥漫型胃癌(HDGC): 由CDH1基因突变引起,患弥漫型胃癌的风险极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主要导致结直肠癌,但也可增加胃癌风险。Peutz-Jeghers综合征(PJS,黑斑息肉综合征) 等。
不过请大家放心,这些明确的遗传性综合征在所有胃癌中占比非常小(
了解以上知识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 正确看待家族史: 如果家人有胃癌史,不要过度焦虑,但要高度重视,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健康警示信号。
2.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最重要的一级预防):
健康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腌制、烟熏、烧烤、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使用公筷: 强烈建议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幽门螺杆菌在家庭成员间的传播。
戒烟限酒。积极治疗癌前疾病: 如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积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
谁是高危人群? 满足以下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建议进行筛查:
1. 年龄≥40岁;
2.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 患有上述癌前疾病;
5. 有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
6. 存在其他高危因素(如高盐饮食、重度饮酒等)。
黄金筛查方法:胃镜检查。 这是发现早期胃癌甚至癌前病变的唯一有效方法。普通CT或B超无法发现早期胃癌。
建议: 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从40岁起,甚至更早,就开始定期做胃镜检查。具体间隔时间(如1年、2年或3年)请咨询消化科或肿瘤科医生。
胃癌大多不遗传,但会“聚集”。林奇综合征等是明确的遗传性疾病。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防治幽门螺杆菌、并且根据自身风险(特别是家族史)定期进行胃镜筛查,是应对胃癌最有效的手段。
希望以上科普对您有帮助!祝大家健康!
来源:肿瘤科主任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