弇兹氏:上古母系氏族的“全能女大佬”!会做绳、懂天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05:02 2

摘要:咱今儿聊的弇兹氏,是上古圈里特“硬核”的女性角色——论身份,她是母系氏族的首领,被尊成“女帝”“玄女”,跟燧人氏搭伙搞出“燧人弇兹合雄氏”,算是早期文明的“创业合伙人”;论本事,她发明绳子、改进钻木取火、定婚姻规矩、还会观星算节气,简直是“技术+管理+天文”三

咱今儿聊的弇兹氏,是上古圈里特“硬核”的女性角色——论身份,她是母系氏族的首领,被尊成“女帝”“玄女”,跟燧人氏搭伙搞出“燧人弇兹合雄氏”,算是早期文明的“创业合伙人”;论本事,她发明绳子、改进钻木取火、定婚姻规矩、还会观星算节气,简直是“技术+管理+天文”三栖人才;论神话光环,她一会儿是织女星化身,一会儿是九天玄女,连七夕节都跟她有点渊源,比好多男首领还出圈。

这主儿的活动范围在甘青陕一带,从旧石器晚期活到前仰韶文化时期,故事里掺着真本事和神话,但越唠越觉得:咱老祖宗里的女性,早就这么牛了!今儿咱就把弇兹氏的底儿扒透,从她咋靠做绳子改变生活,到咋帮黄帝打仗,跟你唠得明明白白,让你知道:上古不是只有男首领的天下,女性能顶起的可不止半边天!

一、弇兹氏啥来头?母系氏族的“人面鸟身大神”,姓风,管着十大部落

要聊弇兹氏,先得把她的“身份卡”掰扯明白——她的形象有点玄乎,但每一点都透着“不一般”。

(一)形象:人面鸟身,珥蛇践蛇,玄鸟是图腾

《山海经》里写她“西海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你别真以为她长这样,这都是象征:

- “人面鸟身”:说明她部落以“玄鸟”为图腾,可能是觉得鸟能飞、能通天地,跟现在说“图腾是精神象征”一个意思;

- “珥蛇践蛇”:蛇在古代代表“天文历法”,比如伏羲女娲图里的蛇身,其实是记日子的“刻度”,所以这说明她懂观星算节气,不是瞎穿的“装饰”。

(二)族属:姓风,管十大部落,甘青陕是老窝

弇兹氏部落姓“风”,这可是华夏最早的姓氏之一,后来的华胥氏、赫胥氏,都是她的分支。她手下还有天芎部、天齐部等十大部落,活动范围从现在的甘肃、青海一直到陕西,跟后来的大地湾文化(距今6500多年)区域刚好对上,考古学家在这一带找着不少她部落的“痕迹”,不算瞎编。

(三)双重身份:现实里的首领,神话里的“多面女神”

她不光是现实中的部落头头,还被后世编进神话,成了“多面手”:

- 织女星化身:因为她发明纺织(其实是先会做绳子,再慢慢演变成纺织),老百姓就把她跟织女星绑一块儿,七夕节“织女牛郎”的传说,老根儿可能在这儿;

- 九天玄女:黄帝打蚩尤打不过,传说她下凡传兵法、教做战鼓(用夔牛皮做了81面),帮黄帝赢了——这其实是她部落跟华夏集团合作打仗的事儿,后来被神化了;

- 素女:医家还把她当“始祖”,说她懂医术,能治百病——可能是她部落懂点草药知识,慢慢传成了神话。

二、弇兹氏干了啥大事?做绳子、改取火、定婚姻,每件都改变老祖宗的日子

弇兹氏没搞过“开天辟地”,但干的全是“接地气的实事”,每一件都让老祖宗的生活往前迈一大步,比啥都实在。

(一)第一件:发明绳子分类,从“瞎绑”到“有规矩”,还成了文字雏形

这是她最牛的发明!以前老祖宗用藤蔓瞎绑东西,要么松要么断,弇兹氏一看不行,就搞出“绳子分类体系”:

- 单股的叫“玄”:细一点,能绑猎物、串果子;

- 双股的叫“兹”:粗一点,能编网打鱼、做简单的衣服;

- 三股的叫“索”:最结实,能捆木头、搭架子(后来巢居用的绳子可能就跟这有关)。

更厉害的是,她还教大家“结绳记事”——打个结记一件事,大结记大事,小结记小事,比如“打个大结记今天猎到鹿,两个小结记摘了两筐果子”。这可是文字和数学的雏形!以前老祖宗全靠脑子记,记着记着就忘,有了结绳记事,能存信息了,文明才能往下传。

(二)第二件:跟燧人氏搭伙,改进钻木取火,老祖宗终于吃上熟食

燧人氏虽然先发现了钻木取火,但一开始不稳定,有时候钻半天也不出火。弇兹氏跟他合作,改进了方法:

- 选木头:挑干燥的柳木、榆木,别用湿木头;

- 做工具:把钻杆磨尖,再用绳子缠在钻杆上,拉绳子带动钻杆转,省力还快;

- 存火种:用晒干的艾草、芦苇存火种,装在陶罐里,不用每次都钻火。

这一下,取火从“看运气”变成“可控技能”,老祖宗终于不用吃生肉、喝生水了,少生病,存活率也高了——你说这事儿重要不重要?

(三)第三件:定“族外对偶婚”,子随母姓,终于知道“爹是谁”

以前老祖宗是“群婚”——没固定配偶,乱得很,孩子生下来只知道妈,不知道爹。弇兹氏觉得这样不行,就定了“族外对偶婚”:

- 规矩1:不能跟自己部落的人结婚,得跟别的部落的人结(比如弇兹氏部落的女的,跟燧人氏部落的男的结);

- 规矩2:夫妻固定过,别乱换;

- 规矩3:孩子跟妈姓(母系氏族嘛,妈是家里的核心)。

这一下,部落里的矛盾少了,血缘也清楚了,慢慢有了“家庭”的概念,不是以前“一群人瞎混”了,社会也更稳了。

(四)第四件:观天文算节气,立杆测影定日子,种地不用瞎蒙

弇兹氏还是个“天文爱好者”,她在昆仑山(今甘肃祁连山)设了个“挺木牙交”观测点——就是立一根木杆,看太阳照下来的影子:

- 测北极星:认准“右枢天乙星”(天龙座α星)当北极星,晚上看星星辨方向,打猎、迁徙不迷路;

- 做太阳历:通过影子长短定节气,比如“影子最长的时候是冬至,最短的时候是夏至”,再分春分、秋分,教老祖宗“啥时候种地、啥时候收”,不用再靠天瞎蒙;

- 还搞《河图》《洛书》:她的分支柯约耶劳、柯诺耶劳,据说还画了《河图》《洛书》,后来伏羲的八卦、阴阳学说,可能就从这儿来的——这可是华夏哲学的老根儿!

三、弇兹氏的影响:地名、七夕、姓氏,现在还能找到她的痕迹

弇兹氏虽然离现在好几千年,但她的影响没断,好多地方都能找到她的“影子”,跟咱现在的生活还沾边。

(一)地名:甘肃有弇兹山,河南有索水,都是她的“技术传播路”

- 甘肃敦煌、三危山有“弇兹山”,张掖有黑水国遗址,这些地方都跟她部落活动范围对得上,可能是她传技术的地方;

- 河南郑州荥阳有“索水”“须水”,名字里的“索”,就是她发明的绳子,说明她的技术传到了中原,连水系名字都跟着变了;

- 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青铜时代遗址,挖着过红陶和石制工具,跟她部落的工具很像,可能是她族人迁徙过去留下的。

(二)文化:七夕节、玄鸟图腾,都跟她有关

- 七夕节:她被尊为“织女”,观星的传统慢慢变成“七夕祭织女”,后来又加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成了现在的七夕节;

- 玄鸟图腾:她部落的玄鸟图腾,后来传到商族,商族人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把玄鸟当“始祖鸟”,这就是文化传承;

- 姓氏:她的“风姓”衍生出华、胥、赫等姓,现在姓这些的人,说不定还跟她有点渊源。

(三)争议:是神话还是真有这人?专家吵翻了

跟所有上古人物一样,弇兹氏也有争议:

- 神话派:说她是后世“拼出来的”,把织女、九天玄女、素女这些角色揉一块儿,没真这人;

- 考古派:说甘肃大地湾文化挖着过纺织工具(纺轮)、观星遗址(立杆的痕迹),跟她的传说对得上,肯定有这人,只是被神化了;

- 咱老百姓不用管那么多:不管是神话还是真的,她代表的“女性智慧”“实干精神”,才是最值钱的。

四、弇兹氏是母系文明的“活符号”,女性的厉害早有传承

弇兹氏没像黄帝那样统华夏,没像燧人氏那样“火遍全网”,但她是上古母系文明的“最佳代言人”——她证明女性不光能管家里事,还能搞技术、定规矩、懂天文,甚至能带兵打仗,比啥都强。

现在你过七夕、看到姓风的人、用绳子绑东西,都能想想:几千年前,有个叫弇兹氏的女性,早就把这些事儿琢磨明白了,帮老祖宗把日子过稳了。

这样一个“靠实干活成神话”的母系首领,值得咱好好聊聊,也值得记在心里——毕竟,女性的智慧和力量,从老祖宗那会儿就没输过!

来源:温故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