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在乐山乡下外婆家,三伏天的太阳把石板路晒得发烫时,外婆总会搬个竹凳坐在院坝里。她从竹筛里抓出一把红褐色的冰粉籽,裹进纱布袋里,在凉白开中慢慢揉搓。白色的黏液顺着指缝往下滴,像给清水撒了层薄纱。
小时候在乐山乡下外婆家,三伏天的太阳把石板路晒得发烫时,外婆总会搬个竹凳坐在院坝里。她从竹筛里抓出一把红褐色的冰粉籽,裹进纱布袋里,在凉白开中慢慢揉搓。白色的黏液顺着指缝往下滴,像给清水撒了层薄纱。
我和表弟就蹲在旁边数蚂蚁,鼻尖缠着井水湃过的红糖香。等冰粉凝固好,外婆会舀一勺醪糟,丢几颗煮得圆滚滚的小汤圆,最后淋上琥珀色的红糖浆。竹筷子一搅,冰粉滑溜溜钻进喉咙,连院坝里的蝉鸣都变得甜丝丝的。这口清凉,是刻在乐山人骨子里的夏日记忆。
乐山三鲜冰粉的故事,要从明朝末年说起。武阳(今眉山彭山)人王味缘开创 "味缘冰粉",用假酸浆籽搓出的清凉小吃,后来慢慢传到了乐山。
真正让三鲜冰粉名声大噪的,是 1986 年鼓楼街的赵记小摊。周婆婆嫌传统白冰粉太单调,试着往冰粉里加了自家酿的醪糟,又丢进几颗软糯小汤圆,最后舀了勺炖得稠稠的银耳 —— 这 "三鲜" 组合一亮相,巷子里排起长队,有人宁愿等一小时也要尝这口鲜。如今 37 年过去,"巷味溢" 门店里的三鲜冰粉,依然保持着当年的老味道,成了乐山人舌尖上的活历史。
端起碗时,冰粉在碗里轻轻晃悠,像块颤巍巍的嫩豆腐。红糖浆顺着冰粉的纹路慢慢渗透,琥珀色的汁水裹着颗颗晶莹的小气泡。凑近一闻,醪糟的酒香混着红糖的焦甜,还有银耳淡淡的清润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用勺子舀起一大口,冰粉滑溜溜地钻进嘴里,抿一下就化成水,凉意顺着喉咙往下淌。小汤圆咬破的瞬间,芝麻馅混着醪糟的酸甜在舌尖炸开,银耳的脆嫩又添了层口感。这一口凉、甜、香、糯全占了,暑气一下子就被压下去了。
食材选购指南
1.冰粉籽:买 50 克能做 3 碗,选红褐色、颗粒饱满的,捏起来干燥不黏手,发黑发潮的别买。11 月新籽上市,此时买最新鲜,密封后放阴凉处能存 3 年。
2.石灰:选食品级生石灰,10 克足够搭配 50 克冰粉籽,包装要密封无受潮。
3.红糖:优先买乐山本地老红糖,看断面有砂纹的,泡开后有自然焦香,夏天用密封罐冷藏防化。
4.醪糟:选带米粒的原味醪糟,瓶底无沉淀,闻着有淡淡酒香,夏天买小瓶装更易保存。
5.小汤圆:超市冷冻款选 30 克一包的,看配料表只有糯米粉和水的更地道。
烹饪步骤
第一步:调石灰水
取 10 克生石灰,加 400 毫升凉开水搅匀,静置 1 小时以上,只用上层清液(沉淀物倒掉)。这步别急,石灰水澄清得越好,冰粉越不容易有涩味。
第二步:手搓冰粉
50 克冰粉籽用纱布包紧,放进装 1500 毫升凉开水的盆里。双手攥着纱布袋反复揉搓,感觉到盆里水变黏,出现细密小气泡,大概搓 15 分钟就够了。记得用凉开水,生水容易让冰粉坏肚子。
第三步:凝固冰粉
把澄清的石灰水上层液慢慢倒进冰粉糊里,边倒边轻轻搅 3 圈。然后连盆放进冰箱冷藏 2 小时,别碰它,让冰粉安安静静待着凝固成冻。
第四步:熬红糖浆
50 克红糖加 100 毫升水,小火煮 5 分钟,边煮边搅到红糖融化,放凉后冷藏。现在很多人会加两颗话梅一起煮,酸甜味更浓。
第五步:煮配料
小汤圆下锅煮到浮起,过凉开水更 Q 弹;银耳提前泡发,撕小朵后煮 20 分钟至软而不烂,放凉备用。最后把冰粉舀进碗里,淋红糖浆,加 2 勺醪糟、10 颗小汤圆和 1 勺银耳就成了。
最近夜市超火的 "水果冰粉",其实是三鲜冰粉的变种!把银耳换成现切的芒果丁、百香果粒,淋点椰奶,就成了年轻人爱的网红款。但老乐山人说,最妙的还是加一勺本地黄荆叶凉粉,滑嫩中带点清香,这是只有 locals 才知道的吃法。
分享个冷门技巧:搓冰粉时加一小勺木薯淀粉水,冰粉会更 Q 弹;红糖浆里泡片柠檬皮,酸甜味更有层次。现在还有人学奶茶店搞 "DIY 冰粉摊",把醪糟、芋圆、山楂碎分小碟摆好,自己搭配着吃,仪式感拉满。
你小时候吃过最难忘的冰粉是啥味道?是加了花生碎的传统款,还是现在流行的水果味?来评论区聊聊你的冰粉记忆~
另外,三鲜冰粉还能加啥配料?我试过加脆波波,口感超惊喜!你们有啥脑洞搭配,快在评论区教我两招~
关注食味流年,带你了解更多和美食有关的故事、知识和技巧。
来源:壹号美食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