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五晚上,林晓梅和丈夫周志强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屏幕上正播着一档相亲节目。女嘉宾条件优越:名校毕业,年薪30万,有房有车,却因为“年龄偏大”频频被男嘉宾婉拒。
口述:林晓梅 整理:老猫
周五晚上,林晓梅和丈夫周志强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屏幕上正播着一档相亲节目。女嘉宾条件优越:名校毕业,年薪30万,有房有车,却因为“年龄偏大”频频被男嘉宾婉拒。
“这不就是你们单位的王姐吗?”林晓梅随口说道。
周志强叹了口气:“别说王姐了,我们单位那几个没结婚的姑娘,哪个不是这样?”
周志强在郑州某机关单位工作了十几年,近几年参加的婚宴,几乎都是“女强男弱”的组合。
“我们办公室的小张,老家农村的,父母务农,自己就一套老破小,结果娶了个郑州本地的姑娘,家里做建材生意,陪嫁一辆奥迪A4,婚房首付女方家出了六成。”周志强摇摇头,“就这,小张还觉得‘很正常’,说‘现在体制内男生都这样’。”
林晓梅听得直皱眉:“那你们单位那些条件好的女生呢?”
“剩下的呗。”周志强苦笑,“42岁的王姐,业务能力一流,手里管着几个大项目,可相亲时,人家一听她年龄,连面都不愿见。还有个90后小姑娘,选调生,自己买了房和车,结果相亲时,男生要么嫌她‘太独立’,要么觉得‘公务员高高在上’。”
林晓梅见过王姐一次,短发干练,谈吐得体,完全看不出“剩女”的焦虑。可周志强说,王姐曾经也认真谈过一段恋爱,对方是同单位的,条件相当,结果半年后,男方突然提分手,理由是:“我妈觉得你年龄大了,怕以后生孩子有风险。”
“她当时气得直接申请调岗,后来就再也没相亲过。”周志强说。
而那些三十出头的女生,处境更尴尬。她们经济独立,有房有车,可相亲市场上,体制内男生要么早已结婚,要么倾向于找更年轻、更“听话”的女生;体制外的男生又觉得她们“端着”,相处起来有压力。
“有个姑娘跟我说,她要求真的不高,就想找个情绪稳定、收入相当的,可现实是,符合条件的要么已婚,要么压根看不上她。”周志强无奈道。
林晓梅琢磨了半天,突然问:“是不是因为体制内环境把女生‘框’住了?”
周志强点点头:“有可能。女生习惯了按规则办事,连找对象都想‘门当户对’,可现实是,优质男生早被抢光了,剩下的要么条件差,要么年龄不合适。”
反观男生,只要有个稳定工作,稍微主动点,就能找到条件更好的女生。毕竟,在婚恋市场上,“体制内”三个字对男生是加分项,对女生却可能成了“束缚”。
林晓梅想起单位里另一个姑娘,32岁,去年终于结婚了,对象是个私企的工程师,收入比她高,但没编制。
“她当时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周志强回忆道,“她说:‘体制内只是个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标准。’”
或许,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当女生不再被“体制内”的标签限制,愿意跳出圈子寻找伴侣时,反而更容易遇到合适的人。
来源:人约黄昏后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