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土地大片撂荒,农民种地为啥不香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6 15:00 1

摘要:在中国农村,土地曾是农民的命根子,承载着丰收的祈愿与生活的希望。可如今,许多省市耕地却陷入荒芜,像被岁月遗忘的角落,杂草肆意疯长,诉说着无声的落寞。究竟是什么,让肥沃的土地失去生机,陷入这般荒芜的境地?探寻背后的原因,需深入到一个个真实的村庄。

看看农村撂荒的土地

在中国农村,土地曾是农民的命根子,承载着丰收的祈愿与生活的希望。可如今,许多省市耕地却陷入荒芜,像被岁月遗忘的角落,杂草肆意疯长,诉说着无声的落寞。究竟是什么,让肥沃的土地失去生机,陷入这般荒芜的境地?探寻背后的原因,需深入到一个个真实的村庄。

在赣西北,有一座南坑村,藏于连绵的群山之中。清澈的溪流如银练般穿村而过,31座蓝砖黑瓦的木屋错落分布,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宛如世外桃源。但这里耕地稀缺,人均不到两分地。曾经,靠着木材销售,村子富裕过。可封山育林政策实施后,木材销售的财路被切断,年轻人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奔赴城市。渐渐地,村里只剩下64岁的钟兆武老人。劳动力的缺失,让土地无人耕种,山上的野猪也趁机下山,肆意糟蹋庄稼,荒地便越来越多 。

而在山西的赵家沟村,农村生育率的持续下降,让“农民荒”问题愈发严峻。户籍人口234人的村子,常住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田间劳作的,多是不计成本的老人,以及因缺乏其他出路而留守的村民。种小麦不仅赚不到钱,甚至还会亏本。农民辛苦一年,换来的收入,远不及外出打工一个月。面对这样的现实,撂荒的田地像传染病一样,在村里迅速蔓延。

毋庸置疑,收入低是导致耕地抛荒最直接的原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易县调查时发现,种小麦的收益与成本勉强持平,甚至还会亏本。于是,撂荒现象在当地农村迅速蔓延,2012年小麦播种面积仅为上一年的三分之二,全县约2万亩麦田季节性抛荒。农民付出大量的汗水,却难以获得相应的回报,这又怎能怪他们对土地望而却步?

土地污染和基础设施的薄弱,同样让农民对土地失去信心。在广东,部分水域污染严重,土壤和地下水源遭到破坏,农田无法正常灌溉,农民只能无奈地看着土地抛荒。很多地方的农业依然靠天吃饭,旱涝、病虫等自然灾害频发,可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却十分薄弱,投入多、产出少,甚至有投入无产出,农民自然不愿继续耕种。

情愿栽树,也不种粮

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也加剧了耕地抛荒的问题。庐江县陈埠乡,因人口变动等因素,收到大量要求退田的报告。由于土地流转机制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多数地方的土地流转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导致部分土地无人耕种。在临沂市莒南县老子峪村,因土地重新划分产生争端,2000余亩耕地荒废,村民们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

抛荒现象也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重视,纷纷出台政策应对。漳州市东山县对抛荒撂荒耕地复耕、山垅田复垦后,用于种植水稻、甘薯等粮食作物,且相对集中连片种植面积5亩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600元/亩的一次性补贴 。南宁市武鸣区整合涉农项目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还探索放活土地经营权途径,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耕地抛荒问题,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农村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土地是农民的根,也是国家的根基。要让土地重焕生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探寻有效的解决之道,别让耕地荒芜的现象继续蔓延,别让承载无数人希望的土地,永远沉睡在荒芜之中 。

这些土地撂荒了,真心疼

来源:千山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