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了三年苦战,我的高考成绩还算令人满意,但我想过程远远比结果重要得多,也更值得去投入、去付出,拼尽全力之后,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够坦然接受。接下来我分别从学习与生活两方面分享我的体验。
》》》“学霸”小档案
岳 汉
阜阳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中毕业生
现就读于浙江大学
经过了三年苦战,我的高考成绩还算令人满意,但我想过程远远比结果重要得多,也更值得去投入、去付出,拼尽全力之后,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够坦然接受。接下来我分别从学习与生活两方面分享我的体验。
学习篇
方法与心态的修炼
学习是高中无二的主旋律,但一味死学而不得方法是万万不可的。对于一些普适性的方法以及个人技巧我想都有必要强调。
时间效率
“上课认真听讲”。这句话大概同学们已经听得耳朵生茧了,但事实就是成绩突出的同学上课效率总是极高的。紧跟老师的步伐,而非时而走神,时而做其他科目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在进入复习阶段后,老师课上所讲解的内容便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会拓展更多的内容。谁能把握住这些内容,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广阔完善,谁才会最终取得胜利。以我的语文老师郑老师为例,他上课时的思路如同牛奶倾倒在地上,四散开来,没有谁会知道他下一句话会补充什么,会提起哪个知识点,考点却又总是精准落在他补充的范围之内。当然,完全地投入以及完整地消化老师传授的知识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我想强调的只是尽力地把握课堂的每一分钟、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瞬间。
合理分配时间,这件事也是老师一再强调的,但我认为这因人而异。从刚进入高中开始,同学们便被灌输以数学为核心,以三主科为基础的时间分配理念。我并不否认其合理性,我只是希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优势、爱好、成本收益来综合考虑这一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先拿数学开刀,在重视数学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清楚地明白如何高效地利用花费在数学上的时间。当你反复看、反复想最后一道大题,却没有一丝头绪时,你还要继续吗?我想是不必的。对于最优秀的、志于清北的同学,再难的题,他也必须硬着头皮做下去。而对于大多数同学,学会取舍才会让收益最大。在高考前,我也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攻克压轴题,常常令我焦头烂额而鲜有效果。事实是高考数学答题卡的背面,我几乎是空白,第十九道大题更是一字未动。这是每个人都需要想象的结果:你应当把时间用于巩固优势,查缺补漏,而不是盲目地做无用功。对于语文和英语则每天都需花费一定时间,久久为功。
学科攻坚
语文:在高一、高二我都没有记笔记的习惯,直到高三才开始养成,结果看来也不晚。对于语文这门需要毅力与悟性的学科,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积累、不断地重复,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未知,再由生到熟的过程。一些好词好句,一些特定概念,一些技巧方法,只听一遍或看一遍,大抵就如同过眼云烟,雁过而不留痕;但倘若写一遍,无论之后会不会再次复习也总会有个大致的印象。上文提到老师的拓展内容,你若不记,可能就当只听个乐子,一笑了之;有心者则默默记下,关键时定会派上用场。
数学:对于这门科目我没啥发言权,如果把数学删了,我一定去北大了。这也从侧面说明数学对于高手而言有着关键作用。说起来最简单、做起来最难的就是把会做的都做对。在刷题过程中先不着急速度,把能拿到的分数都拿到手。数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分模块进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板块不是圆雉曲线,不是导数,而是概率统计,因为平时它总是出现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我很想拿到这不多的几分,我很努力地研究它,但并不透彻,也没有真正地懂得解题之道。高考时它出现在了填空题上,我也很自然地丢掉了这几分。所以我们要尽力追求将某一类型的题目吃透,无论怎么变化,也难逃最基本的解题方式,当你看到它们的变式时仍然有自信解决它们,不至于自乱阵脚。
英语:英语是我的优势学科。进入大学后才发现高中的英语就像儿戏,非常简单,或者说用于应试的英语很简单。英语的高分是在词汇量的基础上实现的。而积累词汇的方式,一是直接背单词书,二是在做题过程中背单词。将每次考试当作练习,遇到不熟不会的单词标记下来,考后去查询并记忆。在一个具体语境下记住的单词要比直接背诵可靠得多。一些短语句式、固定搭配也应多多积累,对于文本的理解以及写作都有极大的帮助。注意,每次作文完成都要去找老师寻找反馈哦,注意,是每一次!
历史:历史书必修、选修,我复习时从头到尾看了四遍,因为史实就是史实,总不会变的。若说技巧,就是做卷子时遇到做错的题目,先返回教材,把那一时期的所有特点再回味一遍,分析错因;然后去找老师探讨,老师大概率又会给你补充一些知识,学到就是赚到。我的历史高考分是98,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卷面,一定要保持卷面整洁。
政治:政治书的选必二、三我都没怎么上新课,直接开始复习,结果也还不错,说明方法十分重要。第一,我习惯于做思维导图,在最后阶段,思维导图其实是一项作业,只不过每个人的完成情况和用心程度不同,收获的效果肯定也是不同的。我是将每个章节都做了简单的导图,涵盖了基本知识点。做思维导图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自主性,借鉴别人的效果几乎为零。第二,在高三后期会有大量考试,每次考完试,对完答案,我会将自己答错的、失分较多的题目与课本原文比对,然后在书本对应的段落旁边标注上日期和考试名称,久而久之,考试的重点你一翻开书就非常清楚了,对于自己哪一部分存在漏洞也很清晰了。政治是一门只要下苦功夫就一定会有结果的科目,所以我非常喜欢它,也乐意投入时间去争取高分。
地理:地理是一项考验心态的科目,因为分数并不稳定,甚至可能会低得离谱。在高考前三次考试中,我的地理成绩都是50多分,虽然内心很慌张,但我清楚我的实力并没有变,最终我的地理还是班级第一。我并不觉得地理是玄学,一些离奇的题目总有其背后逻辑,只是看你想不想得到。我个人不推荐刷题,先把地理图册通读、熟悉,然后反复攻克曾经的错题,直到能够完整地解释它的原理。做到这些,再见新题也如故友。
最后再整体说说考试吧,我的成绩其实一直很稳定,我对自己的能力也有清晰的认知。许多同学由于成绩的起伏而焦虑、烦恼,其实大可不必,一方面你的实力在短期内并不会剧变,所以不必为失利而懊悔,也不为出色而骄矜;另一方面明确一个事实,高考前的所有考试都是练习。做过一道题,无论对与错,只要动了脑筋,那就是进步。最后强调:只要动起来,做事情,那么焦虑大概率与你无关。空想家总是比实干家有着更多的烦恼。
在钢铁森林里培育玫瑰
高中生活的快节奏回想起来确实挺难熬的,但当时的我乐在其中,我喜欢早晨5时多雾蒙蒙的校园,我喜欢11时后空旷的大道,紧张的生活在彼时我的眼中却是充实而充满乐趣的。
人们常说高三是一个人的战斗,我并不这么认为。即使最后我也会同我的同学共进午餐、晚餐,顺便聊一聊一天的欢乐与苦涩,在那个环境下,朋友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即便只是坐在一起,不说话,也觉得分外有力量。
高中生还有一项必备技能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我个人观点,调节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说出来或写下来。每当考试失利时,我会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一个又一个人,说着说着,便觉得可笑而不是难过了。记日记也是一个好办法,把自己的想法、感受都记下来。在叙述的过程中,你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也能更理性地调节自己的情绪。高压环境下,写日记就像一个宣泄的出口,我每个晚自习都会偷偷写。不管何时发生,记录下来总是好的。
我认为保持一项兴趣爱好也是有必要的。以我为例,我经常会摘抄一些优美的片段、语句,在笔尖触碰纸面的那一刻,我短暂脱离出了高三令人窒息的节奏,拥有我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形式是多样的,你可以去阅读、去画画,我希望同学们明确一个事实,不是把所有时间用在课内就叫好学,学习更重要的是效率,每天挤出来一点的休闲时间与你大量的自习时间相比微不足道。利用每天晚上回寝室以及周末小假的时间,我高三一年看完了《三体》三部曲,回想起来,这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每天晚上大课间我喜欢和同学去跑步,一天的压力与疲惫都随汗水去了,在惬意的晚风中,在欢快的歌声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希望我的经验能为学弟学妹提供帮助,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事业总要自己去经历体验。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高中生活,珍惜你为理想坚持奋斗的时光,最终金榜题名,得偿所愿。
来源:安青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