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到美学:船舶设计的多维创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6 14:58 2

摘要:3月20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建造的8600车位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大型汽车运输船系列首制船 “文景口” 号成功命名。此船凭借创新的设计,在环境保护、节能、适货能力等多方面展现出卓越性能,有力印证了船舶

3月20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建造的8600车位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大型汽车运输船系列首制船 “文景口” 号成功命名。此船凭借创新的设计,在环境保护、节能、适货能力等多方面展现出卓越性能,有力印证了船舶设计领域正发生着深刻变革。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船舶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海洋作业平台,其设计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繁忙的货运港口到豪华的邮轮航线,从复杂的海洋工程作业到高端的游艇体验,现代船舶设计在功能需求多样化、人性化设计以及美学设计等方面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创新趋势。

多面能手 赋能水运新活力

随着全球贸易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船舶需要具备更为广泛的功能,以适应多样化的任务需求。在此背景下,多用途船型成为船舶设计领域的热点,为水运经济注入新活力。2024年,有多艘多功能船舶相继下水,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我国水运经济。

2024年3月,CCS级无限航区多功能甲板运输船“览海鸿运”轮于江苏南京下水。该船既能运载重型设备、海上风电装备,又能装载集装箱。此外,它还配备了DP-2动力定位系统与四点锚泊定位系统,可适应复杂的作业环境。

除了“览海鸿运”轮,还有众多多功能船舶在这一时期相继亮相。同年6月,河北省首艘搭载AI技术系统的4000匹级多功能拖轮“一航津远”轮下水。该轮具有中型工作母船海上拖带、作业水域短距离傍拖、定位锚起抛锚等功能。凭借AI技术,它还实现了全回转自动舵、多元感知夜航辅助等智慧化功能。

也是在2024年6月,国内首套内河沉管浮运安装多功能专用船组“一航津安6”“一航津安7”在河北曹妃甸下水。该船组采用“1+1>2”的设计理念,由两艘具备独立功能的船舶和1套沉管运安横梁系统组成,并搭载双船同步控制系统等,能够完成5万吨级内河沉管运输安装施工。

与此同时,智能船舶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让船舶变得越来越“聪明”。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船舶的航行、操控、管理等系统实现了智能化升级。

2023年末,全球首艘万吨级江海直达纯电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绿水01”轮开启试航。该船采用换电模式,可实现全程纯电航行。此外,它还集成了船岸协同的智能运维、电池智能管理、智能辅助驾驶、可视化航道预警等智能化技术。

2024年4月,中国首艘搭载智能船舶系统的风电安装平台“港航平5”轮下水,该轮具备航路与航速设计和优化、智能能效管理、智能集成平台等功能,可实现对船舶的全面监控与智能化管理;8月,京杭大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90米LNG动力船和67.6米电动船下水,实现了船舶智能监控、自动化操作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如今,这些新型船舶搭载的智能导航系统,能够实时分析海洋气象、海况等数据,为船舶规划最优航线,避开潜在危险,同时根据船舶实时状态优化油耗,降低运营成本。智能监测系统则像船舶的“健康卫士”,对船舶关键设备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并及时预警,保障船舶安全运行。

人文关怀 构筑舒适航行圈

在广袤无垠的蓝色海洋之上,船舶犹如一座移动的“孤岛”,承载着船员们数月甚至更久的时光。他们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同“孤岛”的生态,其舒适度如同生态中的阳光、空气与水源,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效率,更牵系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当下,在科技与人文共融的浪潮中,船舶设计日新月异,人性化设计理念深刻地嵌入到船员生活与工作的每一寸空间之中。

上海振华重工设计研究总院海工院副院长朱云龙告诉记者,船舶既是船员的生活居所,也是工作场地,因此船员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优化需同步推进。

如今,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智能仓储、智能网络、智能控制等一系列智能系统纷纷在船舶上应用,极大地降低了船员的劳动强度。以往需要人工完成的诸多工作,现在借助电脑就能轻松完成。

在生活区域,为保障船员在船生活的舒适度,船舶在空间规划方面,采用了大量人性化设计。

朱云龙以海上风电运维船为例向记者具体介绍:“采光与空间上,我们确保所有舱室皆为明舱,实现自然采光,并且船员生活空间在满足劳工公约要求的基础上适度放大。在噪音与震动控制上,目前振华重工旗下的工程船均能满足较高船级社关于船员生活舒适度的符号指标,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减少震动传播,选用振动性能良好的主机发电机等机械设备,优化船型,例如,采用穿浪型船艏设计来减少海浪横击产生的震动等。”

当我们把视角从船员日常工作生活的船舶切换到承载游客的旅游客运船舶时,会发现两者虽功能不同,但在人性化设计上一脉相承。

对于旅游客运船舶而言,提升乘客乘坐体验无疑是设计的核心要点。在游轮上,从宽敞豪华的客舱,到便捷的公共空间布局,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地考量。

冠达控股集团总裁、冠达世纪游轮董事叶桦向记者介绍,世纪游轮旗下船舶在客房设施布置时,会充分顾及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针对老年及行动不便的乘客,游轮配备了电梯及轮椅服务,保障他们通行便捷且安全;为满足家庭旅客需求,会特别打造亲子主题套房,规划独立儿童活动空间,并配备专业托管服务及自助洗衣房,让亲子出行更加轻松无忧。此外,全船采用智能能效管理系统与电力推进科技,为乘客营造舒适静谧的休憩环境,全力确保游客拥有良好的舒适体验。

而服务于重庆“两江游”的轮船则更侧重于结构和装备设计,力求让游客能够最大限度欣赏两岸风光。重庆长航两江游事业部总经理何振波表示:“目前,航行于川江上的‘长航朝天星河’轮,灯饰采用‘见光不见灯’的理念进行设计,无支柱大厅设计和全景玻璃幕墙结构,让游客视野开阔、视线通透,能够将重庆两江的繁华美景尽收眼底。”

颜值担当 打造航运新名片

当前,水上文旅产业备受关注。游船作为水上游览产品,近几年来革新不断,外形设计上不仅追求功能性,美学元素的占比也越来越大。一艘外形美观、具有地域特色的船不仅能够让“流量”变“留量”,还能成为航运企业的流动名片,助力品牌形象的塑造。

夜幕降临,福建闽江上,一艘艘游船宛若银河中的繁星在黑夜中闪烁光芒。记者来到“闽江之心”八方客运码头,纯电动大型高端客船“闽江会客厅”进入眼帘。

福建绿舟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船为国内最具文化特色的游船之一,借鉴了“三坊七巷”元素,内饰汲取茉莉花、油纸伞等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可谓是福州的“新名片”。

同时,拥有各式各样不同造型的电动游船,在福建内河游线上广受游客的青睐。例如,白马河上的新型微动力龙舟通过采集福州传统龙舟元素进行融合设计,结构上也保留了福州传统龙舟的龙骨、舵、枙等元素;船舱内壁画有寓意吉祥的鸡、桃等柳叶桨图案,为乘客带去满满的福韵。此外,琴亭湖上的海豚型游船、晋安河上的电动卡通船……这些各具形象特色的电动游船,不仅丰富了福建内河旅游的体验形式,更为游客们带来了一段欢乐多彩的水上之旅。

福建的水上游船只是国内游船产业的一个代表,这些游船之所以能给游客带来难忘的体验,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船企对美学设计元素的精妙运用。

从市场反馈来看,这些独特的美学设计元素对船企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具体起到了很好的量化作用。

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龙船艇”)市场经理周稳告诉记者,目前,江龙船艇聚焦于创造出兼具文化辨识度与未来感的产品形态。例如,他们为珠海打造的两艘62米迷你邮轮“哪吒号”和“大黄蜂号”、为长沙打造的“橘洲号”和为南昌打造的“赣江明珠号”……这些新能源豪华游船也迅速成为当地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国潮+科幻’元素组合使江龙船艇在豪华游艇、文旅观光船等高附加值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数据显示,相关定制船型溢价能力可提升20%—30%。”周稳说。

与此同时,AI大模型、3D打印技术、复合材料等新技术逐渐普及,为船舶实现更具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外形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过去,传统造船受限于金属板材的切割、焊接和成型工艺,多采用直线或简单曲面。而如今的3D打印技术可支持拓扑优化结构和仿生有机形态(如鲸鱼流线、珊瑚分支等),实现传统工艺无法完成的复杂曲面。通过3D打印的分层制造能力,可在船体表面设计分形图案或微型结构,例如模仿鲨鱼皮减阻纹理的功能性装饰,或通过渐变孔隙设计实现光影变化的视觉效果;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可通过编织纹理、透明/半透明效果(如树脂基体结合光纤)展现科技感。

“目前,我们也将新技术和材料运用到了生产当中,为九洲集团打造的高端旅游包船,其豪华包厢窗户玻璃应用了电致变色材料,既可以实现观光视觉不受影响,同时也可以保障包厢的私密性。”周稳说。(全媒记者 刘知微)

来源:中国水运报

相关推荐